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國經常面臨周邊國家的挑釁,尤其是菲律賓、印度等國家。
對此,坊間也出現了這樣一種呼聲,那就是執劍經商,誰不進行自由貿易,我們就收拾到他自由貿易為止。
特別是那些不斷挑釁我們的小國家,完全不需要廢話,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畢竟,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國如今的實力已經得到極大程度提升。
以我們目前的實力,在任何地區打出一拳,絕對能取得一定的戰果。
之所以我們沒有這么做,就是開啟戰爭容易,但是結束戰爭比較難。
甚至戰爭所帶來的后果和成本也高于戰爭本身。
那么是不是可以認為,中國或許要動手了?
當然不是。
想要了解這一點,就要從以下幾方面深入了解一下,為什么不會出手?
第一,究竟要打誰?
雖然我們的實力確實具備對任何地區出拳的實力,但是這一拳究竟打向何方?
很多人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菲律賓。
畢竟,近年來菲律賓不斷在南海挑釁我國,多次擅闖我國海域,還與我國海警發生沖撞。
但是了解菲律賓實力的都清楚,菲律賓的軍事實力不值一提。
畢竟,菲律賓軍隊只有36萬人,陸軍裝備的普遍年齡在50年以上。
幾乎沒有什么新裝備。
至于菲律賓空軍裝備的戰機,大多為超級巨嘴鳥,很多人也許都沒有聽過這款飛機。
實際上就是一款螺旋槳飛機。
近年來雖然采購了12架F/A-50,但是這款戰機實際上就是教練機,空戰能力極為薄弱。
至于菲律賓的海軍,都沒有主力戰艦,只有幾艘從韓國采購的排水量為2000噸的小船撐門面。
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廢銅爛鐵。
【菲律賓海軍,毫無戰斗力可言】
因此,只要中國動手,也許只需要出動幾艘055,就可以搞定菲律賓。
甚至可以說幾個小時過后,菲律賓就能實現去軍事化。
那么我們對菲律賓動手就能立威嗎?
當然不能。
擊敗一個公認的軍事弱國,在國際社會上看來,只能視為“以大欺小”。
就算菲律賓挑釁在先,也無法被外界視為我們屬于討回公道。
更何況對付一個小小的菲律賓,我們也沒有任何成就感可言。
同時一旦選擇在南海動手,無論是什么理由,都將會加劇整個東南亞國家的安全焦慮。
畢竟,除了菲律賓之外,還有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和文萊等國家,均和中國存在領土爭端。
這些國家如果看到中國動手,為了保護自己,很有可能會選擇光速加入美國陣營之中。
屆時,最開心的肯定是美國人。
美國可以直接整合東南亞國家,然后構建一個真正的“亞洲版北約”。
此舉相當于我國間接促成了美國的新戰略部署。
而且這些東南亞國家,如果在軍事上都仰仗美國,在經濟上也會開始拋棄中國。
甚至會進一步加速產業鏈向其他地方進行轉移。
這樣一來,我國的影響力就會被削弱。
此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會白費,所謂一帶一路、中越鐵路、中柬鐵路很有可能會被迫叫停。
所以,對菲律賓動手,對于我國沒有任何好處可言。
堪稱是得不償失。
其次就是印度了。
畢竟中印在邊境問題上一直有爭端,印度以所謂“麥克馬洪線”作為依據,強行拿走我國近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你說我們能答應嗎?
當然不能。
同時我國在今年5月11日,公布了第五批增補藏南地區公開使用地名。
為何要在這個時候公布?
因為此前大多被印度占據,藏南地區有9萬平方公里,印度占了6.8萬平方公里 ,相當于兩個臺灣省。
同時印度還頻繁在邊境問題上挑釁中國。
此前還主動對巴基斯坦動手,表面上是印巴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實際上就是沖著我國一帶一路而來。
對此,坊間認為,有必要收拾一下印度。
只不過近年來我國中低端產業鏈開始對外遷移,目標國家有兩個,一個是印度,另一個就是越南。
對于越南,我們并不擔心,越南沒有重工業基礎,發展能力有限。
但是印度則完全不同,印度一直懷揣“大國夢”,幻想著擁有重工業基礎,成為全球下一個“世界工廠”。
【印度一直懷揣,大國夢想】
基于這一點,坊間就認為我們該出手時就出手。
然而一旦開戰之后,雖然我們可以憑借壓倒性優勢打敗印度,但是開戰之后,依舊會面臨國際輿論的“討伐”。
別忘了,國際輿論一直被西方掌控在手中。
如果我們對印度動手,西方一定會趁機抹黑中國。
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印度的實力。
印度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一旦民族主義情緒被點燃,必然會展開強勢反彈。
屆時,很有可能會選擇與中國死磕到底。
然后我們就會被迫卷入一場更不穩定、更富有敵意且持續消耗我國資源的印度。
畢竟,在我國喜馬拉雅山以南進行作戰,需要跨越整個青藏高原。
而且為了解決印度,我們不可能攻占新德里。
這樣一來,受損失的必然是我國。
此外,如果說除了菲律賓和印度之外,還有哪個國家欠收拾?
