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高考成績揭曉當天,寧蒗一中鄭潤秋同學的“隱藏款”成績單(指查詢系統延遲顯示高分)在網絡上“炸了”!這一喜訊,不僅讓寧蒗一中為之振奮,更在整個麗江市引發了熱烈反響。
然而,在新高考改革與優質生源持續“虹吸”的大背景下,對于資源相對有限的縣級中學而言,培養出躋身全省高考前50名的優秀學子,難度不言而喻。
寧蒗一中是如何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學生?教學有哪些特色?學校管理做得如何?今年招生情況如何?讀本君對寧蒗一中校長沙湖康做了專訪。
文案:孟通、呂娜(實習)
圖片:和卓丹
編輯:楊莉娜
讀本君:
寧蒗此前不乏清華北大學子,但多出自寧蒗民中海安班。大家都知道海安班更多得益于江蘇的教育,而這次寧蒗縣一中能出一個全省前50,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寧蒗本土教育培養出的第一個前50。得知成績時,身為校長,您的感受如何?
沙湖康:
對于鄭潤秋的成績感到十分驚喜,鄭潤秋同學取得歷史類655分的成績,我們深感驕傲與自豪。
讀本君:
您如何評價鄭潤秋同學?
沙湖康:
據我觀察和老師反饋,鄭潤秋同學主要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踏實認真(筆記做得非常好),二是吃苦耐勞,有恒心毅力;三是心態特別好。高考前一天我和她交流,叮囑她沉著冷靜、細心認真、注意安全,她心態非常平和、積極向上,這些都為她取得好成績奠定了基礎。
讀本君:
今年寧蒗一中高考總體成績怎么樣?
沙湖康:
全縣600分以上17名(我校9名,其中物理類6名、最高分625分,歷史類3名、最高分655分,躋身全省高考前50)。特控線以上99名。本科上線人數352名。今年的高考成績與去年相比600分以上增加了4名,一本上線人數增加了23名,本科上線人數增加了34名。
我校當年錄取的560分以上生源僅9人,“低進高出” 的育人成效顯著。
讀本君:
作為一個資源相對有限的縣中,是如何培養出一個全省前50的優秀學生的,有何經驗?
沙湖康:
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我們認為核心在于管理上突出五個字:“中”、“實”、“細”、“新”、“恒”。
1. “中”:以教學為中心,黨建為引領。
一切工作圍繞教育教學這個核心,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實”:工作求實,落地見效,強調“踏實做人,扎實工作”。
每項工作都要做到“有安排、有計劃、有落實、有檢查”,確保事事能落地、件件有回應。
3、“細”:精細化管理,貫穿全程,教學是細活,需要細心和耐心。
我們強化教學常規的精細化管理,從老師的備課、教案撰寫,到課堂教學實施,再到課后輔導,每一個環節都建立精細化流程和要求。例如,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和學習習慣,這些都需要老師在日常中細致引導和規范。
4、“新”:勇于創新,善于改革。面對新課改,我們強調要“善于學習,堅持改革,善于改革”。
打造高效課堂,結合學校實際(因校制宜),探索符合學情的教學改革路徑,不盲目跟風,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提升課堂效率。
例如,在高三后期備考中,我們圍繞“以教育教學為中心”,聚焦三個重點(培優生、臨界生、后進生),扎實推進“五個一”活動(校領導掛聯1-2個班級、舉辦文體活動減壓、寫一封感恩信、舉辦畢業典禮、上好最后一堂課),確保復習安全、高效、有序。
5、“恒”: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要培養師生的毅力和耐力。
在平時的工作當中,作為校長,我以身作則,帶領班子做到“求真務實”,深入一線(堅持每周至少聽一次高三的課,常巡視高三樓層)。整個高三年級管理團隊務實高效,老師們更是“舍小家為大家”,甘于奉獻,利用午休等時間自愿輔導學生,這種強大的凝聚力和拼搏精神是成功的關鍵。
讀本君:
在教學管理方面有沒有一些具體的案例可以分享的?
