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觀(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創
全文3192字,閱讀時間12分鐘
又到了月初曬成績單的日子,小鵬、蔚來等明星車企的整體銷量曲線依舊亮眼。
6月,小鵬汽車單月銷量為3.46萬輛,同比增長224%;蔚來公司單月銷量為2.49萬輛,同比增長17.5%;阿維塔單月銷量1.02萬輛,同比增長117%。
圖/部分車企6月交付情況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制表
正所謂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光鮮之下,他們也有屬于自己的煩惱。
扒開數據看細節,小鵬P7、蔚來EC7等艱難賣出兩位數,蔚來ES7、大眾ID.7 VIZZION、智己L7、埃安AION LX等車型的月銷量則定格在令人尷尬的個位數。
由此,當頭部車型在市場上攻城略地,這些冷門車型卻成了車企龐大產品矩陣中的“拖油瓶”,不僅占用大量研發、生產資源,還難以轉化為實際收益。
這種矛盾的市場現狀,讓車企陷入兩難境地:是該果斷“揮刀”砍掉這些定位小眾或不當的車型,以圖盡快實現盈利?還是選擇繼續投入資源,試圖扭轉局面?
1.明星車企也有“冷門車”?
如今的新能源市場,繁花一片,小鵬、蔚來、阿維塔、埃安等多家車企月銷量均輕輕松松破萬。
但,即便這些明星品牌在市場上風光無限,旗下車型也并非“全員熱銷”,更有甚者長期在銷量排行榜末端徘徊,淪為品牌發展的“拖油瓶”。
小鵬P7作為品牌首款智能旗艦轎跑,雖在上市初期憑借獨特外觀設計和先進智駕技術,有過一段向好發展,2022年巔峰時期月銷為9183輛。
圖/小鵬P7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可隨著在配置和價格上更具競爭力的競品車型推出,以及P7+的現世,小鵬P7逐漸失去優勢,銷量一路滑鐵盧,5月僅82輛。
圖/小鵬P7+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同樣,蔚來EC7的市場表現也不盡如人意,盡管蔚來品牌在高端新能源市場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用戶基礎,但EC7卻未能吸引到足夠多的消費者,今年5月其月銷量跌入兩位數,僅94輛。
還有部分車型似乎從誕生之日起,就面臨“水土不服”的困境。
ID.6 CROZZ、紅旗E-HS9、極狐阿爾法S、長安啟源E07、阿維塔11、智己LS7、山海L8、沃爾沃EM90、沃爾沃EX30、本田CR-V e:PHEV、比亞迪D1、比亞迪e3、比亞迪e6、本田S7、捷途X90 C-DM、IQ傲歌等眾多車型,自上市以來銷量始終在低位徘徊,5月銷量僅為兩位數。
圖/2025年5月轎車銷量排行TOP200部分數據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而蔚來ES7、大眾ID.7 VIZZION、智己L7、埃安AION LX、e:NP1極湃1、ARIYA艾睿雅、啟辰D60 EV、昊鉑SSR、威蘭達插混等車型的情況更為糟糕,月銷量目前只有個位數,幾乎被市場遺忘。
這些“拖油瓶”車型銷量慘淡的背后,折射出多重深層原因。
首先是定位失誤,部分車企在車型研發過程中,未能準確把握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盲目跟風推出一些看似熱門但實際缺乏差異化的產品。
其次是戰略模糊與失焦的問題,部分品牌旗下車型雖然眾多,但卻缺乏清晰的產品線規劃和差異化競爭優勢,讓消費者在選擇時感到困惑。
同時,這些車企旗下存在的大量相似定位車型也會讓其內部競爭激烈,最終影響銷量,更甚至出現“自己人把自己人打沒了”的情況。以蔚來ES7為例,其定位中大型純電SUV,定價40萬元以上,但實際卻夾在兄弟車型ES6和ES8之間,這就導致其潛在客群分為兩類,加價買ES8的,或省錢選ES6的。
圖/蔚來ES7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ES7價格和ES8差得不多,咬咬牙直接上頂配,配置和空間都更有優勢。”
“老款P7的配置更新滯后,新款又比老款貴了好幾萬,不如直接買競品的新款車型。”多名消費者坦言道。
2.誰在為明星車型的“冷門車”買單?
