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白,仿佛是天地間一縷自由行走的風,無拘無束,穿梭于云霄之巔,不受任何羈絆。
他的筆下,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都仿佛被賦予了靈氣,躍然紙上,讓人感受到一種超脫塵世的仙氣。
盛夏燥熱之時,李白獨自漫步在山間,詩興大發,揮筆寫下了這首充滿清涼之感的夏日詩。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夏日山中》
浮生已過半,回望來時路,踏過風霜雨雪,走過悲歡離合,磨平了棱角,開闊了胸襟,也慢慢悟得了人生的真諦。
靜下來,讓心態變得寧靜平和,隨心、隨性,閑觀花開,坐看云舒,自可活得舒心,過得快意。
01
隨心,是人到中年獨有的智慧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唐·李白《山中問答》
三毛說:“生命短促,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一切隨心自由才是應該努力去追求的,別人如何想我便是那么的無足輕重了。”
人生不過數十載,唯有做自己喜歡的事,隨心做真實的自己,才能避免隨波逐流,被人牽著鼻子走。
聽從本心,遵照本心,讓內心回歸安靜,讓生活重回簡單。
如此,豐富自己的精神境界,讓靈魂回歸淡然,愜意。
當年,錢鐘書在牛津大學畢業時,并沒有主動申請學位證書,而是轉頭去了巴黎求學。
后來,錢鐘書妻子楊絳曾在寫書里說了這一件事,她說:“他覺得為一個學位賠掉許多時間,白費功夫讀些不必要的功課,很不值當。”
人生就是一場心的修道場,面對其中的得失盈虧,酸甜苦辣,聚散離合,悲喜苦樂。
我們只有打造出一種隨心的意境,拿出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才能夠明白,總有一些東西,該來的來,該走的走。
亦舒曾說過:“人生短短數十載,最要緊的是滿足自己,而不是討好他人。”
人生如同四季,各有各的可愛之處,也各有各的煩惱之處。
但無論如何,我們只有遵從本心,遵照本性,做到隨心。
最后,拿得起,也放得下,或許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變得清淡,變得自然了。
02
隨性,云卷云舒任風來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唐·王維《酬張少府》
莊子曾言:“得之不喜,失之不憂。”
世間萬事萬物,因果不空。
所有的驚喜和好運,其實一切從心去,由心來。
人的可貴之處在于,擁有一種隨性的境界,若事事計較,則永無心安;若心寬似海,則無事能傷。
孔子周游列國,歷盡艱辛,但仍有一顆向上的心,廣納天下三千弟子,留下名作《論語》;
屈原流放沅湘,仍心懷楚國,一心愛國愛民,一生全心所向,生平豁達開朗,寫下不朽詩篇《離騷》;
李白漂泊天涯,被貶謫、仕途不順,他也沒有自怨自艾,而是寫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以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等壯志凌云的詩句,留下千古絕唱。
作家亦舒說過:“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忌忿忿不平。”
獲得的,就珍惜,難觸及的,就釋懷。
隨性并非自我放棄,而是一種淡泊寧靜的生活態度;是歷經風雨、閱盡人間繁華后的寧靜與深沉。
看透世事滄桑,心自能如秋水長天,寧靜祥和。
有人言: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并非全因為澡洗得干凈,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
炎夏日長,不如學學李白,找一個舒服的地方,選一個自己最適合的解暑方式,或吃冰果,或輕搖蒲扇,或好好的洗個冷水澡,再或者找一個風大的地方,呆著。
當你心中無掛礙時,就會感受到絲絲涼風,悠然襲來。
茶有浮沉,人有得失,淡茶溫飲,心如水澈,終可歲月悠然,余生靜安。
關注詩詞天地,寧心靜氣,去重拾輕松愜意的心態,享受快樂和幸福的人生!
*文章綜合來源于網絡及洞讀,編輯:拾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