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真齊
近日,渝廈高鐵重慶東至黔江段正式開通運行。線路開通后,從重慶東站到黔江站僅需1小時,重慶東到長沙最快只要3小時53分鐘即可到達,重慶-長沙進入4小時高鐵圈。
記者了解到,渝廈高鐵重慶東至黔江段起自重慶東站,途經重慶市南岸區、巴南區、南川區、武隆區、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黔江區,接入黔江至張家界至常德高鐵黔江站,正線全長242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
重慶東至黔江段的開通,使重慶到黔江1小時可達,曾經顛簸的6小時山路,被高鐵徹底終結。重慶到長沙的旅行時間也大幅壓縮,最快3小時53分可達。而此前,從長沙到重慶須繞行貴陽,兩地之間最快一趟高鐵列車耗時也要5小時11分鐘。
“重慶地區地質構造復雜,與以往相比,對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鐵十八局重慶至黔江鐵路站前6標項目技術負責人匡燦榮說,重慶東至黔江段線路穿越武陵山區喀斯特地貌,這也為后續此類隧道、橋梁施工積累了豐富經驗。
以全長10.8千米的楠竹山隧道為例,該隧道穿越金佛山脈喀斯特地質斷裂帶,溶洞群和滑坡體密布,施工難度和安全風險國內罕見。
“我們采用長隧短打的方式、5個作業面同時組織施工,利用超前探測技術,提前預判,根據地質變化及時調整,優化技術方案,成功穿越6條地質斷裂帶和溶洞群,確保隧道提前安全貫通。更為重要的是,楠竹山隧道也為我國不良地質條件下特長隧道的科研和施工提供了重要數據。”匡燦榮對記者說。
除了在施工方式和技術上進行創新外,重慶東至黔江段建設在管理效能上也有較大突破。
中鐵電氣化局項目副總工程師徐世鵬告訴記者,項目團隊構建的標準化、可融合的BIM三維模型,可以將平面圖紙轉化為直觀立體方案。在該模型的幫助下,作業人員通過手機掃描一下二維碼就能查看720度全景示意圖,讓設計方案一目了然,實現了從“按圖施工”到“立體建設”的轉變,縮短方案決策周期35%、減少材料損耗20%。
“項目團隊還自主研發了‘四電’接口管理平臺,開通了手機微信端與電腦端數據通道。現場接口檢查人員可以即時上傳問題的位置與數量,站前單位可以同步接收整改任務,監理單位則全程跟蹤督促銷號。這種數字化閉環管理模式,讓接口問題整改銷號的效率提升60%。”徐世鵬補充說。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渝廈高鐵重慶東至黔江段的開通,歷經3年多建設的西部地區最大高鐵樞紐重慶東站也在今天正式投入運營。
重慶東站采用“四面進站”布局,站房共4層,建筑面積達到了12萬平方米,實現了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旅客5分鐘內可在不同軌道交通網絡之間換乘。
“重慶東站東西主入口處,采用的是世界首例超高超大多曲面樹形柱設計,每根高達41米的‘鋼鐵黃桷樹’由近1200塊不銹鋼板拼接而成;屋面飄帶靈感源自長江與嘉陵江兩江交匯的水紋形態,炫彩玻璃和屋面飄帶交相輝映,兼具著藝術美感與實用功能,寓意‘山水巴渝’。”中鐵二院重慶東站建筑設計負責人蔣茜雯解釋說。
走進重慶東站的候車大廳,5座高4米的島式空調矗立其中,這是西南地區首次應用了山茶花一體式集成島式空調,不僅美觀大方,送風效果也更均勻舒適。
重慶東站是交通強國建設站城一體化試點工程、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支點。開通初期,重慶東站接入渝廈高鐵,聯通渝東南、湖南、江西、福建等地;未來還將陸續接入渝萬、渝貴等多條高鐵及軌道交通,成為集高鐵、軌道、公交、商業于一體的超級樞紐。
記者了解到,渝廈高鐵重慶段串聯起沿線苗族、土家族等30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文旅資源豐富,自然風景優美。渝廈高鐵重慶東至黔江段通車后,重慶主城區至黔江區的列車旅行最快時間將從現在的4小時縮短至1小時內,對完善高速鐵路網布局,加快形成重慶至廈門的高速鐵路主通道,帶動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