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伊沖突之后,美國軍方突然對研發廉價高超音速彈道導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根據美國媒體《戰區》在2025年6月30日的報道,美國陸軍正在研發一款代號為“黑胡子”的高超音速打擊導彈,還特別強調要求其擁有“廉價”的特點。
以伊沖突中,美制反導系統面對伊朗彈道導彈尚力不從心,讓美國軍方意識到,若換成東風導彈來襲,美軍將完全沒有反抗之力。東風導彈不僅技術上更加先進,而且數量多,達到“恐怖”級別。
根據美國空軍的“中國航空航天研究所”發布的報告認為,中國火箭軍下轄9個作戰基地,每個基地下轄6到8個旅,總共擁有40個東風導彈旅,裝備常規東風導彈的總數約為4000枚。現在東風導彈恐怖的數量,終于讓美國明白中國的打法,以“東風導彈海”淹沒對手。在未來有可能爆發的中美潛在沖突中,中方不必玩“單挑”,直接使東風導彈進行超飽和打擊。
針對東風導彈威脅,美國想到多種應對之法。,首先,搬遷基地,躲到東風導彈射程外;分散兵力,避免被一鍋揣了;最后,生產廉價高超彈,與東風導彈比拼數量,于是有了“黑胡子”高超音速打擊導彈。這是一款“廉價”導彈,可以使用海馬斯“火箭炮”或在研的無人發射車發射,可以打擊800公里之內的機動目標。
美國陸軍在2026財年預算提案中,申請撥款2500萬美元,用于支持“黑胡子”高超音速打擊導彈的地面發射試驗,但是從細節看,美國陸軍希望“推行快速原型中級采購途徑”,其意思就是快速推進研發進度,盡可能快的進入量產階段,明顯是軍方有點著急了。
“黑胡子”高超音速打擊導彈的研發承包商為一個成立于2022年的新成立企業,英方名稱: Castelion,可以譯為:卡斯特利翁公司,在宣稱中,為“專注于研發高速、低成本且易于生產的打擊武器研發”。公司宣稱,其成本將遠低于陸軍現有庫存,為經濟實惠、可量產的高超音速武器。除了射程較短外,其他要求一點也不低,美軍要求,可以打擊移動目標和加固目標。
美國為了加速“黑胡子”高超音速打擊導彈研發進度,以及降低成本提出了許多想法,也強調“黑胡子”高超音速打擊導彈并非遠程高超音速武器,又稱“LRHW”的替代品,似乎為降低技術要求的樣子,可惜只是表面的說法,實際要求一點也不低。
高超音速通常也被定義為5馬赫以上的速度,這個要求相當高,美國尚沒有突破高超音速技術,處于落后狀態,如今對“黑胡子”高超音速打擊導彈的要求等于跨越式發展,直接取得領先?這個要求過高,迄今為止,其研發并沒有取得多大的突破,只是在進行不同設計的測試發射,計劃在2027年前完成更完善的設計。
根據美國陸軍的預算提案,第一階段“將交付一個概念驗證原型”,也就是說,處于早期研發階段,何時能夠完成研發尚不可預測。但是美國的目的相當明確,以數量取勝,要求“黑胡子”的高超音速打擊導彈便宜,適合大量生產,從而與東風導彈比拼。
美國軍方的想法不錯,可惜遇上的對手更強,東風導彈技術已相當成熟,還有相當龐大的數量儲備,再考慮到中國制造業的整體水平,別說4000枚,再造4萬枚也不算問題!
如果美方執意挑起中美直接沖突,那么東風導彈可以組成一份“套餐”,保證讓美軍吃飽。以現代工業流水線來制造導彈,生產速度足夠以導彈替代炮彈,向敵人施加“超飽和式”的打擊,或許為東風導彈的制勝戰術。美國智庫的報告哀嘆:“中國不是在造導彈,而是在用制造業生態系統碾壓現代戰爭。”
美國想盡辦法克制東風導彈威脅,但是采取的措施基本沒實際效果。搬遷基地,可能還趕不上東風導彈射程的增長;分散兵力帶來的負面作用更大,只是分散自己的兵力,導致戰斗力也被分散;生產廉價高超彈,完全就是以自己之短,對抗東風導彈之長。美國制造業早已衰退了,想與中方比拼生產能力,真的打錯了算盤。
美國國力已出現衰退,不甘心丟掉全球霸權,還試圖搞事情,對此必須保持警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