盡管這些月銷個位數、兩位數的車型,常被消費市場貼上“冷門”的標簽,但卻依然有部分消費者愿意為其買單。而他們的選擇背后,藏著對個性、情懷與性價比的多元考量。
“開EC7出門,回頭率比特斯拉和ES6高多了。”上海車主程女士的購車選擇,頗具代表性。
前段時間,計劃購入一輛新電車的她,沒有跟風選擇熱銷車型,而是將目光投向了小眾的蔚來EC7。“我是個追求個性的人,不想自己的愛車在路上經常被撞款,但又擔心小眾品牌售后沒保障,畢竟哪吒、高合倒閉的例子就在眼前,這種情況下,熱門車企的冷門車型就剛剛好可以滿足我的需求。”
圖/蔚來EC7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程女士透露,自己最終選擇蔚來這個品牌旗下的冷門車型,主要是因為蔚來的換電服務。“三分鐘就能換塊新電池,比等充電快多了,徹底打消了我對充電耗時的焦慮。”
同程女士有著相似想法的消費者不在少數。數十位購買了熱門車企冷門車型的消費者中有超三成表示,他們既渴望追求個性表達,又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售后保障。而熱門品牌中的冷門車型,便成了二者平衡的最優解。
品牌情懷則是另一股關鍵推力。
山東濟南車主李先生家中停放著兩輛大眾車。對他而言,汽車不僅是代步工具,更是陪伴自己多年的伙伴。“我第一輛車就是大眾捷達,開了十多年都沒出過啥大毛病,皮實耐用,這些年看著大眾更新換代,即便是ID.7 VIZZION銷量一般,我也還是毫不猶豫地下單支持。”
圖/大眾ID.7 VIZZION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在李先生看來,大眾車型多年來積累的底盤調校功底、精致的內飾做工,都是令他難以割舍的情懷點。
同樣因情懷買單的還有廣州的沃爾沃老車主陳先生,他購入沃爾沃EM90時表示,“我父親的第一輛車就是沃爾沃,它承載了我的兒時回憶,那種北歐簡約的內飾風格,深深刻在我的記憶里,讓我不得不為它買單。”
圖/沃爾沃EM90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當然,并非所有選擇都源于主動的價值判斷,還有部分消費者是因“信息差”被動入局。
多名消費者表示,他們在購車過程中,輕信了銷售的“話術陷阱”,本想買個熱門車型日后省心放心,最后提車之后才發現自己買的這款是品牌里的“大冷門”。
“銷售極力推薦某款中型SUV,稱它是‘中配車型,兼具高配功能和低配價格’。提車后才發現,這款車因配置尷尬導致銷量低迷,市場優惠幅度遠超預期。”
“當時被銷售‘限時優惠’的說辭打動,沖動下單了一款小眾車型,后來才知道同價位有更多主流選擇。”
3.車企要“斷舍離”:不砍,就只能等著被市場砍!
然而,少數人的“偏愛”救不了滯銷車,更會拖垮車企。當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早已過了野蠻生長的階段,紅利窗口期正在不斷收緊,車企已經容不起過高的“試錯成本”。
乘聯分會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我國新能源零售滲透率為47.3%,相比去年第四季度減少了超四個百分點,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去年第三季度則減少了1.3%。
圖/新能源零售滲透率走勢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車企的盈利壓力日益增大。目前,在眾多新勢力品牌中,僅有理想汽車、賽力斯實現了年盈利,其余品牌不僅未能實現扭虧為盈,現金流也面臨著巨大壓力。
舉例來看,蔚來汽車2024年凈虧損達到226億元,2025年一季度凈虧損依然無好轉跡象,同比擴大30.2%,達67.5億元;現金流方面,其一季度流動資產為497.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92.9億元,總負債為908.5億元,同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6.8億元。
圖/蔚來財報部分數據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小鵬汽車2024年凈虧損為96.7億元,2025年一季度也未能實現盈利,凈虧損達6.64億元;同時,其一季度負債581.8億元的情況相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增加跡象,增加了超134億元。
蔚來李斌、小鵬汽車何小鵬均表示要在今年四季度盈利,在如此緊張的時間節點下,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成為了擺在他們面前的首要難題。
圖/小鵬汽車財報部分數據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冷門車型的存在,不僅無法為企業帶來收益,還會消耗大量的研發、生產和營銷資源,使得企業無法將資源集中投入到更有潛力的車型上。畢竟,研發一款車型需要投入巨額資金,從技術研發、產品測試、生產到推廣,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有車企內部人士透露,一個汽車品牌若想實現規模效益,年產銷大概是在50萬輛,才能夠在汽車行業里具備一定的規模效益、議價能力,照此月銷量大概得達到4萬輛。
因此,從自身的資源整合和戰略規劃等方面考慮,車企剔除冷門車型好處頗多。
一方面,可以優化產品線,使企業的產品布局更加清晰合理,提高品牌的整體競爭力;另一方面,能夠集中資源,加大對核心車型和熱門車型的研發、生產和推廣力度,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份額,從而實現企業的盈利目標。
但,需要明確一點,“砍車型”并非簡單地甩包袱。車企在砍掉冷門車型的同時,應做好這些“冷門車”忠實擁躉的售后兜底、價值維護等工作,避免讓用戶對品牌失去信心。
比如理想ONE停產時,理想官方不僅承諾終身提供原廠配件和維修服務,還為老車主提供額外的福利補貼,追加贈予三年每月20G流量無憂服務,成功留住了用戶的信任。
在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淘汰賽中,那些能夠果斷“斷舍離”,剔除冷門車型,合理整合資源,做好戰略規劃,同時兼顧消費者需求的車企,才能率先站穩腳跟,擁有贏得決勝局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