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贊哥情懷
7月2日晚,雷軍在直播中首次系統拆解小米汽車YU7的市場表現,從發布前的三大焦慮到爆單后的爭議回應,勾勒出這款豪華SUV從忐忑入市到成為現象級產品的全過程。
三重焦慮下的入市抉擇:Model Y陰影與25萬定價坎
“發布會前我幾乎睡不著。”雷軍坦言,YU7面臨的現實挑戰遠超預期:一是新能源SUV市場雖擴容迅速,但特斯拉Model Y以智能化和供應鏈優勢構筑起護城河,國內競品多次沖擊未果;二是YU7定位“豪華高性能SUV”,在主打性價比的市場中,能否讓消費者為“性能溢價”買單成謎;三是核心配置(如800V碳化硅平臺、空氣懸架)推高成本,25.99萬起售價突破主流新能源SUV價格帶,團隊擔心“叫好不叫座”。
這種焦慮在定價環節尤為凸顯。雷軍透露,發布會前一天彩排時,團隊僅用五分鐘敲定價格:“有人提議壓到24.9萬,但我們算過成本,安全配置和電池規格不能妥協。”最終拍板的25.99萬定價,實則是“用產品力賭市場接受度”——YU7的高強度鋼占比、續航里程等核心參數較同價位車型高出15%-20%,成為團隊的底氣來源。
爆單密碼:精準定位擊穿市場空白
面對YU7鎖單量破30萬的成績單(截至直播時),雷軍將成功歸因于“反共識策略”:“當所有車企在空間和屏幕上內卷時,我們押注性能與安全。”數據顯示,YU7的用戶中,35-45歲男性占比達68%,其中72%擁有BBA等豪華品牌用車經歷,這部分人群對“5.9秒破百+全場景主動安全”的需求遠未被滿足。
“其實我們內部做過測算,只要鎖單量過10萬就達標。”雷軍笑言,最終成績超出預期的核心,在于抓住了新能源市場的“斷層需求”——25-30萬區間,性能與豪華感兼具的車型此前僅有Model Y,但YU7通過“無框電吸門+百萬級底盤調校”形成差異化碾壓,甚至吸引到部分保時捷Macan潛在用戶轉向。
數據爭議回應:鎖單規則與行業潛規則
針對“大定數據水分”的質疑,雷軍首次公開行業通行規則:“所有車企的大定都是可退的,所謂‘猶豫期’是標準流程。”他強調,YU7在發布大定數據后主動披露鎖單量,已屬行業罕見——截至直播時,18小時不可撤銷鎖單量達24萬,24小時后因數據“過于敏感”停止公布。
更關鍵的是轉單問題。針對“訂單可轉賣”的猜測,雷軍公布核心數據:“SU7系列轉單率不足15%,遠低于行業平均30%的水平。”他解釋,小米通過實名認證+購車資格綁定,從技術端抑制了黃牛炒作空間,“真正的用戶占比超過85%,這是我們敢公布鎖單量的底氣。”
后續布局:供應鏈爬坡與生態聯動
直播尾聲,雷軍透露YU7的產能規劃:北京工廠首月產能將突破5000臺,年底前實現月產2萬臺目標。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正推動“車-家-手機”生態深度融合,YU7車主可享MIUI 15系統的車機無縫流轉功能,這一賣點在鎖單用戶調研中占決策權重達23%。
從這場長達兩小時的直播看,YU7的爆火不僅是產品力的勝利,更折射出小米對新能源市場“精準切分蛋糕”的能力。當行業陷入配置堆砌的內卷時,雷軍團隊用“豪華性能+生態壁壘”撕開新賽道,而25萬定價坎的突破,或許標志著中國品牌在中高端市場的話語權正在重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