沙湖康:
制度與文化并重:學校管理,制度是前提,文化育人是目標。我們致力于通過精細化的制度管理,最終達到“校長在不在一個樣,師生自覺”的文化育人境界。
非常感謝縣委縣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與支持,給予我們足夠的政策與激勵保障。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縣里成立了教育基金會,對高中優秀教師、骨干教師和目標完成好的學校進行重獎。同時,落實教師合理流動機制(去年合理流動了18位教師),形成“能進能出”的良性氛圍,有效調動了師生積極性。
我們還實行了目標管理。在市里下達目標基礎上,學校自我加壓、增加目標任務,將目標任務科學分解到年級、班級直至每位科任老師,做到“人人有目標,人人有責任,人人有壓力(動力)”。
在學生管理方面,我是采取了分層培養與精準施策,特別對于像鄭潤秋這樣優秀的學生,采取“一人一策”,針對他們的知識短板及時查缺補漏,同時在思想狀態上積極關心,幫助他們建立信心決心。對臨界生和后進生也分別制定幫扶提升策略,優化整體學習環境。
讀本君:
據了解,這是您擔任寧蒗一中校長的第二年。這兩年,您在管理或教學上做了哪些比較大的、區別于以往的改革或創新?
沙湖康:
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堅定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新課改我們一直在路上,邊學邊干邊改。目標是力爭三年內將本科率從今年的40%提升到60%以上;二是持續優化內部精細化管理:從校長做起,要求班子和全體教職工“說了就算,定了就干”,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遇到困難共同克服,努力實現教學目標。
讀本君:
對寧蒗教育,有哪些期待?
沙湖康:
面對新課改的挑戰,希望寧蒗幾所高中可以進行聯合教研,各自高中的優勢科目,發揮起來,讓大家在相互教育的過程中一起提升,比如“同課異構”,讓各自高中優勢科目的老師和其他高中的老師共同上一堂課,找差異,做對比,促提升。
同時可以多組織一些課賽活動,比如說課比賽,公開課比賽、講課比賽等等,以賽促教、以賽促研,讓老師們有一個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機會,以促進寧蒗整體的教學發展。
讀本君:
您作為校長還在堅持上課(高一),如何平衡教學與管理?特別是高三的管理精力如何保證?
沙湖康:
考慮到平衡問題,我的教學任務主要安排在高一年級(基礎性強,相對穩定)。工作重點則放在高三(學校的旗幟)。只要沒有課,我都盡量參加高三的質量分析會、教研活動,并深入班級推門聽課,與老師交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我堅持每周至少聽一次高三的課(不忙時兩次)。早晚自習時間經常到學校,尤其高三樓層,有時一晚上要巡視兩三趟,讓老師感受到關注和支持。老師的敬業精神(如犧牲午休時間輔導)也讓我深受感動,這種點滴付出匯聚成了強大的力量。
讀本君:
今年的招生工作啟動了嗎?情況如何?
沙湖康:
高一招生目前尚未啟動(等待中考成績)。但預計會比往年有所改善。以往我們錄取的560分以上學生很少(例如2025屆畢業生招生錄取僅9人),大部分生源基礎相對薄弱。今年實行自主招生,按志愿錄取,我們將依法依規依程序進行。
讀本君:
現在社會上有“麗江教育看寧蒗”的說法,您對此怎么看?面對成績和期待,寧蒗一中未來的發力點在哪里?
沙湖康:
首先,這是社會各界對寧蒗教育的肯定,也離不開大家的支持,非常感謝。其次,這既是壓力,更是動力。我們未來的方向很明確,就是持續學習與改革,不滿足現狀,積極學習外部先進教育理念,結合校情,堅定穩妥地推進教學改革;同時深化精細化管理,不斷優化內部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堅持苦干實干:繼續發揚“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團隊精神和苦干實干的作風。
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我們永遠在路上。
在優質生源流失與資源有限的雙重挑戰下,縣域高中的崛起從不是依靠偶然的奇跡,而是源于對教育規律的堅守——以“中”為綱錨定方向,以“實”為基筑牢根基,以“細”為要雕琢過程,以“新”為刃突破瓶頸,以“恒”為力穿越周期。
從校長每日清晨的巡視足跡,到教師午休時的輔導身影,再到學生錯題本上反復修改的筆跡,這些看似平凡的堅持,最終在時間的淬煉中凝結成教育的重量。
正如沙湖康校長所言:“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我們永遠在路上。”
這份在路上的清醒與堅定,或許正是寧蒗一中給所有縣域教育最珍貴的啟示——教育沒有捷徑,但當“五個字”的管理智慧真正融入每一堂課的打磨、每一次輔導的耐心、每一回改革的勇氣中時,土壤再貧瘠,也能綻放出驚艷的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