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1日,賽諾菲擬向天演藥業進行總額最高可達2500萬美元的戰略投資。此次資金將主要用于推進產品研發,重點支持抗CTLA-4 SAFEbody?安全抗體Muzastotug(ADG126)在微衛星穩定型結直腸癌(MSS CRC)中的2期臨床試驗。
同時,天演藥業將向賽諾菲供藥,用于開展一項針對晚期實體瘤患者的1/2期聯合用藥臨床試驗,評估聯用的安全性、療效以及藥代動力學和生物標志物等,預計入組超過100例患者。Muzastotug的全球商業化權益仍歸天演藥業所有。
此外,賽諾菲將啟動雙方SAFEbody?合作框架下的第三個抗體開發項目,并支付選擇權費用、開發里程碑款項及基于銷售額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該項目將基于天演的專有安全掩蔽技術與抗體工程平臺開發一款靶點未披露的雙特異性抗體。
此次戰略投資與抗體選擇權行使,可以追溯到2022年的合作——雙方就天演藥業獨有的安全抗體SAFEbody?技術開展多靶點合作,開發新一代掩蔽抗體候選藥物,潛在交易總金額達25億美元以及特許權使用費。賽諾菲向天演支付1750萬美元首付款,首先啟動兩款賽諾菲抗體候選藥物進行合作開發,且有權提名額外的兩款候選抗體藥物進行開發與商業化。
事實上,此次戰略投資可以被視為賽諾菲與天演藥業合作的進一步深化:不僅同時推動天演藥業2期臨床、合作賽諾菲聯合用藥1/2臨床,還行使了2022年協議中的額外附加條款——啟動第三個抗體開發項目。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天演藥業經審計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8,520萬美金。加上賽諾菲本輪投資,預計資金可支持運營至2027年。依據股權投資與戰略合作協議,賽諾菲將派一名代表加入天演科學顧問委員會(SAB),為其研發工作提供戰略性建議。
01.
破除抗PD-1、抗CTLA-4藥物毒性及劑量限制
作為一家平臺型驅動公司,天演藥業致力于發現并開發以原創抗體為基石的新型癌癥免疫療法。借力于計算生物學與人工智能,其擁有全球首創的三體平臺技術:新表位抗體NEObody?、安全抗體SAFEbody?、強力抗體POWERbody?。與賽諾菲的合作主要聚焦于其獨特的安全抗體SAFEbody?平臺。
安全抗體SAFEbody?技術通過最大限度地減輕由于靶向在健康組織中表達的靶點而誘發的毒副作用,解決抗體治療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問題。通過在腫瘤微環境中的特異性激活,安全抗體可實現在腫瘤組織中精準靶向的腫瘤抑制,同時最大限度地減輕對周圍健康組織的毒副作用。
Muzastotug(ADG126)是天演藥業第一個進入臨床的安全抗體項目,為一種掩蔽型抗CTLA-4療法。Muzastotug通過安全抗體SAFEbody?精準掩蔽技術作用于親本抗體ADG116而生成,實現在腫瘤微環境中的特異性激活,并通過解決現有抗CTLA-4有效給藥劑量和優化給藥周期中存在的劑量依賴性毒性問題,從而提高治療指數。
此外,Muzastotug結合與ADG116相同的高度保守的獨特表位,通過強力清除腫瘤微環境中的調節性T細胞(Treg)并發揮部分配體阻斷作用,穩步積累并延長藥物對腫瘤的殺傷作用,從而提升安全性與療效。
CTLA-4(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蛋白4),是T細胞上的一種跨膜受體,作為免疫檢查點起“開關”作用并下調免疫應答??笴TLA-4療法通過抑制CTLA-4分子,使T細胞大量增殖、攻擊腫瘤細胞。抗CTLA-4以其在單藥和聯合療法中的劑量依賴性臨床反應而著稱,但現有的抗CTLA-4療法卻因其狹窄治療窗口嚴重限制了臨床獲益。
關鍵在于,抗CTLA-4等免疫檢查點僅作為多層次免疫調節機制的組成部分之一,調節性T細胞(Treg)的活性構成了另一層免疫調節。安全抗體恰能同時針對腫瘤微環境中的Treg免疫調節,進而打開抗CTLA-4療法治療窗口,破除劑量限制難題。
GLP毒理學研究顯示,Muzastotug靶向CTLA-4的最大安全范圍高達200 mg/kg,大大提高了患者在單一和聯合療法中的最佳臨床用藥劑量可能性。一項劑量優化試驗結果表明,Muzastotug(10 mg/kg劑量水平每3周給藥一次)聯合抗PD-1療法,相較伊匹單抗(1 mg/kg劑量水平每6周給藥一次)聯合抗PD-1療法,其治療指數提升高達30倍。因此,Muzastotug能以更高劑量、更高頻率并可多次聯合抗PD-1重復給藥。此外,數據結果呈現出,該聯合用藥可產生劑量依賴性療效,且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并未顯著增加。
