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7歲的河南女孩“李福貴”通過記錄鄉村賣貨等視頻內容成為了擁有600萬粉絲的自媒體博主。據悉,其父母均為智力殘疾。
母親為一級智力殘疾(心智停留2歲水平),生活完全無法自理,日常僅能靜坐傻笑;父親屬二級智力殘疾(智力約10歲兒童水平),僅能完成簡單勞動。李福貴自幼由爺爺奶奶撫養,五六歲起便承擔家務,14歲暑假赴燒烤攤打工貼補家用。奶奶去世后,她與84歲爺爺共同扛起照顧全家7口的重擔?。
因家庭特殊,她長期遭受同齡人霸凌與歧視,但始終感恩爺爺奶奶和父親的養育:"能在這個家成長已是幸運,其他不重要"?。
2021年奶奶離世后,為養活全家(父母、爺爺、殘疾叔叔一家四口)開始走街串巷賣菜,西葫蘆5毛/斤、涼粉2元/盆,利潤微薄但堅持半年?。目睹山區老人需步行數小時采購物資,她將貨品拉到村口,讓留守老人足不出村買到必需品?。拍攝賣貨日常(幫老人曬麥子、修手機、代聯絡子女),質樸互動引發共鳴,賬號"李福貴"粉絲暴漲至600萬?。
視頻中老人常塞給她零錢:"實在人,不能讓你虧本";她反向幫扶獨居老人,代購藥品、捐贈明星援助物資,強調"落實到人的才叫公益"?。"他們覺得我精神可貴,但我覺得這很正常",堅持傳遞"身體健全已是幸福"的價值觀?。"媽媽每天坐著對我笑,爸爸智力如孩子,但你看我們多健全!我挺幸福的。"面對網友同情,她坦然接受命運:"老天給我這樣的家庭,我偏要做給它看!"?。
用自媒體收入裝修房屋、更換家電,帶爺爺實現人生首次旅行:"他笑著說做夢沒想過能來這些地方"?。對網傳"年入百萬"澄清:"比上班掙得多,但沒接廣告帶貨,百萬是夢想還有差距"?。她拒絕將父母視為負擔,鏡頭前展示智力殘疾者也有情感需求:父親學會做飯,母親雖不語卻會用笑容回應女兒。網友評價:"她讓‘殘缺家庭’首次不被定義為悲劇"?。
以賣貨為紐帶構建代際互助網:年輕人通過她向留守老人傳遞物資,老人教她腌菜、縫補。河南多村形成"坐等李福貴出攤"現象,被譽"移動的鄉村服務站"?。"如果我這條件都熱愛生活,你有什么理由躺平?" 其金句在年輕群體中發酵,成為逆境拼搏的符號。官媒贊其"將一手爛牌打出王炸"?。
李福貴的故事本質是?弱者對尊嚴的無聲奪回?——當社會習慣俯視殘障家庭時,她用鏡頭翻轉視角:不是"誰更慘",而是"誰更熱愛"。正如其名寓意:以平凡之軀,為困頓之家搏出一份"富貴"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