想必很多人都會想到以色列這個國家。
以色列的猶太人是極端反華的存在。
當初香港出現風波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勇武派”的組織。
這個組織成員接受過系統的軍事訓練。
在沖突期間成為針對公共設施進行破壞、對抗執法力量的主要群體之一。
此舉也導致香港的局勢進一步加劇。
這個組織的背后不是CIA也不是軍情五處,而是以色列的摩薩德。
因此,僅憑這一點,坊間就認為,應該收拾一下以色列。
畢竟,以色列素有“中東小霸王”的稱號,憑借美國在背后撐腰,以色列是中東為數不多裝備五代機的國家。
同時還擁有核武器。
這一實力足以讓以色列在中東橫著走。
基于這一點,我們對以色列動手,才能彰顯實力。
無論是擊落以色列的F-16還是F-35,絕對可以在國際社會上立威。
同時還能削弱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話語權。
畢竟,中東阿拉伯國家苦以色列久矣,如果中國對以色列動手,在阿拉伯國家看來,就是真正的救世主。
不僅會占據道德制高點,還能報了當初的一箭之仇。
但是此舉也有壞處,中東距離中國的距離為2500公里,遠超我國常規武器的覆蓋范圍。
如果空軍遠程作戰,不僅考驗后勤保障和持續作戰能力,同時也極為考驗戰場控制力。
同時伊拉克和敘利亞,未必會對中國開放領空。
【中國海軍,遠洋作戰的后勤是難題】
這個時候,可能很多人就說了,以中國海軍的實力,完全可以出動航母編隊。
可是美軍在中東地區擁有大量軍事基地,還有航母戰斗群。
從這一點來看,我們暫時無法對以色列動手。
畢竟,對以色列動手,就無法避免要和美國正面硬碰硬。
或者其他中東國家愿意配合我們,提供軍港或后勤補給,只不過從目前來看,中東沒有一個國家敢于給我們提供后勤保障。
再加上沙特、阿聯酋與中國關系不錯的同時,與美國關系也不錯。
不太可能冒著得罪美國的風險,與中國聯手對付以色列。
真正敢冒險的,只有胡塞武裝和黎巴嫩真主黨,只不過實力比較弱。
至于伊朗,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可靠。
所以,在距離比較遠,也沒有后勤保障以及可靠的后勤補給,對以色列動手更像是“一次性進攻”。
看來看去,是不是發現,好像我們只能對寶島動手了?
只不過臺海問題屬于我們的家務事,解決臺海問題,有著清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不是一蹴而就的。
這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決策與實施必須基于最嚴格的政治、軍事和外交、經濟、社會綜合考量。
確保萬無一失。
對付寶島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絕對不可能為了所謂立威或一時沖動選擇動手。
然后打亂我國的統一進程。
因此,對于我國而言,我們不太可能直接動手,不太可能選擇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畢竟,我們無法做到確保達成戰略威懾,還能將成本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中。
同時也不需要擔心會引起連鎖反應。
所以,對于我國而言,自然做不到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第二,如何立威?
既然我們無法直接動手,難不成眼睜睜看著他們繼續挑釁我們?
