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國乒全主力就在首都機場集合,準備飛往美國參加大滿貫賽事?,F場最大的亮點,是孫穎莎和王楚欽現身機場,戴著口罩,但遮不住球迷們的熱情。送行的人真不少,球迷的吶喊聲把早上的機場氣氛徹底點燃了。
國乒去美國參加的這次大滿貫比賽,其含金量雖然比不上奧運會、世錦賽,但這類比賽的激烈程度一點也不低。尤其是在世界乒壇格局悄悄變化的現在,強敵環伺,任何一次頂級賽事對國乒來說都不是輕松的旅程。更何況,國乒的目標是包攬所有項目的冠軍,這個目標確實夠高。說實話,全主力出戰,我們覺得這是志在必得,但真正打起來未必沒有壓力——內行都知道,日本隊和韓國隊近兩年進步得很快。
話說回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咱們中國乒乓球隊身上的責任不輕,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無形的壓力。這次派出的陣容,五個項目的參賽名單要多豪華有多豪華。林詩棟、王楚欽兩位超一流男單選手出戰;女單方面,有孫穎莎、王曼昱等五位世界排名前五的大將;至于雙打,男雙派了黃友政,女雙則是孫穎莎和王曼昱的新組合,加上“棟曼組合”的混雙搭配,簡直是把最強戰力完全端了出來。
這么說吧,這不是一場普通的比賽,這是一次實力的直接展示。國乒帶著這樣的陣容登場,比賽結果很可能不僅關乎獎牌,它還影響著中國乒乓球的國際威懾力。換句話說,誰能從國乒選手手里搶走冠軍,對對手哪怕只有一次也能是個助推器。乒壇新生代崛起已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日本的張本智和、張本美和,以及近期表現突出的韓國組合,給大賽增添了不少懸念。
當然了,懸念之一還在于國乒隊員自身的發揮。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是,老將帶隊、年輕選手接班,這種交替注定會遇到隱患。樊振東和陳夢等人已經在為退役做準備,洛杉磯奧運會周期年輕人挑大梁是趨勢。近期的比賽結果透露出幾個信號:一隊主力發揮穩定,但二隊選手實力還有待提升。6月份幾場分站賽,國乒二隊交出了“零冠軍”的成績單,這顯然不是一個樂觀現象,意味著咱們的領獎臺容不下自滿。
所以,這場美國大滿貫,不僅看得是國乒主力陣容的統治力,還得看面對壓力,他們能否帶動這種“穩”繼續深入隊伍內部。如果只靠老將穩壓,那么未來幾年里,中國乒乓隊恐怕要面對更多的挑戰。包括主力之間的新組合,也是為了適應奧運賽制變化提前熱身。比如我很看好孫穎莎和王曼昱的全新女雙搭檔,就是為了洛杉磯奧運會新增團體乒乓項目在嘗試,這就是未雨綢繆。
不過,換個角度看就是,比較強敵也未必是一件壞事。在較量真正拉開之前,強敵給我們帶來的更多是緊迫感。日本隊再強,他們的成功不能輕易復制,偶然性確實有,日本選手能挑戰一次,能不能挑戰五次,這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驗證。
乒壇競爭激烈,對于我們這些關注的球迷來說,比賽看點更多。從選手們接班到國乒戰略,甚至到每一次發球落點,這些都牽動人心。只是無論看點有多少,最后又會歸結到這件最關鍵的事上:比賽打不好,其他討論都沒意義。7月3日到10日,我們不用多期待什么漂亮話,希望這幫選手用成績說話。
你覺得國乒能拿幾個冠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