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寫作科普文的幾點理解:
本篇文章是收費的,400元。
你認為值,
看完,就打賞,打賞1元。
你每天看我1篇,年費差不多400
您看完,覺得沒啥用,不過如此,甚至,浪費時間
直接略過。
不需要內疚。
畢竟,買賣隨心。
我這也不支持7天無理由退款。
正文開始:
不知你喜歡不喜歡掏耳朵。
我一直以為每個人都要「掏耳朵」。
直到上次去醫院才知道,原來一般人是不需要掏耳朵的。
耳朵會自動分泌出耳道代謝物。
如果是干性的就不用管,如果是油的耳朵,可以每年定期清理下。
自己清理是存在感染風險的,比如常見的霉菌性耳道炎,也就是耳朵里面長白毛一樣的霉菌。
我問了周邊一圈朋友,確實還真的有幾個去醫院處理過。
醫生拿著儀器給你把堵塞的耳道清理干凈。
一定要注意如果是只用東西泡軟沖洗的醫院,一定要詢問下自己是什么情況的。
如果是油性耳道根本不需要軟化,直接請醫生操作清理就行,如果醫院不具備直接操作的,可以換一家經驗足的醫院。
因為真的蠻重要的,如果只是沖洗,可能還會復發,因為沒有完全治愈,沖洗也不一定完全清理干凈。
在內鏡下,耳道里面堵住了白色灰色甚至黑色的菌絲,這些都是隨意掏耳朵出現的感染情況。
如果你生活中出現以下3個明顯特征,建議及時就醫處理下耳道:
1耳朵悶悶的
如果你感覺耳朵悶,像悶了一層東西一樣,聽力也下降,主要是聽聲音聽不清楚,總像隔著一層東西一樣。
這種情況屬于耳道耵聹,也就是耳朵里面耳屎堵住了,需要做好清理。
2耳朵里面疼或是癢
如果耳朵里面感覺疼或是癢,可能存在炎癥,耳道細菌感染或是真菌感染的情況。
3挖出的耳屎是黑色,褐色的
如果你挖出的耳屎是異樣顏色也要重視,比如灰色,褐色,黑色的情況,都可能存在細菌真菌感染,這些都是細菌代謝的產物。因為正常的耳屎是淡黃色的。
如果你有經常掏耳朵的習慣,或是外面經常去采耳也如發生交叉感染。建議及時就醫查明原因,及時治療。
那么我們如何避免發生耳道炎呢?
1不要用水沖洗耳朵
耳朵處于潮濕環境是很容易滋生細菌霉菌的,所以不要用水沖洗耳朵。
如果你平常洗頭也要注意及時把耳朵吹干,保證耳道的干燥是避免發生霉菌較重要的因素。
2不要隨意掏耳朵
掏耳朵會讓耳道分泌異常,同時耳勺也會帶來很多細菌,尤其是用棉簽掏耳朵或是硬的金屬耳勺,都是增加耳道炎風險的因素。
3注意除濕
尤其是下雨天,梅雨季節,要保證室內的環境的干燥,及時祛除霉菌,保持居住環境的清潔,減低感染霉菌風險。
如果不治療會怎樣?
千萬不要看小小的真菌感染,如果不管耳朵里面的細菌霉菌會越來越多,耳朵堵塞,影響聽力,還可能感染鼓膜造成穿孔的情況,甚至發生面癱,全身并發癥的風險。
所以平常出現耳悶,聽力下降,耳朵癢的情況,要及時就醫做好治療。
另外洗澡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讓耳朵處于長期潮濕的環境,平常也要保護耳朵,注重耳朵的清潔。
感謝您關注我們,贊”和"在看",分享給您的家人朋友,一起幸福安康一輩子!
愛健康,點個贊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