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勢力大洗牌
進入2025年,新能源汽車戰場的戲劇性故事一波接著一波。7月1日,多家車企先后公布了上半年成績單,曾以絕對優勢穩坐2024年“新勢力銷冠”寶座的理想汽車,估計被氣得不輕。
業績報告顯示,2025年6月理想汽車交付量破3.6萬輛。這數據并不拉胯,而且上半年理想汽車通過銷量與利潤的權衡,依靠爆款低價車型L6的助力,累計交付量突破了20萬輛。
但細看每個月的交付量會發現,今年1月和2月,原本落后的小鵬汽車月交付量突破3萬輛大關,首次超過了理想汽車。當時該消息引發行業廣泛關注,市場在感嘆小鵬汽車終于被王鳳英從泥潭中拉回來的同時,也為理想汽車著急。
3月~6月,理想汽車又被零跑汽車搶了風頭。特別是6月份,理想汽車交付量同比下滑24.06%,環比下降11.2%的數據,有些刺眼。
要知道,零跑汽車自C10車型起,便主打“理想平替”的概念,這相當于理想汽車被自己的模仿者給超越了。到了6月份,零跑汽車的月交付量已接近5萬輛,與理想汽車之間的差距拉大到1.2萬輛以上。
7月1日,理想汽車成立十周年,四周強敵環伺,該公司也在調整步伐。
6月27日,理想汽車再次發布全新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命:原“研發與供應群組”和“銷售與服務群組”整合并入新成立的“智能汽車群組”,對理想汽車智能汽車業務的戰略到經營閉環負責。這也是繼今年3月份對銷售與服務群組調整后的第二次內部整合。
另外,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還調整了二季度銷量指引,相比此前12.3萬輛至12.8萬輛的交付量指引有所下滑。
面對各方挑戰,理想汽車下半年也有新產品推出,7月份即將上市的家庭六座純電SUV理想i8,以及9月份推出的家庭五座純電SUV理想i6,它們能否幫助理想汽車重新奪回領先地位,有待市場的檢驗。
把理想汽車超越的小鵬汽車,其董事長何小鵬還沒開心夠,新勢力車企第一的位置就被零跑汽車奪走了。不過目前,在這四家頭部新勢力當中,只有小鵬汽車完成了年初銷量目標的一半,已經超過2024年全年交付量。依靠小鵬G6、MONA M03等熱銷車型,6月交付量超3.4萬輛,同比提升224%,增長勢頭不錯,月交付量連續8個月超過了3萬輛。
接下來,小鵬將沖高的希望寄托在了G7身上,但面對小米YU7的鋒芒,何小鵬壓力不小。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李斌
其實上半年成績單出來后,真正讓投資者著急的還是蔚來。目前該公司在新勢力車企中優勢不明顯。
從2024年開源節流至今,蔚來旗下三大品牌(蔚來,樂道,螢火蟲)齊發力,2025年6月交付量同比增長了17.52%,其中,樂道品牌交付6400輛,螢火蟲品牌交付3932輛,兩個品牌創2025年月交付新高。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李斌表示,隨著蔚來5566系列煥新、樂道L90與L80相繼上市,以及螢火蟲品牌的發力,三大品牌協同作戰,四季度月銷量沖刺5萬輛并非天方夜譚。
在提升銷量的同時,蔚來也在持續推動降本增效。今年一季度開始,蔚來在銷售、研發、供應鏈等多個領域改革,在全員經營的理念下,不賺錢的部門將被大幅縮減。另外,蔚來世界模型(NWM)已陸續推送至ET9和新5566車型,其搭載自研的車規級5納米智駕芯片神璣NX9031,也被李斌認為能夠有效優化單車毛利,幫助提升蔚來的盈利能力。
02、造車老炮兒再“掐架”
看完新勢力的表現,再將目光轉向傳統廠商。
沒有任何意外,比亞迪依然“遙遙領先”。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累計銷量達到214.6萬輛,同比增長33.0%。具體來看,王朝網和海洋網累計銷量超過195萬輛,方程豹、騰勢、仰望,累計銷量分別為79830輛、60746輛和1003輛。
雖然比亞迪的基本盤保持了穩定增長,但增速明顯放緩,交出的成績單“合格但不亮眼”。比如在高端化戰略上,比亞迪依然面臨較大的挑戰。在近期的股東大會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也指出,“公司已經意識到并正在努力解決高端化進程中的問題” 。
▲比亞迪汽車董事長王傳福
一個明顯的現象是,消費者對比亞迪的高端產品評價很割裂,有人認可其黑科技,但到具體車型上,一些細節卻不盡如人意。
作為比亞迪另一個戰略目標,其今年上半年在海外市場的表現卻很亮眼。2025年比亞迪的銷量目標為550萬輛,其中海外市場需要承擔80萬輛的任務。而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的乘用車和皮卡累計銷量達到470086輛,超額完成任務。不僅如此,在巴西、澳大利亞及歐洲等多個海外市場,比亞迪的月銷量均已超過特斯拉。
摸著比亞迪過河的吉利控股,方法簡單粗暴,效果卻行之有效。今年上半年,吉利累計銷量超過140萬輛,同比增長47%。其中,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累計達到725151輛,同比增長126%;吉利銀河品牌累計銷量為548408輛,同比大增232%。鑒于新能源汽車的出色表現,吉利將年初定下的271萬輛銷量目標,上調至300萬輛。
隨著新能源汽車競爭進入下半場,市場留給車企的試錯空間也越來越小,如何高效利用資源,是每個廠商都要面對的課題。吉利采取的做法是,將公司的資源凝聚成一個拳頭,改變過去品牌小而散、散而亂的狀態,不再重復建設。