首發適應癥方面,微衛星穩定型結直腸癌(MSS CRC)病例約占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95%。微衛星穩定型腫瘤被稱為“冷”腫瘤,因為它們通常不會引發人體免疫系統的強烈反應。目前還沒有針對微衛星穩定型結直腸癌的獲批腫瘤免疫療法。
在2025年公布的Muzastotug聯合帕博利珠單抗治療MSS CRC的1b/2期臨床數據中,給藥方案顯著降低了治療相關毒性,無患者因不良反應而停止治療。67例無肝轉移的MSS CRC患者中,10 mg/kg每3周一次組的客觀緩解率(ORR)為17%,而20 mg/kg組的確認ORR為29%。10 mg/kg組的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為6.2個月,20 mg/kg組的中位DoR尚未達到,且所有緩解病例仍在持續治療中。
10 mg/kg組的中位總生存期(OS)為19.4個月,表現優于當前標準療法及歷史對照數據;20 mg/kg組的Kaplan-Meier總生存曲線已初步顯示出相較于歷史對照組的早期分離,提示潛在的長期生存獲益。
02.
押注利潤豐厚的腫瘤領域,多次投資中國藥企
入股天演藥業是賽諾菲在下一代腫瘤藥物上的持續加碼。
早在2019年,賽諾菲就宣布將停止開發新的糖尿病和心臟病藥物,進而專注于腫瘤等利潤豐厚的領域,并從2020年起不斷壯大其腫瘤藥物梯隊,包括與長期伙伴再生元的多款抗腫瘤雙抗、三抗藥物。
2020年1月,賽諾菲以68美元/股(溢價約172%),約25億美元的總交易金額完成了對Synthorx公司的收購,獲得了一款的靶向IL-2療法Thor-707。
2020年3月,賽諾菲抗CD38單抗艾沙妥昔單抗(isatuximab)獲批,聯合泊馬度胺(Pomalidomide)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用于治療先期接受至少兩種療法(包括泊馬度胺和蛋白酶抑制劑)的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成人患者,成為十年來首個賽諾菲擁有完全所有權的、FDA批準的腫瘤藥物。
2025年1月,艾沙妥昔單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用于與泊馬度胺和地塞米松聯合用藥,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一線治療(包括來那度胺和蛋白酶體抑制劑)的多發性骨髓瘤成人患者。
2022年8月,賽諾菲以當時罕見的大手筆——以6億歐元股權投資(約40億元人民幣)入股信達生物。最終協議總金額達到7.4億歐元,約合51億元人民幣。同時,信達生物“零首付”引入兩款賽諾菲臨床后期抗腫瘤藥物CEACAM5 ADC和偏向性IL-2(源自Synthorx),并主導在中國的臨床開發。
雖然兩款合作管線均已終止研發,但溢價20%抄底信達生物,足以見得賽諾菲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以及對中國創新藥企的看好。
“腫瘤管線的互補”或許是賽諾菲兩度買股中國藥企的關鍵原因。從潛在總金額25億美元的BD,到2500萬美元戰略投資、行使第3款抗體選擇權與里程碑付款,押注重點在于天演藥業SAFEbody?安全抗體技術平臺。
2022年雙方合作框架中,賽諾菲腫瘤研發全球負責人Valeria Fantin表示,“對已有不少探索但腫瘤機理仍然不明的通路,天演藥業獨特的抗體平臺將助力我們用同類最佳的藥品精準靶向那些已建立但處理欠佳的腫瘤機制。”資料顯示,安全抗體技術可廣泛用于多個抗體形式,包括單克隆與雙特異性抗體,如Fc受體抗體、抗體偶聯藥物及T細胞接合器。
*封面來源:神筆PRO
專題推薦
聲明:動脈新醫藥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動脈新醫藥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業信息和數據,均由受訪者向分析師提供并確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