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wǎng)友發(fā)布視頻稱《新華字典》第12版改版中,將一些正能量的詞句刪除,卻出現(xiàn)了很多負面詞句,此消息發(fā)布后很快引發(fā)了網(wǎng)友關注和熱議。
我們首先來看出現(xiàn)了哪些傳遞不良的句子
1.關于12版中的“累”(第二聲)字的造句是這樣寫的:“孩子小,成了累贅”。
這個造句怎么聽起來讓人很不舒服?孩子現(xiàn)在可是每個家庭的掌上明珠,大部分家庭中只有一到兩個孩子,怎么會成為累贅呢?字典中收錄著一種負面詞,這樣大面積的傳播會造成什么影響?為何不能選擇中性的句子?
孩子明明是夫妻感情的共同結晶卻在字典里說成累贅,這種語句刺痛了無數(shù)家長的心。
2.在新版《新華字典》中,玩這個字第三個釋義標注為“戲弄”,并給出了戲弄、玩弄女性的舉例。
這是不是太過分了,《新華字典》主要使用群體可都是青少年,用這種不良的詞句來做舉例真的好嗎?
《新華字典》改版中用這樣的詞匯真的是叫創(chuàng)新嗎?我覺得不但沒有創(chuàng)新,還越來越低級,已經(jīng)有了不尊重女性的行為,更是誤導孩子們的價值觀,甚至將一些懵懂的孩子帶上犯罪的道路。
我們來看看沒改版之前的“玩”。
之前“玩”字解釋多為中規(guī)中矩,以玩游戲,玩弄皮球,日常生活常規(guī)的用詞。
3.改版中“倭寇”的倭,在之前版本里都是解釋為“倭寇”,但是現(xiàn)在改版中沒有這個詞了,只是解釋為“倭”在古代稱日本,這種詞語被刪除主要反映了哪些問題呢?
毒教材近幾年屢見不鮮,為何要將之前好的詞匯改成“毒教材”,他們這樣做真正目的是什么?
出現(xiàn)這樣的事情出版方肯定要給出一個合理解釋吧?
商務印書館工作人員回應: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我們只是客觀的反映了他的這個事實而已,我們沒有任何傾向性,不代表這本書的任何觀點。
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就帶過了,新華字典可是面向全國,影響力我們無法想象。
我們要知道《新華字典》自1953年首版發(fā)行以來,已經(jīng)12次進行修訂,發(fā)行量超過6億冊,成為了世界上最暢銷書籍之一。
而值得關注的是“玩”字釋義標注為“戲弄女性”在2020年起便出現(xiàn)在了《新華字典》里。
這也讓人對編輯、審核等各個出版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的疏漏產(chǎn)生了質疑,是“漢奸滲透”還是“疏忽大意”?
中科院語言研究生回應
關于《新華字典》組詞爭議的問題,記者聯(lián)系了中科院語言研究所工作人員表示,新華字典本身就是工具書,肯定要收負面詞,收了負面詞必然會搭配頻率的問題。
在中科院的眼里《新華字典》本身就是工具書,既然是工具書就有褒義詞、中性詞和貶義詞相結合,出現(xiàn)負面造句也是很正常的,只是觀眾錯誤的解讀。
負面造句難道就不怕涉嫌傳播不良的價值觀嗎?明明可以用中性或者正能量的語句來組成詞匯,為何要用低級的語句?
國家出手
2025年7月1日,法治視訊官方賬號發(fā)布了一則消息,教育部語言文學應用研究所原副廳級干部彭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調查。
彭龍的被查是否和這些惡意篡改編輯這些材料有關呢?這些人是否就是滲透文化界的奸細?用不良的知識來丑化或者萌化我國孩子教育問題。
這次國家出手了,《新華字典》面向全國,最主要人群還是中小學生,字典里一旦出現(xiàn)“毒雞湯”很容易給孩子帶偏,編輯或相關核查人員一定要把好關,不能再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
對此事你們怎么看,希望說出自己的觀點,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