當有人以為中醫不過是千人一方的古舊經驗時,真正的岐黃之術卻在無聲處綻放獨特光芒——它不奉行刻板處方,而崇尚為每位病患“量體裁藥”的精準藝術。
一位深受浮腫困擾的患者求診,周身腫脹甚至出現胸水、腹水。表面看皆是水濕泛濫,但資深中醫師翟章鎖并未草率投藥。他細致詢問:畏寒還是畏熱?腫在頭面還是下肢?患者體質是陰虛極重還是陽氣虛弱?水濕泛濫之象下,他辨明此乃“陰虛為本,陽虛水泛為標”,果斷選擇溫陽化氣與健脾利濕并行的治法,而非單一思路。
翟章鎖主任表示,中醫用藥如調兵遣將,同樣補氣,黃芪生用走表固衛,炙用則溫中益氣;人參大補元氣,黨參則側重平補脾胃。劑量輕重之間,如同天平上增減砝碼——老人稚子,男性女性,藥力分寸皆需仔細斟酌。翟章鎖常說:“若萬人同服一方,醫生豈非人人可做?那中醫的智慧便淪為流水線上的標準品了?!?這“君臣佐使”的配伍之道,其精髓正在于對個體生命密碼的精密解讀。
面對看似相同的“癥”,中醫卻能在細微處見乾坤。即便同為水腫,頭面腫者多考慮疏風宣肺,下肢腫者則常從脾腎入手;胸腹積水更需明辨其源,分而治之。每一次精準的遣方用藥,無不是醫者于萬千案例中錘煉出的獨特心得,是經驗與悟性交織的結晶。
千年中醫智慧,其光芒不在刻舟求劍般的僵化傳承,而在于對生命個體差異的深度尊重與靈巧應對。它拒絕將鮮活生命簡化為冰冷癥型,而是將每一次診療都視為一次獨特的對話,一次精密的個體化藝術創造。當我們真正理解并珍視這份“量體裁藥”的古老智慧,中醫便能在現代醫療洪流中繼續煥發不可替代的生機與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