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烽火連天的抗戰歲月
一位英勇無畏的戰士用生命
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抗日贊歌
他就是徐光
1932年,局勢動蕩不安,徐光受中共東滿特委的派遣到琿春縣工作,擔任中共琿春縣委書記。這里群眾基礎良好,山川地形復雜,為游擊戰提供了絕佳條件。1932年9月,中共琿春縣委把各地分散的武裝隊伍統一編成琿春縣嶺南(煙筒砬子)、嶺北(大荒溝)游擊隊。為了加強和擴大游擊隊的力量,中共琿春縣委又以嶺南、嶺北游擊隊為基本力量統一編成了琿春縣游擊總隊。下設兩個大隊,人員共130多名,琿春縣游擊隊得到迅速發展和壯大。
由于經常遭受敵人的“討伐”,煙筒砬子的老百姓糧食、食鹽、衣服等物品都很缺乏,生活十分艱苦,徐光召集縣委成員認真研究群眾的實際困難,商議后決定派6名游擊隊員襲擊板石鄉張六溝日本人的畜牧會社牧場。偵察得知,駐守當地的武裝自衛團都去了縣城,只留下放牧員。游擊隊抓住時機,趁著夜色悄然摸進牧場。他們迅速將放牧員安置在屋內,隨后把160多頭牛連夜趕往煙筒砬子游擊區。徐光將60頭牛留在煙筒砬子,又帶領一部分人趕著100頭牛前往春化“山林隊”駐地,換來布匹、食鹽等急需物資,回到煙筒砬子后全部分給群眾,切實解決了大家的生活難題。
1933年1月,中共中央發布《一二六指示信》,徐光和縣委成員立刻認真貫徹執行。當時琿春縣境內有東北軍三個營,徐光深知爭取他們的重要性,選派優秀黨員干部深入救國軍中開展統戰工作。琿春縣委在馬滴達小學校操場舉行了盛大的“兵民聯合大會”,2000多人齊聚一堂。徐光主持大會,群眾和100多名救國軍士兵紛紛到場。會上,代表們義憤填膺地聲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宣傳抗日救國理念,號召兵民團結一心。人民群眾向救國軍士兵贈送慰問品,士兵們深受感動,熱淚盈眶,堅定地表示不把日寇趕出中國誓不罷休。
然而,日本侵略者對蓬勃發展的抗日力量惶恐不安,對根據地展開血腥“討伐”。為保存和發展革命勢力,1933年6月,徐光率領由根據地群眾和兒童組成的慰問隊前往三道溝馬營屯慰問救國軍,同時打算開辟新的游擊根據地。到達后,雙方舉行了聯歡會,結束時已是深夜,慰問隊前往離馬營屯一里的雪岱山游擊隊駐地休息。不料,駐馬滴達的鬼子兵趁著夜色偷襲。哨兵發現敵情后立即鳴槍示警,熟睡中的游擊隊員們被驚醒。危急時刻,徐光臨危不懼,沉著指揮隊員們戰斗。為了掩護同志們突圍,他親自帶領一組隊員吸引敵人火力。戰斗愈發激烈,大部分同志成功突圍,但徐光所帶領的隊員因敵眾我寡,一個個倒在血泊之中。戰斗結束后,同志們在河邊樹林里找到了徐光的遺體,還有他那把常帶在身邊的小刀……
徐光雖然永遠離開了我們
但他的英名
永遠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
他的革命功績
將永遠激勵著后人
在追尋和平與正義的道路上
奮勇前行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殷維
圖片來源 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
可參與優惠購票福利!
來源:中國吉林網
編輯:張楠
主編:曲翱 監制:陳尤欣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