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聞報道,一顆直徑137公里的巨型彗星C/2014 UN271,正以每小時35.4萬公里的速度沖向太陽系內部,這顆“超級彗星”是否會威脅地球?
彗星C/2014 UN271,于2021年由天文學家佩德羅·伯納迪內利和加里·伯恩斯坦在暗能量巡天(DES)數據中發現,來自奧爾特云,是已知最大的彗星,直徑約137公里,是典型彗星的10倍,比滅絕恐龍的小行星大14倍。
當前時速約35.4萬公里(98.3公里/秒),受太陽引力加速,符合遠距離彗星的典型速度,2024年觀測時,彗星距太陽16.6天文單位,接近天王星軌道,預計2031年1月29日到達近日點,距太陽10.9 AU,約16億公里,略超土星軌道。
盡管數據聳人聽聞,但是C/2014 UN271對地球無威脅,其近日點距太陽10.9 AU,距地球約10億公里,遠超土星軌道,不會接近地球,2024年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陣,觀測精化了軌道,確認無撞擊風險,彗星將在2031年后遠離太陽系,進入4.6百萬年周期的遠點。
1994年的舒梅克-列維9號彗星撞木星,是因被木星潮汐力撕裂并捕獲,C/2014 UN271體積雖大,但軌道遠離地球,無類似風險,歷史上地球遭到過的只有小行星撞擊,比如6500萬年前滅絕恐龍的那顆小行星,彗星因為地球靠的太陽太近,反而不容易過來。
彗星的35.4萬公里/小時速度看似駭人,但屬正常,因為彗星是從奧爾特云墜向太陽,太陽引力使速度隨距離縮短而增加,地球公轉速度約30公里/秒,彗星速度雖高,但因軌道偏心率大(近橢圓),在近日點附近速度激增。
C/2014 UN271彗星不僅是“巨無霸”,還是研究太陽系46億年前形成的“時間膠囊”:2024年ALMA觀測到CO噴射,可能含水冰、甲烷和氨,反映奧爾特云原始物質,2025年天文學家預測,2031年近日點時,更多揮發物(如水蒸氣)將活躍,揭示早期化學,因為彗星所在的奧爾特云,幾乎涵蓋了太陽系早期的所有化學變化。
在中國文化中,彗星常被視為兇兆。《史記·天官書》云:“彗星出,天下有事。”2025年《光明網》報道C/2014 UN271,網友調侃:“這彗星比山還大,會不會掃帚星再現?”西方文化中,彗星也與預兆相連,哈雷彗星(1910年)曾引發恐慌。
總體來看,C/2014 UN271彗星直徑137公里,時速35.4萬公里,是奧爾特云最大彗星,但不會撞地球,2031年近日點距地球10億公里,安全如土星軌道,其CO噴射和早期活躍為研究太陽系起源提供了寶貴窗口。
等下一次哈雷彗星來到近地點的時候,也許人類能發射探測器著陸,搭乘它在太陽系內漫游,畢竟和探測器本身的速度比起來,周期性彗星就是最好的載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