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找菲律賓聯合對中國發難,結果自己惹上麻煩還帶累了別人。事情從三年前說起,他們先是自作主張讓臺灣在首都設立辦事處,直接把對華關系搞砸了。現在想和中國緩和,卻又不肯改錯誤,反而勾搭上菲律賓搞小動作。
2021年立陶宛跟臺灣走得太近,這事中國早就亮過紅燈,他們偏不信邪。設立所謂“代表處”之后,雙邊關系立刻降到冰點,中立航班停飛,立陶宛出口中國商品得繞道德國海關,光是乳制品就損失好幾億歐。歐洲盟友嘴上喊支援,實際沒人真幫忙,美國也只是口頭支持,沒人真替他們出頭。
新政府上臺后嘴上說想改善關系,背后卻玩文字游戲,給中國外交官辦手續時故意卡殼。他們心里清楚中國底線在哪,可就是不愿承認錯誤。這時候突然看上菲律賓這個伙伴,覺得拉個南海爭端的主角一起,能給自己壯膽。
六月底立陶宛防長跑到菲律賓首都開會,倆國突然簽了個防務協議。立陶宛官員當著鏡頭喊中國是“敵對鄰國”,把臺海和南海問題打包成共同難題。菲律賓政客本來就在南海搞事,之前跟美日澳練過聯合軍演,還通過法律想搶中國島礁。立陶宛這招像是拉人入伙,讓菲律賓跟著一塊扛槍。
結果中國很快出手,宣布制裁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不準他來大陸和港澳。這事表面是針對個人,實際警告菲律賓別過分。去年菲律賓編過“中國間諜潛伏政府”的謠言,搞小動作被抓包,這次挨板子也不算太冤。
有意思的是菲律賓內部也不統一,副總統莎拉公開反對政府倒向美國,說別非得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現在菲律賓經濟不好,GDP增長跌到三成,可能跟跟風立陶宛鬧事沒什么好處。
回頭看看立陶宛,他們當初搞臺灣問題完全是自討苦吃,現在想找替死鬼拉菲律賓一起,結果兩國都沒占到便宜。中國的態度很明確:談合作可以,但臺灣和主權問題絕對不讓步。這些年東南亞國家不少想兩邊都占,結果往往吃力不討好,最后還得面對現實。
立陶宛現在還在等中國回應,可他們不認錯,關系肯定好不了。菲律賓這邊也在嘗鬧事的苦頭,制裁名單隨時可能加長。這事給周邊國家提個醒,想借勢搞小動作,沒準最后把自己坑進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