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純理性的角度來看,泡泡瑪特不符合人性,但如果從是情感需求的角度來看,它做到了極致。
隨著泡泡瑪特旗下一款娃娃拍出了百萬元的天價,肉眼可見的,這幾天逛泡泡瑪特門店的年輕人更多了。
門店里來購買泡泡瑪特的人絡繹不絕,盡管大熱門款式拉布布早已經賣脫銷,但仍然擋不住許多人在門店里觀望其他類型的娃娃。
如果你仔細觀看泡泡瑪特線下門店的消費者,就不難發現,其大多數消費者都是女性,盡管也有男性,但要么是陪女朋友買的,要么是買來送女朋友的。
對于不了解泡泡瑪特的人來說,看到這樣的陣仗恐怕都會形容一句“瘋了吧”。
這句話其實可以很好形容泡泡瑪特潮玩最近幾年的增長,尤其是在現象級產品拉布布席卷全球之后,瘋狂的事件更是層出不窮。
首先就是明星效應。從歌手蕾哈娜到Lisa,再到體育明星貝克漢姆,都把它們帶在身邊,與價值不菲的奢侈品搭配在一起。
而在英國,前段時間甚至出現了等待購買拉布布的消費者之間的爭搶打斗。哪怕是在美國,也有人通宵排隊,只為了等待剛剛運到的拉布布盲盒。
6月10日,一件初代拉布布的雕塑在國內更是被拍出了108萬人民幣的天價。
到了6月14日,因為韓國地區線下銷售太火爆,為了不引發安全問題,母公司泡泡瑪特宣布暫停拉布布全系列銷售。
如此瘋狂背后,全球年輕人追捧的盲盒經濟,還能走多遠?
很多人都看不透盲盒產品,其實同樣看不透的還有眾多基金經理,在消費領域,基金經理常年耕耘的是茅臺、五糧液、美的,對于IP孵化、盲盒緊固、線下高端商超鋪貨的“塑料玩具”則參不透其中的邏輯。
說到底,所有的潮玩背后本質上都是“塑料玩具”,但不同其他塑料玩具,潮玩由于攜帶了人設和屬性,賦予了塑料玩具“生命力”,因此才能夠穿越周期,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
盡管潮玩領域過去幾年都會爆紅一些產品,但泡泡瑪特的出現,仍然是許多人想象不到的。
僅僅是2024年一年,泡泡瑪特的股價就暴漲了10倍,今年漲幅也超過了200%,其創始人王寧也因此成為河南首富。
截止去年底,泡泡瑪特在國內擁有401家門店,港澳臺及海外門店數量為130家,遍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港澳臺及海外營收占比也超過38%。
泡泡瑪特股價之所以能夠大漲,歸根結底還在于,“塑料玩具”真的很賺錢,超級賺錢,甚至比奢侈品還要賺錢。
2024年,泡泡瑪特總營收130億元,其中凈利潤34億元,毛利潤則高達66.8%,較2023年的61.3%提升5.5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其海外市場毛利率更是高達71.3%。
如此暴利的潮玩,股價怎能不上漲。
到了今年,按照招商證券的預估,泡泡瑪特的利潤將達到70億元,和去年相比,再次翻一番。
如此暴利的商業模式,一個只賣“塑料玩具”的公司,憑什么那么火?
如果僅僅聚焦現實,泡泡瑪特的產品當然不值錢,但如果玩具被賦予情感和生命力,那么價格就是“無上限”的。
在新冠病毒后,很多人都需要情感上的逃離,這種“情感逃避”成了一個很重要的主題。以拉布布為例,拉布布本身是一個很有魅力但又帶點混亂氣質的角色,有種不完美的可愛。
不完美的可愛,恰恰也是拉布布爆紅的真正原因。
從心理學上看,喜歡拉布布的人可能都有“彼得潘綜合征”,即害怕長大,更不愿面對現實,而拉布布則給人暫時逃離現實的可能性。
拉布布的成功,今天來看固然離不開外形的設計,但更多的,其實還是偶然因素,也可以被稱之為運氣。
拉布布是由旅居荷蘭的插畫家龍家升設計,其靈感來自于北歐神話中的精靈,身體毛茸茸,豎著兔子一樣的耳朵,臉上掛著大大的微笑,露出九顆尖牙。
而最初,這款產品并不火。
龍家升在和泡泡瑪特簽約之后,于2018年推出拉布布,但一直不溫不火,其銷售占比常年在個位數,哪怕是2023年,也僅僅只有5.8%。
轉機出現在2024年。
當時的泡泡瑪特在海外大量開店,這也被韓國女團成員Lisa看到,這才是讓拉布布真正全球爆火的契機。
Lisa毫不掩飾自己對拉布布的喜愛,她多次在社交媒體上展示自己的拉布布,之后該產品才出現了熱銷。
今天我們看到的潮玩,并不是一種人類天生的審美傾向,而是由少數占據時尚制高點的人所引領的。而Lisa,就是那個點燃拉布布潮流的關鍵人物。
至于后來的貝克漢姆等明星,則是助推這股潮流的接力棒。
從這個角度來看,泡泡瑪特旗下有多款IP,但真正能夠爆火全球的,最終還是只能賭概率,拼運氣,偶然性的背后,其實就是運氣。
在潮玩界,類似的路徑也出現在這個領域的鼻祖“Hello Kitty”上,這個形象曾經一度沈寂,但日本歌手華原朋美在電視上公開示愛,使其爆火,并在母公司三麗鷗的經營下,成為世界級的IP形象。
本質上,兩者的爆火都殊途同歸。
不論你怎么看,它都是一個“塑料玩具”;但在高端的設計、獨一無二的IP加持之下,它被賦予了生命力,成為了具備社交屬性和情緒價值的“塑料寵物”。
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曾表示:“我們開店都是在最好的商場,最好的位置,比如開在LV的旁邊,我們是需要通過LV和商場的雙重認證。”
“塑料玩具”為什么這么貴,因為它給人一種貴的感覺。如果把泡泡瑪特放在夜市去賣,哪怕是50元的價格,恐怕也鮮少有人問津。
但因為在高端商場,裝修又大氣上檔次,價格自然也就能夠無限溢價。
提到泡泡瑪特,就不得不提到盲盒,在一定程度上,盲盒模式拯救了泡泡瑪特。2016年,當時的泡泡瑪特已經連續五年虧損,此后引入盲盒模式,到了2017年就扭虧為盈,2018年凈利潤就已經過億。
盲盒從經濟學來看,是一個特例,不符合經濟學的邊際效益遞減規律。如果遵循該規律,當消費者不斷消費同一種商品時,每消費一個單位,它帶來的“額外滿足感”會越來越少,吃一個包子很美味,但吃五個包子,可能已經難以下口。
而盲盒則不同,在限量、隱藏款、名人效應的加持下,一旦消費者購買,就可能停不下來,這類獎賞機制更符合游戲規律,容易讓人上癮。
類似抽獎帶來的成癮性、蔡格尼克效應引發的收藏癖、越抽越想要的心理機制,這三個原因,都催生出了泡泡瑪特今天的繁榮。
根據市場預測,到2029年我國盲盒經濟將超過3000億元,對泡泡瑪特來說,這仍然是一個高速增長的大市場,放在今天的消費背景下,這也是一個高度難得的新風口。
至于泡泡瑪特能夠走多遠,在一定程度上,這可能取決于宏觀上人們的時代情緒,如果因為大環境導致一部分人仍然抗拒長大的話,那么泡泡瑪特借助這股情緒價值,恐怕走得比我們想象的還要遠一些。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