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余暉
據“廈門大學”公眾號7月2日消息,我國原子光譜分析的奠基者之一,著名光譜學家、分析化學家和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廈門大學教授黃本立先生于2025年6月29日16時56分在廈門安詳辭世,享年100歲。
他成功申辦并主辦的第35屆國際光譜會議,是中國光譜分析全面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
黃本立 籍貫廣東新會, 1925年9月21日出生在中國香港。因父母早逝,他由祖父母撫養長大,曾獨自在香港、廣西、廣東之間輾轉求學。
1945年,他考取嶺南大學物理系,靠同學的無私幫襯、勤工儉學的“工資”和獎學金完成了學業。大學期間,他接觸到攝影,還曾希望進入東北電影制片廠(長影集團前身),后來他決定,“現在不是搞電影、搞攝影的時候,我應該把個人的興趣先放放”,先做國家急需的工作。臨近畢業時,本有機會出國留學深造的他,選擇赴東北支援祖國建設,任職于長春東北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前身),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黃本立先生1955年在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進行光譜分析實驗
在我國原子光譜分析領域,黃本立是公認的開拓者、領路人。
他在原子發射、原子吸收、原子熒光光譜及等離子體質譜分析的理論和方法等領域取得了系列原創性重大成果,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倡導“理論、應用和儀器裝置”三位一體的科研理念,創制國際公認的“最完善的雙電弧光源”,成功研制中國首套原子吸收光譜裝置、國際首臺瞬態脈沖輝光放電質譜儀等,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等獎項和榮譽。
改革開放后,黃本立一家響應中科院關于支援特區建設的號召,從東北遷居福建廈門,1986年調入廈門大學。年過六旬的黃本立,就這樣在設備、人才、資金緊缺的情況下,開始了新的耕耘。他帶領團隊完成了多個研究項目,從無到有建成原子光譜實驗室,培養了幾代人才,1998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他還堅持推進我國科研的開放與國際合作,成功申辦并主辦了第35屆國際光譜會議,這一盛會成為中國光譜分析全面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治學、授業之余,黃本立沒有丟下攝影這個愛好。2015年,他出版了自己的攝影作品集《隨影錄》。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訃告稱:“黃本立先生將畢生精力獻給祖國的教育事業和科學研究,以赤子之心譜寫絢麗多彩的光譜人生,為我國原子光譜事業的開創與分析科學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