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美國國會又搞了個大動作——通過了一個名字很“唬人”的法案,叫**“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這個法案確實“大”:內容包羅萬象,從加軍費、修邊境、減稅、砍醫保,到砍新能源補貼,差不多把美國政治熱點議題都裝進去了。
它也確實“美”:對共和黨來說,美在終于實現了特朗普路線的一大步; 但對民主黨來說——這是個“毀三觀”的法案,干掉了拜登時代很多標志性政策。
這個法案的通過,很有戲劇性,忍不住要分享一下。
總結四個字:險勝通過。
一票決定全國命運
參議院的人數是100人,立法通過通常需要簡單多數,即:多于或等于≥ 51 票贊成,法案就通過。
2024 年選舉后,特朗普所在的共和黨在參議院獲得53 席,民主黨加上獨立黨議員共47 席,因此共和黨牢握參議院多數地位,只要這次他們一致對外投贊成票,這個法案就一定通過。
但共和黨內部有3名參議員反水投了反對票,再加上民主黨全體一致反對,所以反對票一共是:47(民主黨和獨立派)+ 3(共和黨反水)= 50票。
最后局面是50票贊成對50票反對,剛好打平。
于是,輪到美國憲法里的“隱藏機關”登場了——副總統!
按憲法規定,副總統是參議院議長,遇到票數平的時候可以投“關鍵一票”。
這次,副總統是共和黨的JD·范斯,被政圈戲稱為“川普宇宙最忠實男配角”,臺詞不多,戲份關鍵,毫無意外,他投了支持票。
就這么一票,這個“摧毀拜登政策、扶持特朗普計劃”的大法案,成了。
全美上下幾萬億美元的政策方向,在僵局中,就靠一票定生死。
回頭說一下這3個反水的共和黨參議員:
蘇珊·柯林斯(Susan Collins,緬因州):認為法案削減醫療補助和農村醫療支持,傷害低收入群體,缺乏人道精神。
蘭德·保羅(Rand Paul,肯塔基州):反對法案主要因為政府開支太大,擔心擴大聯邦赤字,違背財政保守主義原則。
湯姆·蒂利斯(Thom Tillis,北卡羅來納州):擔心法案內容在本州缺乏選民支持,可能影響自己初選連任,稱“這票我投不下去”。
本以為這是黨派對抗,結果發現自己人先掐起來了。 事實上,在美國國會,“黨內倒戈”雖不常見,但每次都極具象征意義。尤其是在這種50:50膠著狀態下,任何一票的松動,都是制度穩定性的“壓力測試”。
就像打籃球,比分打成90:90,結果不是最后誰投進制勝一球,而是站隊的裁判看了眼記分牌,說:“這分,我們隊的。”
法案是過了,但看得出來——很明顯的美國分裂,派別紛爭,及派內不統一。
這個法案影響大嗎?影響還是不小的。有些改變會影響我們某些行業。
“大而美法案”砍了新能源補貼,砍了醫保擴張,卻加了邊境墻和軍費。
這意味著:
美國不打算在綠色能源領域繼續投資了,這對中國新能源行業反而是機會;
美國要把更多錢砸在軍隊和移民執法上,說明它對內怕亂,對外更強硬;
全球的政策節奏會被它帶偏,比如歐洲能源轉型、全球減排目標都會受到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