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珠寶行業中,“周”姓品牌占據顯著地位,從1929年創立的周大福、1934年的周生生,到后來的周大生、周六福等,這一現象背后既有歷史積淀,也有市場策略的推動。最早的“周”姓品牌可追溯至20世紀初的香港。廣東順德人周至元創辦的周大福率先打破傳統黃金交易模式,推出明碼標價與“999.9純金”標準,奠定了“周姓=誠信”的行業認知。同期,周芳譜創立的周生生以《易經》“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為名,強調工藝創新,與周大福共同形成“周氏雙雄”格局。
2000年后,內地珠寶市場爆發,新品牌通過“周姓+吉祥字”組合降低消費者認知成本。例如周大生(創始人周宗文)借勢香港老字號光環,而周六福(創始人李偉柱)雖非周姓,但通過模仿頭部品牌的命名與裝修風格,快速打開下沉市場。這種策略源于珠寶行業的高度同質化——黃金、鉆石等材質差異有限,品牌需依賴名稱與設計建立差異化。“周”姓因早期品牌積累的信任感,成為新進入者的“安全牌”。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周姓”品牌并無血緣關聯。除周大福、周生生等老字號外,其他品牌多為獨立運營,部分甚至因“蹭熱度”引發消費者混淆。例如有顧客誤認為“周六福”與“周大福”屬同一集團,實際兩者創始人及股權結構均無關聯。這種現象反映了商業競爭中符號化命名的效率優勢,但也可能導致市場無序競爭。
從產品定位看,香港老牌如周大福、周生生仍以工藝與品質為核心,而內地品牌更側重性價比與年輕化設計。周生生的聯名IP與輕量化金飾吸引年輕群體,周大福則通過“傳承系列”古法金工藝鞏固傳統市場。消費者選擇時需明確需求,而非僅憑品牌名稱判斷。
“周”姓珠寶品牌的集中出現,本質是行業對早期成功模式的路徑依賴。從歷史看,這一現象始于老字號的品質奠基,成于市場對信任符號的集體效仿,最終演變為行業慣例。其背后邏輯,仍是商業社會中降低交易成本的普遍規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