當然不能,這就涉及到如何立威的問題。
事實上,很多人有一個錯誤的理解,那就是想要立威必須動用武力。
其實不然,在當下這個國際局勢中,只要有實力,還有其他的立威方式。
這不是君明胡說八道,而是在歷史上,我國已經無數次證明,不用武力也能立威。
首先就是東海防空識別區。
要知道,防空識別區是一個國家根據自己的空中防御需求,而劃定的一個空中預警范圍。
通常情況下,是以一個國家的領海基線作為標準,達到雷達探測的最大距離。
要大于專屬的經濟區范圍之中。
這樣一來,防空識別區的外圍,就會從領海基線向外延伸幾十至數百海里。
在有些地區從海岸線向外延伸至200海里。
對進入一國周邊可能造成的威脅飛行器進行識別查證,給應對處置提供足夠的時間。
值得關注的是,防空識別區雖然是單方面畫的,但是也不是想畫就能畫。
就拿我國的東海防空識別區來說,為何新中國成立之后的數十年中都沒有畫?
而日本在1972年就畫了,同時是在2010年向中國方向進行擴張?
原因就是當初日本空中實力比較強,我們的實力略遜一籌。
當初我國空軍戰機還以殲-7和殲-8為主,而日本已經裝備了F-15J。
雙方的差距是肉眼可見的。
這就導致,如果日本的飛機進入我們的防空識別區,我們馬上起飛并查證。
由于航程有限,伴飛一半就得返回加油。
日本飛機就可以在防空識別區中亂飛。
此舉就可以視為,我們的防空識別區設立的意義并不大。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是我們的飛機進入日本防空識別區,后者就可以派出戰機伴飛并查證。
由于日本飛機航程較大,全程可以伴飛。
這樣一來,就不存在所謂的安全隱患。
因此,當時我們沒有急于畫東海防空識別區。
可是在2010年開始,伴隨著我國采購的第二批次蘇-30戰機列裝海軍航空兵之后,已經具備了與日本掰手腕的實力。
于是在2013年,我們就依法劃定了防空識別區。
這個時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日本的防空識別區與我國的防空識別區存在重疊的部分。
這個重疊的部分算誰家的?
吵架和談判沒有意義,拳頭大的就是大哥,誰實力強,就是誰的。
一開始的時候,雙方勢均力敵,蘇-30面對日本的F-15J,可以纏斗一個小時以上。
伴隨著時間增加之后,日本飛機就有點扛不住了。
就算飛行員可以替換,但是飛機數量是有限的,這是日本在80年代從美國采購而來。
到了2010年左右,已經服役30年。
即便機體壽命沒有達到極限,但是零部件的老化已經非常嚴重了。
如此高強度的對抗,對于日本來說,隨時可能有墜毀的風險。
而我國的殲-10、殲-11和殲-16屬于新裝備,一點都不擔心會出現金屬疲勞的情況。
但是日本的情況就沒有那么樂觀了,在2013年至2016年期間,累計墜毀50多次。
就在日本還沒有從墜機的事故中回過神來,我國又出招了。
那就是前往防空識別區飛行的中國軍機,從戰斗機變為了轟炸機和運輸機。
比如說轟-6、運-8和運-9。
對此,日本真的是日了狗了,眼看我們的轟炸機和運輸機隨便飛一飛就是七八個小時,而F-15J頂天只能伴飛一兩個小時。
這就代表著,F-15J還沒有返回,另一架就需要前往任務區域,這對于日本同樣是巨大的考驗。
隨后在2018年,日本屬實有點堅持不下去了,出動的次數越來越頻繁。
當時,我國東海巡航的戰機架次為1088次,日本宣布的中國軍機巡航次數為462次。
為何兩者差距這么大?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日本隱瞞自己不具備長時間伴飛的真相。
但是我們一直講究以理服人,在我們看來,這才哪到哪?
