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十大股東董明珠排名第六,珠海格力集團排名第四,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排名第三,排名第一的是珠海明駿,珠海明駿的實控人是高瓴資本,高瓴資本8個合伙人級別的創始人有6個是海歸,最主要的掌舵人張磊是耶魯大學畢業的海歸,高瓴資本2000萬美元的種子基金是美國投資家大衛·斯文森投入的。
歷史推遠一點,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的容閎,因為兩件事而彪炳史冊:參與創建了中國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機器廠——上海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在中國近代西學東漸、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中,容閎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容閎組織的第一批留美幼童中有個人叫詹天佑,是中國第一位鐵路總工程師,被譽為為“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
容閎是珠海南屏人,耶魯大學畢業,是格力電器最大股東珠海明駿的實控人高瓴資本老板張磊的校友,如今,在誕生了中國第一個留學生的珠海,珠海的商業門臉,中國的制冷行業巨擘的掌門人,宣布堅決不用留學生。
歷史就是這么吊詭。
格力電器22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以124%的累計得票率成功連任,開啟她執掌公司第5個3年任期,同時,董明珠在會上表示,絕不用海歸派,因為里面有間諜,董明珠在會中表示,格力重視人才培養,不是以年齡、資歷來衡量,關鍵在于人才的思想要保持年輕化,有創新能力、責任心及敢于拼搏。她強調,格力“絕不用海歸派,海歸派里面有間諜,我不知道誰是誰不是,我只能保守地選擇,相信在國內高校里培養自己的人才?!?/p>
董明珠的這一番言論出來后引來了非常多的議論,很多學者和網友紛紛批評,但更多的網友表示支持董明珠。
我們先分析一下董明珠說這番話的心態,首先我們要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董明珠能從一個最基層的銷售員干到格力董事長,能力絕非常人可及,也不可能是個糊涂蛋,有人說董明珠說出這種反智的話足以顯示出她對全球化的無知,這個我是不能同意的,從她接受香港企業和高瓴資本的入股來看,董明珠并非不懂全球化,而且格力電器的出口生意做得還是相當不錯的:2024年格力電器內銷收入1415.1億元,同比減少5.45%;外銷收入282.0億元,同比增長13.25%.
那么董明珠為什么說這么掉價的話?以她的身份說出這種低智反智、反邏輯反常識的話,豈不是給自己招黑?
董明珠作為頭部企業的掌門人,對政策形勢和經濟發展趨勢都有著遠高于你我這種螻蟻的敏感度和前瞻性,從她這番話獲得如潮好評和大力肯定來看,說明她精準地預測到了市場走向,從我目前接觸到的資料來看,董總目前獲得的贊同遠多過反對,我想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這一點有點類似當年某手機,一看外貿受挫,老總立馬化身講師,振臂高呼“不做亡國奴”,然后靠著國內市場聚集的綠色的、長條形的、專門吃糞的那種蔬菜,成功支撐到了現在。
空調是美國工程師威利斯·開利發明的,格力公司現在把空調做得這么好,確實很厲害,但要說已經超越了開利公司、三菱公司、大金空調等公司,事實好像又不是那么回事兒——如果格力把空調這東西玩兒明白了,并且真正做到了遙遙領先,而且可以確定會永遠領先,那么不用留學生也無所謂,不和西方交流也完全可以,但事實就是,不僅格力,咱們很多從西方學來的東西,都還沒有能超過西方(有一個東西例外,那就乒乓球,這種英國人發明的運動,現在成了咱們的國球)。
既然不能保證永遠領先,卻又砍斷技術交流,回歸閉門造車,這和當年“不許片板下?!逼鋵嵱挟惽ぶ睢?/p>
一方面是因為經濟轉為內向型,一方面是日益崛起的民族主義和排外思潮,作為企業掌舵人的董總,對這一切看得洞若觀火,比你我看得清楚多了,想要讓企業活下去、發展下去的她,說一些迎合綠糞菜的話,也就不難理解了。
董明珠的這番話令人足夠驚悚,而這番話受歡迎的程度,才是我們所面臨的最令人無奈的局面,如下:
這些點贊的傻逼畜牲,完全意識不到董明珠這樣的做法在助長怎樣的氣氛。
董明珠反對使用海歸不是今天才有的念頭,大概十年前她就這樣做了,那么給格力帶來了哪些變化呢?咱們稍微說一下。
