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媒7月2日報道,日本政府表示,為應對可能發生的“超級地震”,還需開展更多準備工作,以降低預計高達30萬人的死亡人數。
地震極難預測,但今年1月,日本政府的一個專家小組將未來30年內日本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的概率略微上調至75%-82%。
隨后,政府于今年3月發布新的評估報告稱,這樣的超級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可能導致多達29.8萬人死亡,經濟損失高達2萬億美元。
2014年,日本中央防災會議制定了一項防災計劃,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希望以此減少80%的死亡人數。但據共同社報道,日本政府表示,迄今為止所采取的措施僅能減少20%的死亡人數,并于本周二發布了更新后的防災計劃。
新計劃建議加快建設堤防和避難建筑,并增加定期演練,以提高公眾的防災準備能力。據當地媒體報道,日本首相石破茂在政府會議上表示:“國家、地方政府、企業和非營利組織必須齊心協力,采取措施,盡可能挽救更多生命。”
南海海槽是一條長800公里的海底溝谷,與日本太平洋海岸平行,一個地殼板塊在此“俯沖”,即緩慢滑入另一個板塊下方。
在過去1400年里,南海海槽每100至200年就會發生一次超級地震,上一次發生在1946年。去年8月,日本氣象協會首次發布預警,稱地震發生的可能性有所上升,但一周后該預警被解除。
受社交媒體上毫無根據的傳言影響,一些外國游客取消了今年夏天赴日旅游的計劃,擔心日本即將發生大地震。其中,一部于2021年再版的漫畫引發了特別關注,該漫畫預言2025年7月5日將發生重大災難。
當地一名旅游官員5月向法新社透露,總部位于香港的大灣區航空因“需求迅速下降”而減少了飛往日本的航班。據日本旅游局數據,5月,從香港赴日的游客數量同比下降11.2%。不過,來自中國大陸的游客數量激增44.8%,來自韓國的游客數量增長11.8%。
日本氣象協會負責人野村良一今年5月表示:“以目前的科學水平,還無法通過確定地震的位置、時間和震級來預測地震,也無法斷言地震是否會發生。我們呼吁公眾采取一定措施,以便無論地震何時發生,都能從容應對。但我們也強烈呼吁公眾,不要因焦慮而做出非理性行為。”
2011年,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海域發生9.0級地震。此次地震在某些地方掀起了高達132英尺的海浪,造成1.55萬人死亡。
此外,洪水還導致福島核電站的三個核反應堆熔毀,有毒廢物泄漏到環境中,迫使數千人逃離家園。然而,南海海槽發生的超級地震可能比2011年這場有史以來最強地震更具破壞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