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白第144篇原創筆記
前言
30歲時,我聽過一句話: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10年后,我發現身邊那些傳統意義上的精英,對這句話有了新的演繹:
順人性做人,反人性做事。
眾所周知,職場上,越溫良恭儉讓,越寸步難行。
所以,那些在職場如魚得水,游刃有余的人,身上反而都有一些世俗眼中的“壞習慣”。
01 拒絕從不給理由
你發現沒?深諳人性的高手,都懂得“退而求其次”。
先丟出一個必然被拒絕的誘餌,再順理成章提出真正的請求,大概率會得到滿足。
比如同事找你承擔他的工作任務,你必然會覺得憑什么;如果他就坡下驢只請你幫忙整理資料,你就很有可能礙于情面,中了圈套。
這種套路之所以屢屢得逞,正因為:
人們總想為拒絕找一個合適的理由,而忽略了,所有理由都只是別人得寸進尺的苗頭。
記得幾年前,一個普通朋友發來信息:“進貨錢不夠,能否周轉5000?一星期必還。”
我猶豫良久,答復還完房貸,手頭不寬裕云云。他又改口1000也行,剩下的他另想辦法。一時心軟,我便答應了。
結果如你所料,我失去了1000,也失去了朋友。
而在單位里,當一個人讓你感到為難的時候,本質上就沒在意過你的感受,所以,拒絕不需要理由,只需堅定說No。
02 不在背后夸別人
我國有句古話:“紙里包不住火,沒有不透風的墻”,意思是:背后說人壞話或做壞事,早晚會被發現。
于是,有心理學家指出:“壞話要當面說,好話要背后說。”
尤其從領導口中聽到同事對自己的夸獎時,你一定會對那位同事越看越順眼,對嗎?
然而,我想提醒的是,別高興太早,你憑什么認為從第三人口中聽到關于自己的話,就一定是真的?
再或者,你當著甲的面夸贊乙,你又怎能保證甲不會心生嫉妒,不會斷章取義,在乙面前曲解你的原意?
《論語》云:“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職場上,背后說壞話固然是小人行徑。而真正的聰明人,即使好話,也只當面說,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別期待所有人都能心照不宣。要么真誠當面溝通,要么默契閉口不言。簡單粗暴,最為有效。
03 有被迫害妄想癥
多年前,看論壇網友吵架,有人怒斥:“你是不是有被迫害妄想癥?”
好奇心讓我搜了一下這個名詞,發現自己居然也有:
小時候,總擔心教室里的風扇會掉下來;睡覺時,也不敢把腳伸出床外。
這些行為在醫生看來,其實都是被迫害妄想癥的表現。只不過,大多數人會自愈,并不影響生活。
但你敢說身邊都是好人嗎?顯然不敢。
所以,厲害的職場人都牢記一句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他們不會無端猜忌,但寧愿被認為神經兮兮,也要保持輕微的多疑,來提防暗中的算計。
當你遇到一個微信只發文字不發語音;工作一定要歸檔留痕;發郵件不忘抄送領導;打重要電話都會錄音的人時:
別懷疑,這絕非不近人情,而是刻意用“被迫害妄想癥”保持警覺的高手。
寫在最后
工作了20年,深深覺得,職場上:
傳統意義的真善美,未必匹配;世俗眼中的壞習慣,很難評判。
順人性做人,借此保護自己;反人性做事,才能提升自己。
畢竟,中年人的從容,不在于從不受傷,而在于歷經滄桑,仍能將創傷轉化為人生的勛章。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