董明珠1990年開始銷售空調,1992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銷售額突破1600萬,銷量占全公司的八分之一,1993年董明珠在南京市場創造了3650萬的銷售額,是整個江蘇省的10倍,1994年格力在江蘇銷售了1.6億,董明珠一個人占整個公司銷售額的20%,同年開始董明珠擔任格力經營部部長,1996年董明珠擔任格力銷售公司經理,截止2005年,董明珠領導格力連續11年產銷和市場占有率均居全國首位,2012年5月,董明珠出任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2013年,董明珠帶領格力成為中國首家突破千億的家電上市企業,2015年,董明珠帶領格力進入世界500強企業,排名中國家電類第一,年納稅150億人民幣……
羅列董明珠的這些過往,是想說明一個事實:董明珠絕非無能之輩,而是非常杰出的營銷人才和鐵腕的管理者,但董明珠的短板,可能也正是因為她是營銷口出身,而不是像任正非那樣的技術口出身,營銷口出身的老總,加上此前取得的驕人業績,可能讓董明珠產生了經驗依賴,而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也讓善于借勢的董總更多的注意到了“民心可用”,再就是董總今年71歲了,說句可能不太合適的話:這個年齡的人,對固守經驗可能比創新技術更感興趣。
格力1.6萬名技術研發人員,海歸人才為零,華為海思的海歸人才占比高達35%,美的的海歸占比28%,海爾的海歸占比35%,大疆無人機占全球無人機市場份額高達70%,而大疆的海歸人才占研發團隊的60%,格力0海歸的人才戰略,讓格力在這十年來的重要領域:智能手機和新能源汽車上的業績都乏善可陳:格力關停手機業務時,已經虧損約50億,格力130億投入新能源汽車,因為研發團隊的技術瓶頸,造成格力鈦的電池能量密度比寧德時代低20%,至今格力鈦也只是新能源汽車里的邊緣玩兒家,至于工業互聯網、AI智能家居等新賽道,格力和后起之秀的差距更大。
董明珠在人才戰略上如此固執地堅持本土人才優先,堅決不用海歸的做法,讓格力在未來的競爭中正走向一條危險的道路:缺乏海歸人才導致的技術視野形成的代差,和科研人員年齡老化、創新能力不足,都將讓格力逐漸失去曾經積累起來的優勢。
海歸里的高端人才,在我國的各行各業都非常吃香,中國自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已經有一千萬海歸人才,最近幾年每年回到國內的海歸大約為50萬,而國內每年的大學畢業生大約為1000萬人,中國科研的最重要力量是院士和杰青(杰出青年),在60歲以上的院士里,有28.5%的人是海歸或者有留學經歷,50-60歲之間的院士,有50%的人有留學經歷,在杰青這個群體里,這些被政府稱為學術帶頭人的精英,有73%的人有海外學習經歷;而在中國最頂尖的高等學府里,有海外學習經歷的正教授、副教授,有50%的人有海外學習經歷;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最尖端的領域里,有海外學習經歷的人超過80%,在最重要的芯片、半導體企業,它們的核心創始人有超過50%都是海歸,即使在部委企業,比如商務部和外交部,海歸也能占到15%的比例……
但是更多的海歸,普通人家的孩子,他們的就業狀況最近幾年特別不好。
最近幾年和留學歸來的朋友的孩子,以及他們的家長,都有過一些接觸,了解到一些海歸就業的現實問題:除非你特別優秀,否則關鍵部門和國企幾乎都不要海歸,私企因為怕惹一身騷也很少接收海歸,海歸就業難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海歸就業難,當然是大氣候所致,我幾年前提過這件事:思想將會越來越封閉保守,道德濃度將會越來越高,如今看來都在成為事實。
結語
總設計師確定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靠著這一國策,中國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靠著打開國門,引進西方的技術和資金,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巨大改善,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20年,猶如封閉已久的池塘開了一個豁口,外面的活水流進來,盤活了整個池塘,池塘里的各種生物因為得到新鮮的活水、新水而煥發了生機,獲得了成長,但如今,那些極端的民族主義思潮和排外思想,閉關思想,正在逐漸占上風,他們想要封上池塘的口子開始內循環。
中國今天所有的成就,從軍工到科技,從航空航天到手機芯片,都離不開西方技術和留學生的貢獻,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錢學森,以及兩彈一星的研究者們,沒有這些留學生和他們帶回來的西方的先進技術,就沒有我們今天的便利生活和強大國力。
人類歷史上從來不曾有那種靠著閉關自守能發展成文明富強的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