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里波浪滾滾,綠意盎然的樹木環繞四周,滁河如同一條蜿蜒的絲帶,緩緩流淌。這里就像一幅寧靜的田園風光畫。“心無一事累,物有十分春”,杜甫的詩句化作對聯,靜靜地貼在農家小院的木門上,仿佛告訴每一位訪客:在這里,時光可以悠然自得。
在盤城街道雙城社區,有一個由農舍蛻變而成的文化體驗空間——“松雀與桐”,用自己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一批批的“城里人”。
從禮物到情懷,小店的誕生
田埂上孩子們的歡笑聲,桑樹下品嘗自然饋贈的喜悅,農田邊孩子們好奇地觀察著蚯蚓……這樣的畫面在“松雀與桐”經常上演。節假日,這里總是熱鬧非凡,都市青年帶著孩子來參與插秧、割麥、制陶、扎染、閱讀和寫作等活動,體驗鄉村生活的樂趣。
這片世外桃源的誕生,源于一位父親深沉的愛和對文化的執著。徐斌,一位資深的童書編輯,為了讓孩子們讀到更多中國原創繪本,創辦了“松雀書店”,編輯了《今天我是一粒黃豆》《月出》《爸爸的茶園在山頂》等充滿本土文化氣息的書籍;看到孩子與自然越來越疏遠,他毅然辭職,在滁河畔租下農舍,打造了一個大書架,編輯童書童刊,整理田地,用耕讀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長。
如今,“松雀與桐”已經逐步打造出一個集自然教育、藝術創作、文學讀寫、農事體驗于一體的文化空間。
“耕作不是為了收獲,而是讓孩子感受生命的節奏。”徐斌說。如今,這里已經吸引了超過1000個家庭,還與5所學校合作,成為勞動實踐教育基地。
從感受到感悟,體驗耕讀
“今天我們要去地里播種。到達以后,我們沖進田埂開始制作營養塊,先用篩子把一些泥土篩成細細的土渣,再慢慢加入水攪拌……”這篇觀察日記是一位參與農耕體驗的小學生所寫。
除了童稚的字體,稿紙上還留著徐斌寫下的批注,字里行間盡是鼓勵與引導。在“松雀與桐”,這樣的教育場景隨處可見。
在共享菜園,城市家庭可以認領一方土地,一家人跟著農時播種、澆水、除草;在休閑書吧,孩子們翻閱科普書籍,對照著田里的作物尋找答案;在二樓活動室,孩子們用畫筆描繪著剛看到的昆蟲,記錄著自己的農耕日記;在陶藝間,一個個手工捏制的作品讓人浮想聯翩;在鄉村茶舍,來自大山的茶葉用自己特有的滋味吸引著端起它們的人……
除了在“松雀與桐”實踐耕讀教育外,每逢暑假,徐斌都會帶隊去他的故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并在那里開展恩施山水夏令營活動。
鬼斧神工的喀斯特地貌、倒流三千八百里的唐崖河、紅軍艱苦跋涉的道路、原汁原味的土家吊腳樓……這個暑期,備受好評的恩施山水夏令營將迎來第六期,孩子們都能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開啟一段難忘的成長之旅。
從熱愛到相識,社群的活力
為了支持“青春小店”的發展,盤城街道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計劃,鼓勵小店培育新業態、新場景,讓小店更具吸引力。
盤城街道團工委為“松雀與桐”打造了專屬的“青年社群”,構建了線上線下聯動的運營網絡,并推出了“青春四季套餐”,邀請年輕人一起去探店、打卡。
“青春小店探探團”提供了專屬福利,大家可以通過掃碼加入微信群,與熱愛田園生活、鐘情文化創意的朋友們交流。線下體驗更加豐富多彩,因共同熱愛而相識的都市青年家庭深入小店,陪同孩子一起體驗特色農耕活動,分享農耕知識、手作教程,更有店主徐斌親自解讀書籍里的鄉村智慧,讓志趣相投的靈魂在田間產生共鳴。
素材來源 | 新區團工委、盤城街道
編輯 | 范馨兒
發布 | 徐雅瑩、吳小榮
審核 | 王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