隨后就派出了無人機,比如說翼龍-2,巡航時間達到20個小時。
可以輕松在日本防空識別區待15個小時以上。
這就讓日本更加難辦了。
【翼龍2,摧毀日本自信心】
如果拒絕派出戰機,相當于默認日本防空識別區屬于擺設。
如果起飛,面對中國無人機的長巡航能力,屬實有點不夠看。
就在日本思考,究竟該怎么辦的時候,我國的雙尾蝎又來了,這款飛機巡航時間可以達到36個小時。
這一能力,足以繞日本轉一圈了。
對此,日本在2021年宣稱,要減少航空自衛隊為應對“中國戰機進行正常巡航任務”的緊急升空次數。
言外之意就是說,不是每次都會伴飛,只有入侵日本領空可能性比較大的時候,才會選擇緊急派出戰機。
在日本人看來,客人都到了家門口,如果再不接客,就會讓外界產生更多的誤會。
也代表著,日本防空識別區在我們面前,聊勝于無。
這不就是我們真正立威的時刻么。
還有就是就是釣魚島。
世人皆知,釣魚島是我國的領土,只不過在建國之后很長一段時間中,都是被日本控制的。
原因就是在二戰結束之后,美國利用《舊金山和約》中的模糊條款,將釣魚島以及周邊海域納入了管理范圍之中。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美國將釣魚島施政權歸還給了日本。
此舉可是引起中國內外高呼保衛釣魚島。
結果日本似乎不知道害怕這兩個字怎么寫,在1990年,日本在釣魚島建立燈塔。
要知道,在一座島上建立燈塔,基本上可以視為宣示主權。
隨后,在1999年,十多名愛國人士乘坐四艘船只從香港出發前往釣魚島。
結果遭到日本艦艇的夾擊、碰撞和攔截,最終組織者不幸溺水身亡。
雖然此人的犧牲鼓舞了更多的愛國人士,但是我國意識到這個世界上,終究是拳頭大的才是大哥。
直到2010年,中國漁民再度帶領14名漁民駕駛漁船,在釣魚島在遭到日本船只的攔截。
雙方發生了碰撞,中國人被抓。
最終日本迫于壓力,釋放了中國人,但是轉頭就宣稱要購買釣魚島。
我國自然不可能坐視不管,在2012年發布《關于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的聲明》。
隨后,中國海警首次在釣魚島海域展開維權巡航執法,正式突入了釣魚島12海里線。
只不過突入并不代表實控。
當時我國的現狀就是巡邏船不足。
在2013年之前,我國裝備的上千噸巡邏船,只有20艘左右。
同時還屬于不同的部門,難以統一出動。
直到2013年7月22日,中國海警局正式成立,在架構上結束了此前的“五龍治海”、各自為戰的局面。
隨后中國海警船的巡邏力量也得到提升。
比如說配備了053H2G型導彈護衛艦、排水量為4000噸的210型遠洋破冰船、9000馬力的遠洋拖船、918型專用布雷艦等等。
在2021年,還集體接收了22艘原來屬于中國海軍的056型護衛艦。
這些艦艇雖然拆除了相關武器,但是保留了主炮。
同時我國還特意設計了專用的818型海警船、718B型海警船,以及萬噸級海巡09海警船。
這可不是一般的大,在全球海警中也屬于獨一份的存在。
經過十多年建設之后,如今我國海警擁有382艘執法船,總噸位超過了20萬噸。
遠超日本、越南、菲律賓三國海警噸位之和。
有了船之后,自然就要選擇報復。
【中國海警,常態化巡視釣魚島】
于是在2015年,我國對釣魚島的巡航次數就突破了100次。
在2021年,全年之中有332天進入釣魚島附近海域巡航。
除了遇上海況特別差的時候,剩余時間幾乎每天都在釣魚島附近巡航,就連春節期間都不會休息。
對此,日本也從最初的驚訝到對抗,再到躺平。
你看如今日本還敢宣稱,釣魚島是日本的領土嗎?
