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
中國石化青島煉化
全海水環境漂浮式光伏項目
建成投用
這是我國首個
實現工業運行的海水漂浮式光伏項目
與前期投用的樁基式水面光伏聯動
成為目前
中國石化規模最大的水面光伏電站
整體項目
年可發綠電1670萬千瓦時
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4萬噸
相當于多植樹75萬棵
較傳統的樁基式光伏
降低投資約10%
對漂浮式光伏在沿海、淺海地區
全海水環境的推廣
具有重要示范效應
深挖土地利用潛力
打造“一地兩用”新模式
該漂浮式光伏電站所在水域與海域聯通,利用海水表面空間吸收太陽能發電。
項目位于青島煉化氫能“產研加”示范園內,具有零排放、效率高、成本低等優勢,占地面積約60000平方米,裝機容量7.5兆瓦。
項目創新采用漂浮式光伏結構,通過光伏板隨潮汐同步升降設計,縮短板體與水面距離,僅為傳統樁基式結構的約1/10,最大限度借助海水散熱,通過冷卻效應提高發電效率5%-8%。
三大創新
破解海水光伏工業應用難題
在全海水環境下,光伏系統面臨海水腐蝕、生物附著、潮汐波動等問題,為解決應用難題,研發團隊聯合國內領先的材料研發和浮體生產企業開展技術攻關,形成三大創新:
開發出抗鹽霧腐蝕、抗藤壺附著的特制浮體與支架;研發出可抵御13級大風、適應3.5米潮汐落差的水下錨固系統,較傳統的樁基式光伏降低投資約10%;光伏板與線纜貼近水面巡檢通道,較傳統樁基式光伏運維時的安全性顯著提高、成本顯著降低。
這些技術創新將為沿海、淺海地區光伏開發提供標準化解決方案,推動新能源項目成本下降。
助力實現
氫能與光伏高質量耦合發展
此前,青島煉化已建成全國首座“碳中和”加氫站與全國首個工廠化海水制氫項目。
水面光伏項目的全面建成投用,打通了青島煉化新能源產業鏈最關鍵的一環,形成“光伏制綠電、綠電制綠氫”的新能源產業格局,有助于氫能與光伏高質量耦合發展,為綠氫煉化、綠氫交通產業奠定了資源基礎。
下一步,青島煉化將借助新能源產業優勢,再拓展建設23兆瓦漂浮式光伏項目,強化新能源供給能力。
近年來,中國石化加快構建清潔低碳能源供給體系,為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增長極。
公司大力實施綠色潔凈發展戰略,堅持生態優先、綠色轉型、潔凈發展,全方位推進化石能源潔凈化、潔凈能源規模化、生產過程低碳化。
啟動“萬站沐光”行動計劃,計劃到2027年建成光伏站點約10000座,推動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持續深耕地熱領域,地熱供暖能力達1.2億平方米,成為中國最大地熱能開發利用企業。
聚焦氫能交通和綠氫煉化,加速建立氫能全產業鏈條,建成投產我國首個萬噸級光伏綠氫示范項目,已建成加氫站144座,成為全球運營加氫站最多的企業。
2024年,中國石化新能源供給量折標煤580多萬噸,推動傳統油氣產業與新能源業務的協同發展。
致讀者
················································································································································································································滑動查看當天報紙·············································滑動查看當天報紙··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