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美國電影《五分錢男孩》。
片名The Nickel Boys (2024)。
這是一部比較少見的FPS和TPS電影,導演讓鏡頭成為眼睛,帶領觀眾進入了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南方。
這里沒有人物的臉,只有搖晃的草地、監獄的鐵窗、天空的倒影。鏡頭一會兒是埃爾伍德的眼睛,一會兒是特納的眼睛。
他們看什么,觀眾就看什么;他們躲閃,觀眾也跟著屏住呼吸。
導演拉梅爾·羅斯用第一人稱視角和第三人稱越肩視角呈現故事,意圖很明顯,看看觀眾敢不敢通過受害者的眼睛來直面那段被掩埋的暴行。
佛羅里達州的感化學校鎳合金學院掛著“改造問題少年”的招牌,實則是黑人少年的地獄。
埃爾伍德因搭錯車被誣陷偷竊,特納因反抗種族歧視被反復投入牢籠。白人士兵踢足球時,黑人少年在烈日下摘橘子;白人教師微笑宣講“紀律”,黑人少年在酷刑室里血肉模糊。
導演沒有直接拍攝毆打,只讓你聽見皮帶抽打的悶響、喘息中的嗚咽。你被迫成為埃爾伍德、被迫成為特納,在恐懼中盯著地板裂縫,隔著鐵窗注視飛鳥,沒有犯罪卻失去了自由。
埃爾伍德書包里總揣著馬丁·路德·金的演講集。他相信法律、教育和“非暴力抗爭”,哪怕在鎳合金學院,他仍偷偷記錄暴行,夢想有天公之于眾。
特納則嗤之以鼻:“這鬼地方和外面沒區別!”他從小流浪,看透世道:黑人要么低頭,要么死。
這對少年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埃爾伍德代表“改變系統的希望”,特納代表“在系統中茍活的本能”。
祖母海蒂是電影最柔軟也最鋒利的一筆。她給埃爾伍德烤蛋糕慶生,下一秒,埃爾伍德就被警車帶走。
海蒂去探監,卻被警衛攔下。沒有煽情音樂,沒有痛哭流涕,但有種讓人窒息的無力感。
鎳合金學院的原型“多齊爾學校”真實存在,111年間虐殺近百名少年,直到2012年才曝光。
《五分錢男孩》(Nickel Boys)暗喻廉價的黑人生命。真實的多齊爾學校將黑人少年標價為“5分錢勞動力”,送往農場、工廠,成為南方經濟鏈的消耗品。黑人學生必須通過“四個等級”才能獲釋,而最高等級“王牌”的名額永遠空缺。
為何這樣的罪惡能被縱容一個世紀?當男孩們被埋葬時,美國被強大的宣傳工具刻畫成民主燈塔,只不過這燈塔照不到黑人。
西方社會系統性迫害、種族歧視,回避歷史,這部電影正好刺痛西方社會的神經,因為它揭開了真相。
種族歧視從未消失,只是換了皮囊;歷史不是課本上的鉛字,而是土地里未寒的尸骨。
電影插入了大量歷史影像,馬丁·路德·金演講的黑白片段、阿波羅登月的電視直播、白人家庭郊游的膠片……
這些“光明時刻”與鎳合金學院的暴行平行剪輯,形成尖銳反諷。
電影后半段,已成年的埃爾伍德重返佛羅里達。當年的鎳合金學院已成廢墟,工人們挖出55座無名墳冢。埃爾伍德蹲下,抓起一把混著骨渣的泥土,這個系統碾碎黑人少年,甚至連墓碑都不給。
《五分錢男孩》不是讓人舒服的作品,它的視角眩暈、敘事斷裂,隨時在挑戰觀眾。
這里沒有英雄,沒有救贖,只有兩個男孩在破碎的世界里互相攙扶。
當好萊塢忙著用政治正確奇觀化麻痹黑人苦難、回避歷史假裝無辜時,導演拉梅爾·羅斯選擇呈現傷口真實的深度,比起偽造的西方史,真實的血淚史更加讓人動容。
揭示深重苦難,
掘開歷史暴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