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以超乎想象的熱度席卷全網,“沒有假球,全是世仇” 的梗脫穎而出,將歷史淵源、地域文化、與體育競技深度融合,點燃城市榮譽感與集體幽默感,也以接地氣的姿態,從“互不服輸”到“合力創熱”,書寫“蘇超”破圈的新傳奇。
地域文化基因的深度激活
“在歷史長河中,江蘇的地理格局、政權更迭和文化差異,為當下的‘蘇超’熱梗埋下伏筆,讓綠茵場的較量成為歷史文化的生動注腳。”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原主任左健偉認為,植根于地理肌理與歷史脈絡的競爭關系,恰是江蘇城市活力的獨特源泉。
“蘇超”第5輪泰州隊迎戰徐州隊。本報記者 萬程鵬 攝
從地理結構看,江蘇的“分裂基因”早在自然格局中便已注定。長江如一道天然屏障,將江蘇劈為南北兩半:南岸的蘇州、無錫、常州依托太湖水網,形成 “小橋流水”的江南格局;北岸的揚州、泰州雖處江淮平原,卻因淮河故道的頻繁改道,形成“水旱交替”的生存環境。而淮河與黃河故道的沖刷,則讓徐州、宿遷一帶成為“黃泛區”邊緣。再加上人工的大運河,又在江蘇中部縱向一切,使得蘇南、蘇中、蘇北,蘇東與蘇西,在物產、生活方式上天然存在差異。
從政權脈絡來看,江蘇地域競爭由來已久,其中南京與蘇州的“雙城記”堪稱典型: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長期是南方的政治中心,承載著帝王氣象與統治威嚴。而蘇州自春秋時期吳國建都起,便是江南經濟重鎮,同時也是政治中心。當南京是清朝兩江總督時,蘇州是江蘇巡撫所在地,南京與蘇州在政治、經濟話語權上暗自較量由來已久。再如徐州與宿遷,楚漢相爭的歷史典故婦孺皆知,為兩座城市賦予了天然的對抗基因。
行政區劃的頻繁調整,更讓城市關系添上復雜注腳。比如南通和鹽城在不同時期曾存在行政區域的劃分與調整。鹽城開發較早,長期是區域內重要的行政與經濟中心,在古代鹽鐵貿易中占據關鍵地位;而南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只是 “沙洲堆積”的小縣。但近代南通憑借長江入海口的區位優勢快速崛起,特別是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甚至將原料種植采購網絡延伸至鹽城,這種“后發制人”的逆襲,使得南通與鹽城在足球聯賽中的對決充滿看點。再如,常州、蘇州、鎮江、無錫的行政區劃變遷關系錯綜復雜,經歷了多次分合調整,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復雜格局。比如無錫曾有500多年作為常州府下轄縣存在,現在歸屬無錫的宜興,曾歸屬鎮江、常州管轄。這些復雜關系,深刻影響了蘇南地區城市群的競爭與合作。
在文化傳承與地域分野方面,江蘇內部吳文化、金陵文化、淮揚文化、楚漢文化等多元文化并立。吳文化區的蘇州、無錫,以細膩婉約的藝術風格與精致的生活方式自成一派;金陵文化中心的南京,兼具江南的靈秀與北方的雄渾;淮揚文化下的揚州、淮安,展現出優雅閑適的氣質;楚漢文化影響的徐州等地,則彰顯出豪邁粗獷的性格。“這些文化特質在‘蘇超’中碰撞,形成了‘一城一風格’的獨特景觀。”左健偉說。
從經濟角度而言,江蘇作為經濟強省,13個設區市全部躋身全國gdp百強,城市間經濟實力相近,在招商引資、產業發展、人才爭奪等經濟領域長期暗自較勁。這種經濟總量上的你追我趕,延伸到足球領域,使得兩隊比賽備受關注,球迷們也對城市經濟發展的期待與自豪融入對球隊的支持中。同時,比賽期間,各地通過舉辦相關商業活動,帶動消費增長,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這也進一步加劇了足球賽場上的“世仇”氛圍。
官方、民間玩梗的合力共振
“沒有假球,全是世仇”這一熱梗能迅速走紅,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40年的老球迷彭偉認為離不開官方與民間的緊密互動,二者形成強大合力,共同推動該梗成為現象級話題。
南通隊對戰宿遷隊。本報記者 吳俊攝
南京發布官微提出“蘇超聯賽,沒有黑幕,沒有假球,全是恩怨”,打破常規宣傳話術的表述,瞬間抓住大眾眼球。這種詼諧幽默的方式引發網友共鳴,在評論區掀起千層浪,眾多網友紛紛點贊官方的“接地氣”與“會玩”。此后,蘇州發布、南通發布等各地官方媒體紛紛響應,積極投身賽事話題討論。它們借助歌曲、創意海報、趣味文案等多樣形式,結合本地特色與比賽熱點,深度參與玩梗,構建起官方媒體玩梗矩陣,極大提升了話題熱度與傳播范圍,讓“沒有假球,全是世仇”這一理念從南京輻射至全省,吸引更多目光聚焦賽事。