當然不敢。
除此之外,中國海軍常態化遠海訓練以及戰略巡航。
對于中國海軍,想必很多人非常熟悉,尤其是近年來,中國海軍的發展速度,估計連西方國家也得甘拜下風。
只不過絕世寶劍一直隱藏在劍鞘中,是毫無威懾力可言的。
因此,近年來,中國海軍航母編隊頻繁突破第一島鏈,前出到西太進行遠洋訓練。
從2013年年初,國防部首次披露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通過宮古海峽,再到進入西太。
到2025年6月,中國雙航母首次現身西太舉行實戰化演練。
中國海軍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什么叫做真正的海軍艦隊。
1.范圍廣。
訓練海域已經從南海擴展到菲律賓海、日本專屬經濟區等西太水域。
2024年,中國海軍活動范圍已經包括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2.類型多。
此前的雙航母現身西太,累計出動20多艘作戰艦艇,其中除了有055之外還有052D、054A等等。
總排水量超越36萬噸,這已經創造了宮古島海域近80年來,最大規模的艦隊集結。
3.水平高。
2025年,山東艦在宮古島海域,單日艦載機起降超過30架次。
遼寧艦此前一周內在東海至西太,完成了260次起降訓練。
實現了分進合擊戰術,可以實現地面導彈部隊和航母的雙重打擊體系。
4.威懾大。
別忘了,此前055在澳大利亞外海進行了實彈射擊。
這些常態化、自信的航行,本身就是屬于一種無聲的威懾。
甚至可以認為是不怒自威。
就是為了讓全球都看到,我國的寶劍不僅鋒利,而且隨時可以劍指八方。
最后就是試射洲際導彈。
要知道,中國人做事一直比較低調。
在1984年向南太平洋發射洲際導彈,對外并沒有將其稱之為洲際導彈,而是稱之為“運載火箭”。
導致很多國家都被蒙在鼓里。
但是在去年進行的洲際導彈試射中,我國直接公開表示,這就是洲際導彈。
而且這也是五常國家中,為數不多的發射成功的案例。
此前美國在2023年,于加州的范登堡試射民兵Ⅲ。
英國在2402年,于大西洋試射三叉戟,均以失敗而告終。
就連俄羅斯試射薩爾馬特也發生了升空后爆炸的情況。
這樣一來,只有中國和法國試射成功。
只不過法國試射的M51.3屬于潛射導彈,無論是射程還是攜帶核彈頭的數量,遠不如東風家族。
所以,當時我國試射洲際導彈,相當于再一次立威。
讓全球明白,中國掌握了全球頂尖技術,和真正的“國之重器”。
就連美國和英國都得望中國項背。
【中國公開試射洲際導彈,時代變了】
這種戰略力量,在本質上就屬于真正的大殺器。
任何國家在對中國動手之前,都需要仔細思考一下,能否成功攔截中國的洲際導彈。
這些成功的實踐已經證明,在和平與發展依舊是時代主題的背景下,大國立威,不是必須通過戰爭。
我們選擇成本更低、風險更加可控、效果更加持久、國際負面效應更小的立威方式。
展示了一個大國應有的成熟和自信。
第三,這屬于一條康莊大道。
我們可以理解,坊間對于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渴望。
也能理解我們看到祖國受到欺負的時候,心中的憤怒和憋屈。
但是大家要明白,我們作為一個大國,如今并不需要通過戰爭來證明自己。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此前在印巴空戰中,我國是不是在沒有參與的前提下,證明了中械裝備的強大之處?
當然是。
也許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今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究竟有多高。
此前在俄烏沖突一周年之際,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烏克蘭問題會議。
當時,烏克蘭外長開口就是道德綁架,要求在場的代表起立對烏克蘭受難者默哀。
話音還未落,日本代表馬上起身,回頭發現美國代表沒有起身,于是就坐了回去。
下一秒美國代表起身之后,日本代表才跟著站起來。
當西方代表站起來之后,其他國家來回張望,不知道究竟該不該起立。
只有中國代表不為之所動。
原本巴西代表想起立,但是一看中國代表沒有動,于是也選擇坐下。
唯一尷尬的就是聯合國秘書長,起立也不對,不起立也不對。
于是只能半起半坐。
伴隨著默哀結束之后,俄羅斯外長提議,為2014年以來,俄烏所有遇難者默哀。
此言一出,格局立馬就得到提升。
這個時候,只有俄羅斯外長一個人站起來了,聯合國秘書長則保持此前相同的動作。
隨后中國代表站起來了,然后美國代表不情不愿的站了起來。
緊接著各國代表都紛紛起立。
這兩次默哀,不需要任何語言,就讓所有人的腦海里出現這么一句話,這就是所謂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
歷史經驗已經多次告訴我們,真正的強者,不會在乎是否敢于揮出第一拳。
而是在于是否擁有讓對手極為忌憚,壓根就不敢齜牙咧嘴的力量和智慧。
以及是否擁有,可以用最小的代價維護最大利益的戰略能力。
我國目前的選擇自然是最佳的,千萬不要低估國家的博弈智慧。
如果你認為這一切是扯淡,那說明你的境界還不夠高,你只適合看一些小說。
我國的選擇就是集中所有力量提升自身的實力,妥善化解矛盾。
維護和平發展環境。
以強大的實力與堅定的意志,在必要時刻可以采取一切非戰爭手段,捍衛國家核心利益。
這對于中國而言,才是一條真正的、行穩致遠、能夠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康莊大道。
如果說此前的江湖是打打殺殺,那么未來的江湖一定是“頭腦風暴”下的博弈。
毫無疑問,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注定會笑到最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