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鄭亞雷)近日,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成功救治了一位遭遇罕見貫通傷的患者,43歲的劉女士(化名)在工作中不慎從4米高處墜落,兩根1厘米粗、約1米長的鋼筋直插入其頸部與腹部,生命危在旦夕。醫院多學科團隊迅速響應、緊密協作,經過一場驚心動魄的4小時手術,成功將患者從死神手中奪回。
緊急救援:多學科聯動爭分奪秒
事發后,身邊人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搶救室接到120調度中心通知后,迅速啟動緊急救治流程,第一時間上報總值班,并急召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心胸外科等多學科專家會診。
患者送達搶救室后,急診科醫護團隊立即展開生命體征監測與靜脈通路建立。然而,由于患者頸后殘留鋼筋過長,無法進行CT檢查。急診科迅速聯動影像科,利用床旁超聲評估頸椎及腹部臟器(肝膽胰脾、泌尿系等)損傷情況,同時緊急聯絡消防部門前來現場截斷頸后鋼筋,確保后續檢查安全。
隨后,醫護團隊攜搶救設備陪同患者完成顱腦、頸椎、胸部、全腹部CT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病情極為復雜:鋼筋貫穿腹部,與肝臟右下緣、右腎下極、鄰近腰椎椎體前部及其前方大血管關系密切、分界不清,且與左腹部部分腸管關系密切,左側腹腔見少許游離氣體影;鋼筋貫穿頸部致C4、C5棘突骨折,頸部、上胸部多發積氣。
手術攻堅:精準操作化解重重危機
常偉平主任醫師介紹,這是一例非常罕見的腹部損傷病例,手術風險極高、難點重重。鋼筋從右上腹穿入,左下腹穿出,傷道累及肝膽、泌尿、胃腸及骨科多部位器官,具體傷情需多學科通力協作處理;患者損傷范圍大,手術切口選擇至關重要;術中拔除約1米長的鋼筋,可能導致再次大出血;鋼筋穿入腹腔,嚴重污染,術后感染風險極高。
面對如此復雜的貫通性損傷,MDT多學科專家協同檢查與決策,經聯合評估后決定將患者收住外科ICU,同步啟動術前準備。治療團隊在30分鐘內完成術前評估、備血方案制定及應急預案準備,為手術爭取了黃金時間。
手術開始后,麻醉手術科團隊快速準確地建立氣道管理。普通外科二病區副主任常偉平主任醫師帶領團隊經右上腹縱行探查切口,沿著患者鋼筋入路仔細探查傷道,并請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宋益挺術中協助探查腎臟輸尿管。術中探查發現,鋼筋從右上腹穿入,緊貼升結腸后方,經右腎下極,穿過腰大肌,緊貼右輸尿管、下腔靜脈,途經十二指腸水平部下緣,經脊柱前方,穿過腹主動脈與腸系膜上動脈夾角,穿透空腸系膜,緊貼降結腸前方,經左腹壁穿出,導致胰腺挫裂傷,十二指腸及空腸挫裂傷,腹膜后大出血。手術醫師緩緩拔除鋼筋,預料中的術野再次活動性出血出現,麻醉醫師嚴密監控患者心率血壓,手術醫師迅速給予清創止血,行胰腺、十二指腸及空腸挫裂傷修補術,清除術野水泥灰礫等臟物,并用生理鹽水徹底沖洗干凈。
緊接著,骨科二病區手術團隊在高浩然主任的帶領下繼續行頸部鋼筋取出及清創術。術前,骨科二病區脊柱及骨顯微治療小組仔細為患者查體并觀閱影像資料,經過充分討論后制定手術方案。手術由脊柱外科及骨顯微治療組主治醫師周永新、劉曉春主刀。歷經4小時驚心動魄的精細操作,2根貫穿患者身體的鋼筋被完整取出,手術順利結束。
術后康復:多舉措助力患者痊愈
術后,患者被給予抗感染、抑酸、胃腸減壓、腸外營養等支持治療,歷經出血關、感染關、神經損傷源性胃空腸癱等重重考驗,最終痊愈出院。此例患者的成功救治,得益于醫院常態化開展的復合傷應急演練,更離不開治療團隊的默契配合,彰顯了醫院在復雜性創傷救治領域的高水平。
鋼筋貫通傷的緊急處理原則
鋼筋貫通傷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創傷,鋼筋等長條形金屬異物可穿破胃腸、血管、肌肉等重要器官,造成內出血、感染等嚴重后果,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對于此類傷情,需要采取緊急處理措施,并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在處理鋼筋貫通傷時,需遵循以下原則:保持冷靜,避免驚慌失措加重傷情;若傷者出現大量出血,應立即采用壓迫止血法或止血帶止血法等措施進行止血,同時撥打急救電話;鋼筋等金屬異物可能帶有細菌,容易引起感染,要盡量避免擴大傷口,避免異物移動,以減少感染的機會;如果鋼筋等異物仍然在體內,不要試圖將其拔出,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應盡量保持異物穩定;在等待急救人員到來時,應盡量讓傷者平躺,避免劇烈運動,到達醫院后,醫生會根據傷情進行相應的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