民間力量也以旺盛的創作熱情與參與度,促使熱梗持續發酵、廣泛傳播。網紅博主叨叨傅長期深耕“江蘇十三太保”相關短視頻創作,通過生動演繹城市間對話,為網絡地域梗傳播積累深厚群眾基礎,其作品中展現的城市特色與微妙關系,在聯賽期間與賽事話題深度融合,成為許多網友玩梗的素材源泉。隨著賽事推進,民間創作者們創作出海量趣味性強的短視頻、段子、表情包。比如徐州與宿遷比賽時,網友借“楚漢爭霸”典故,制作大量相關創意內容,調侃兩隊賽場表現;南京與無錫對決,圍繞“鹽水鴨vs水蜜桃”創作出各種幽默段子,在抖音、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瘋狂傳播,引發網友自發轉發、評論、二次創作,不僅將美食文化融入比賽,還創作出諸如“輸了水蜜桃加鹽,贏了鹽水鴨加糖”等趣味十足的段子。
“我利用ai將文學作品與‘蘇超’融合,近期已創作出30多個不同城市之間‘文化碰撞’短視頻作品,總瀏覽量超500萬。”抖音用戶名“淮安印象”、淮安區自媒體協會成員朱長榮告訴記者。比如淮安與連云港比賽前,他圍繞“吳承恩寫出孫悟空的一生”主題制作的視頻,不僅展現了淮連兩座都是西游之城的特色,又將球場對抗升華為“作者”與“角色”跨越時空的對話,讓觀眾在感受文學魅力的同時,更直觀地體會到兩隊對勝利的追求。
“這些段子形成裂變式傳播效應,讓該熱梗從體育圈迅速破圈,走入大眾視野,成為全民熱議焦點,進一步強化‘蘇超’在網絡文化領域的影響力。”彭偉說。
體育精神回歸的大眾期待
“沒有假球,全是世仇”所營造的激烈對抗氛圍,讓比賽充滿懸念與看點,極大激發觀眾的觀賽熱情,也精準擊中大眾對體育賽事公平公正的渴望,成為聯賽的一大亮點與吸引力來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胡玲玲已寫過《央視直播的第一場“蘇超”,齊魯壹點記者帶你看看有多火》《你們玩梗,我去魯能進修,徐州隊要以中超標準踢“蘇超”》《當我們看“蘇超”時,我們在看什么?》等多篇關于“蘇超”的報道。“各城市球隊為榮譽而戰,球員在場上全力拼搏,展現出最本真的體育精神,這種純粹的競技狀態滿足了球迷對足球運動的期待,也讓我印象最為深刻。”胡玲玲告訴記者。
昆山一家商場現場直播“蘇超”比賽蘇州隊對陣揚州隊的比賽。本報記者 余萍 蔣文超 攝
淮安隊和南京隊大戰前,淮安隊邊前衛楊益郎向胡玲玲表示,球隊會全力以赴去拼對手,雖然和南京隊是兄弟城市,但場下是朋友,場上是對手。胡玲玲在現場看到,大屏幕顯示的觀看人數為26018人,不僅各自球迷拼命支持球隊,賽場上隊員特別珍惜在場上的每一分鐘,將拼搏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讓球迷享受了一場足球盛宴。
走進江蘇城市足球聯賽的賽場,便能真切感受到這份熱血與激情。在6月29日蘇州隊與揚州隊的對決中,43617 名觀眾的吶喊聲震徹云霄。蘇州隊憑借精妙配合連進三球,揚州隊球員仍在最后十分鐘發起絕地反擊,這種不到終場哨響絕不言棄的精神,正是“世仇”氛圍下最生動的寫照。6月29日徐州隊與泰州隊的“運河德比”更將懸念拉滿,上半場泰州隊以一記驚艷的倒掛金鉤率先破門,徐州隊則在下半場憑借替補奇兵的爆發完成逆轉。
在連云港與淮安的“西游德比”后,網友翻出兩隊球員拼搶數據逐幀分析,不是為了挑刺,而是為了證明“每一分鐘都在全力奔跑”;南京與無錫的對決中,當裁判判罰引發爭議,球迷爭論的是“判罰是否符合規則”,而不是“是否存在黑幕”。當“世仇”被解構為城市間的良性競爭,當“無假球”成為無需強調的共識,體育便回到了它最本真的軌道。“在‘蘇超’的每一場比賽中,雙方球員都為了城市榮譽傾盡全力,展現出了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體育精神,讓觀眾深刻領略到足球運動的獨特魅力。”南京大學足球隊球員湯凌宇說,“這種純粹的體育精神回歸,不僅點燃了現場觀眾的熱情,更通過網絡傳播,激發了廣大網友對足球運動的熱愛與關注,讓人們重新找回了對體育賽事的信任與期待,也讓‘沒有假球,全是世仇’成為‘蘇超’閃亮的標簽。”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楊民仆
上觀號作者:交匯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