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開始,隨著吉林市文旅事業的發展不斷深入,松花江邊的松江路悄然成為吉林市最“紅”的打卡地。尤其是盛夏時節,華燈初上之后,粼粼江濤攜著涼爽的夜風從上游緩緩而來,拂去萬千游人的燥熱,撥亮了岸上璀璨的燈火,更有大小船只在江面上馳騁,讓人禁不住點頭贊許北國江城名實相符。其實若任時光回溯,領略松花江之美的江沿街,原本就是吉林市諸多名勝中的翹楚,只不過其演變寄托時光雕琢,并非一蹴而就。
在清末民初時,江沿街由于將軍府東西轅門的阻隔,并非一條完整的街道。另外,江邊地區雖是城內官紳首選的建宅寶地,各家卻只顧“自掃門前雪”,當時市政的缺失,使得江沿地區環境較差,即便民國時期修繕了碼頭、棧橋,仍不改蕪雜凌亂,難呈“大美”之姿。
1935年,江沿街(初名順江路)與江堤同時完工后,環境有了極大的改觀。江沿街不僅擁有現代化的主路路面,臨江一側還有綠化帶、人行甬道、路燈、水泥護欄——這條道路終有了媲美江流的豐采。其實早在道路建成前,江邊的房舍就一改青磚黛瓦為主的舊風,出現了新式洋樓和平房。改造完成后,此街雖沒有河南街、大馬路繁華,但若論整潔和時尚,在吉林城則可位居排頭。
橫看成嶺側成峰,有時候俯瞰街市領略到的壯美,非是置身街道中所能感受。由于當時條件限制,存世的航拍照片比較模糊,但有一些居高臨下的俯拍照片,收江并路,銜接遠山長空,所記錄的風光也足以震撼后人。
那時節的江沿地區古樸自然,卻不失明媚,現代式的樓宇與傳統的民居錯落街邊,塑造出吉林市獨一無二的古城之美。天賜一灣江水又賦予城市以靈動之感,入眼之際,既讓人覺得活力雋永,又讓人覺得溫情厚重。
隨著時代的前行,江沿街更名為松江路,繼而又在城市發展中定名松江中路。沿江高架路、林立的摩天大廈為這條老街帶來了新的氣韻。所幸入夜后江邊洶涌的人流證明,改變并未摧毀這條街道的生氣,反而給予這方水土以新的生機。
有人說人類最害怕的是改變。仔細想來,這種怕是對經歷改變的人而言的。對于改變后出生的人來說,所見即是新歷史,所見即是自己未來的舊憶。就如同在今天人們認為上世紀三十年代修建江堤是有意義的,但當時也一定有人因工程需要拆除東關帝廟、江神廟而憤懣。
只要改變帶來的是欣欣向榮,就沒必要過多的批評,更沒必要害怕。在改變中總結經驗教訓,進而適應改變,并在改變中創造更完美的改變,似乎要比唾棄改變更有意義。
特別鳴謝邴赫先生、賈大為先生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