隨著極氪回歸吉利,幾何并入吉利銀河,今年1月,翼真汽車(LEVC)和雷達汽車正式并入吉利汽車集團,整合之后,吉利汽車將實現轎車、SUV、MPV、越野、皮卡等品類的全覆蓋。至此,極氪、領克、吉利銀河與吉利品牌分別在豪華新能源、高端新能源、主流精品新能源和燃油車市場構建起吉利乘用車四大板塊。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
而作為比亞迪的另一大勁敵,長城汽車今年在輿論場上也與其掐架了多個回合。
盡管輿論站在了長城汽車這邊,但到了場下,長城的銷量表現平平。今年上半年,長城汽車累計銷量約為57萬輛,同比僅增長2%,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60414輛,同比增長21%,在國內的主要車企中,都不能算作突出。
相比于比亞迪的成功轉型,以及吉利的轉型過半,長城汽車的新能源轉型之路還在動態調整中。對于品牌布局,長城汽車與吉利走了不太一樣的路。今年,長城決定復興歐拉品牌,其銷售渠道也會獨立,重新承擔起長城新能源轉型的重任。
長城汽車CTO吳會肖表示,今年公司的工作重心將放在提升主流車型如哈弗和歐拉品牌的銷量上。2025年歐拉將上新兩款車型,品牌將放眼整個純電市場,彌補長城在純電小車市場的缺位。
03、小米YU7嚇壞同行
縱觀2025年上半年各家主流車企的成績單,幾家歡喜幾家愁。隨著6月26日,小米汽車的首款SUV車型YU7的上市,今年下半年的市場競爭也早早拉開帷幕。
YU7上市發布會結束后3分鐘,大定數量就突破了20萬臺,一小時突破了28.9萬臺,18小時后鎖單24萬臺,交出了一份足以書寫進中國汽車產業歷史的成績單。
24萬臺的量級,已經超越了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的2024年全年銷量。相比之下,“老鲇魚”特斯拉在1月份發布的煥新版Model Y,當天斬獲的約10萬輛訂單,甚至也有些相形見絀。雷軍當時以“好的”兩個字,來回應特斯拉“煥新Model Y,盡管對比”的口號,現在看來,底氣十足是有依據的。
當下業內外最關心的,毫無疑問是交付時間的問題。小米汽車App最新的數據顯示,預計交付時間最短的YU7 Max版需要38~41周,Pro版需要51~54周,標準版則長達58~61周的時間。
據《中國證券報》等媒體報道,智己、蔚來、極氪、智界等品牌紛紛推出“兜底報銷”政策,承諾購買本品牌車型,可給消費者補償小米YU7的5000元定金。
下半年的車企商戰,就這么猝不及防地來了。
官方數據顯示,小米汽車6月份的交付量超過了2.5萬輛。易車App顯示,2025年1~5月,小米的單月銷量分別為22897輛、23728輛、29244輛、28585輛和28013輛。這還是在小米汽車僅有SU7和SU7 Ultra的情況下實現的。
可以說未來一年左右的時間,產能是小米汽車銷量天花板的決定性因素,也是制約小米汽車成為“新鲇魚”的因素。
作為YU7全面對標的對象,2024年6月至2025年5月,特斯拉Model Y的總銷量達到440245輛,月均銷量超過了3.6萬輛,無疑是雷軍要趕超的目標。
目前,特斯拉尚未公布2025年6月銷量。第三方數據顯示,特斯拉2025年1~5月的累計銷量為201926輛,其中Model Y為126643輛,Model 3則是75283輛。2024年同期累計銷量則是219056輛,出現了小幅下滑。
被小米追著打,特斯拉這兩天來了一次“反價格戰”的操作,也引發不少關注。該公司將提升性能和續航里程的Model 3長續航版,售價上漲了1萬元。需要注意的是,提升了續航里程的Model Y長續航版,卻沒有漲價,此舉引發各方猜測,大家普遍認為這是感受到小米YU7的壓力了。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
在外界看來,現在能控制小米的,恐怕只有華為了。在23萬元以上的中高端新能源車市場,由華為主導的鴻蒙智行,跟小米、特斯拉一起上演了爆款車型“三國殺”。
鴻蒙智行也挺有意思,1月和2月公布了交付量后,此后連續兩個月官方沒有公布銷量數據,只公布累計交付量(截至3月19日,鴻蒙智行累計交付68萬輛;截至4月15日,鴻蒙智行累計交付量已突破70萬輛)。
但到了5月,鴻蒙智行又突然發聲了,公布當月全系交付了44454輛新車,創歷史新高。6月,又因為刷新了單月、單日銷量歷史新高,鴻蒙智行再次選擇公布6月交付量——52747臺。
第三方數據顯示,被鴻蒙智行“忽略”掉的3月、4月,交付新車約為22912輛和27555輛。
從趨勢上來看,和小米YU7、煥新版特斯拉Model Y直接交鋒的智界R7,出現了一些疲態。繼2024年11月上市后連續3個月的月銷量破萬后,到2025年4月、5月,月銷量只有5000輛左右。當然,考慮到2025款車型的上市日期正好卡在4月,出現這一情況也算正常。
另一方面,小米YU7的火爆,無疑也讓智界R7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不得不“截胡”等車的消費者。
鴻蒙智行的王牌車型——問界M9和新上市的M8,延續了火熱的市場反饋。2025款問界M9的月銷量穩定破萬,M8在6月的銷量也沖破了2萬輛。細分市場缺乏競品的狀態,讓問界依然可以笑傲江湖,這也是目前小米觸及不到的地方。
而且今年上半年,隨著奧迪、寶馬、奔馳重新思考電動化轉型之路,中高端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很可能也會演變成一場大混戰。
(作者 |楊石銘,編輯 |田夢,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本內容來自財經天下WEEK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