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工作的人,有一個事情會特別的關注,那就是社保的一個問題,尤其是靈活就業的人,社保應該怎么辦?在全國2.3億靈活就業大軍中,超60%正因全額自繳社保的壓力在“參保”與“吃飯”間掙扎。當傳統社保制度撞上零工經濟,一場關乎億萬勞動者養老尊嚴的變革正悄然涌動。
靈活就業者的社保困境有哪些?
首先,沉重的繳費負擔
與企業職工“單位+個人”共同分擔的模式不同,靈活就業者需全額自付所有費用。以2025年北京為例,按最低基數5380元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每月至少需支出1076元。
其次,賬戶設計的結構性失衡
現行政策規定,靈活就業者繳費僅40%進入個人賬戶,其余60%注入統籌基金池。這意味著每月繳納的1000元中,真正屬于個人的僅400元。
若中途斷繳,統籌部分直接“蒸發”,退保也只能拿回四成。一位廣州主播的吐槽道破無奈:“自己交的錢,退休后卻算不清能拿多少,像在買彩票!”
最后,政策調整讓未來充滿變數
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正從15年逐步延長至20年,過渡期至2030年完成。對收入不穩的網約車司機而言,持續繳費20年近乎奢望。
更殘酷的是,2025年起超退休年齡者被禁止補繳,欠費補繳還需加收1.5倍滯納金。
2.3億人靈活就業社保呼聲大漲,這3大建議,可能會帶來變局?面對這些困境,有3大建議。
第一個建議:個人賬戶100%歸屬制
意思是將全部繳費計入個人賬戶,資金所有權徹底明晰化。如此既可提升養老金透明度——退休待遇=個人儲蓄+投資收益,又能消除“錢去哪兒了”的信任危機。
浙江試點顯示,采用此模式后參保續繳率提升32%。
第二個建議:實行靈活退出機制
現行政策下斷繳即損失60%保費,而新方案允許退保時取回全部繳費(含原統籌部分)。此舉既緩解短期經濟壓力,又減少“沉沒成本”焦慮。
第三個建議:實行彈性繳費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翟美卿2025年提案明確建議:推行“按單繳費”“分檔繳費”模式,允許按日、周或項目繳納;同時擴大基數選擇范圍(55%-300%社平工資),并配套階梯補貼——選80%基數補5%,100%基數補8%。
民意的呼聲正轉化為政策動能。2025年人社部《關于進一步做好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工作的通知》帶來兩大突破:
戶籍藩籬徹底瓦解。憑居住證即可在工作地參保,廣東新政首月外省戶籍參保者占比飆升至65%。繳費靈活度大幅提升,月收入低于5000元者可申請按基準費率80%繳納,緩沖期政策允許延期6個月補繳。
若三大建議全面落地,勞動力市場或將重新洗牌,其次社保基金池也會迎來擴容機遇。當然最為重要的則是消費市場將釋放新動能。
筆者認為,制度的溫度不在于完美無缺,而在于給每個奮斗者留一扇可進可退的門。如果這些建議真正能夠落地實施的話,無疑會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