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老年之時,卻發現那再熟悉不過的,陌生之人,其實都是鄰居家,睡覺的枕邊人。
“少年夫妻老相伴”這句話,我們聽了整整一生,也期待了一生。
總覺得兩人由青絲熬成白發,每個晨昏都可以相依相偎。
但實際情況是,更多老夫老妻,走起路來,卻由一床變成兩房。
一床之隔,相隔只是身體?
隔壁李奶奶與老伴已分房睡達三年之久,在外人看來感覺頗為可惜,當被問及此事時,她總是輕描淡寫地說道:“年紀大的人各自有著自己的空間呢。
不過誰能確切地說,這句“各自舒服”背后隱藏了多少,難以言明的困惑和無奈。
實際上,當夫婦進入老年階段,他們大多數情況下都無法避免以下三個因素導致的“分房睡”現象。
一、肉體的鴻溝使靈魂隨之疏離
在年輕的日子里,我總覺得我們之間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的美好,甚至連打呼嚕的聲音都仿佛是深情的話語。
但數十年朝夕相處中,身上小毛病增多了,忍耐底線降低了。
昔日能抱著睡的二人,現在卻因一翻身,以及一咳嗽,便整夜無法入睡。
她的不眠不休使他徹夜難眠,而他的呼嚕聲又使她日夜耳塞。
年少時能容納彼此起夜之頻,能體諒彼此睡眠之怪。
人到老年,生理上的不舒服會放大心理上的敏感性,小摩擦就會成為大隔閡。
與其深夜因對方的出現而心神不寧,倒不如各求安寧。
分房睡成為減少沖突的最終方案。
它并不冷漠或厭惡,它僅僅是由現實所逼妥協。
你睡得正香,我安享晚年,大家同住一個屋檐下,各安其位。
二、不是不愛了,而是用另一種方式去呵護
當然并不是每次分房,就輕易地意味著感情有了什么問題。
有種分房是更深的領悟與成全。
就像那句話說的:“最美好的愛情就是知道給對方留一份空白。”
他要有充足的陽光才會睡著,她也只有在徹夜難眠時才會睡得安穩。
他慣于晚睡晚起,她卻堅持早睡早起作息。
與其把你的需要變成對方的羈絆,倒不如給予對方自由空間。
我過著自己房間的節奏,而您卻享受著您的專屬空間。
我們還是要在凌晨給彼此備上暖暖的牛奶,還要在黃昏時一起看著夕陽西下。
愛情,不必每時每刻都粘著它。
有的時候,給予對方自主的余地,使愛情在合適的距離感下鮮活起來,何嘗不也是人生智慧之一。
這種分房,是心疼,是尊重,是“我愛你們,因此愿你們更加安逸”。
三、內心的傷痕,歲月不曾平復
也有分房最令人扼腕的。
房門緊閉,心門卻早被鎖著。
或許是很多年以前的一場吵架,或許是人到中年的一場背叛,就像是一顆釘的很深的釘子。
歲月并未使傷口痊愈,卻使其在朝夕相處的寂靜里,變成不可逾越的深淵。
同床而臥,傾聽相同呼吸聲,但又體會到對方心中的冷漠與排斥。
那份折磨比孤獨的獨眠更痛苦。
分開睡覺、眼不見為凈成為逃避和沉默的懲罰。
那道墻并非由水泥堆砌而成,而是滿滿的積著歲月所帶來的憤懣以及失望。
是否真的不能痊愈的傷?
事實上,家園就是港灣、法庭、講情之所、較勁之擂臺。
床者,可分,而心者,不可分也。
不管是生理上的不舒服、深層上的周到、還是內心的疙瘩。
誰也不要忘了那鄰居家居住的男人就是陪你走過半輩子、將要手牽手直到老去的男人。
有空多到彼此房間坐坐聊聊。
也許你能找到那扇輕輕的門。
畢竟這對夫妻數十年前世所修之緣太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