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家長們、廣大校友、社會各界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所有人都早起一小時,在這一小時的路程中,大家看到了這座城市的另一道風景,有波光粼粼的灞河水和岸邊的依依楊柳,有清晨明媚的陽光和雨后清新的空氣,一切是那么和諧友好,像是向在座的每一位學子送上一道道祝福。此刻西安醫學院的校園也是橘井泉香,進行著每年一度初心的回溯和奮斗的分享。剛才,教師、校友、家長和學生代表向我們講述了自己的奮斗歷程,分享了成功秘籍,這些都將成為在座各位戰勝困難的法寶。請同學們永遠記住,今天在這樣一個承載著大家美好青春回憶的運動場上,我們莊重舉行了2025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
在此,我代表學校向所有畢業生致以最熱烈的祝賀!向辛勤培育你們的老師、無私支持你們的家長致以最衷心的感謝!特別向各附屬醫院、教學醫院和研究生基地多年來在學生培養、學校發展方面給予的付出和努力表示真誠感謝,向西安醫學院發展歷程中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表示崇高敬意。此刻,我們師生同坐別緒長,杏林春暖濟世方,正是桃李芬芳滿天下,此去鵬程萬里光。
同學們,你們將奔赴新的征程,新征程上,要以“用之不竭”的精氣神迎接未來。這種精氣神,首先要從學校走過的74年崢嶸歲月中探尋。新中國成立初期,百業待興,缺醫少藥,當年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經歷過13年延安時期的首任校長羅冬祥同志,發揚艱苦奮斗精神,于1951年創辦了學校的前身——陜西省衛生技術學校。從此,西醫人開啟了面向基層、服務地方、守護人民健康的教育事業。1958年,學校自辦的紅旗制藥廠成功研制“百咳靈糖漿”,療效顯著,并成立百日咳醫院,多次組織醫療隊深入農村、走進農戶,為百姓送醫送藥,得到省內外群眾好評。2005至2006年學校升本前夕,未央校區建設如火如荼,老師們干勁十足,即便是穿雨鞋、踏泥濘路、如旱廁,依然無怨無悔地克服重重困難,確保新校區第一屆本科生如期開課。這就是紅色校史賦予我們的西醫底色,一直滋養和引領著西醫人篳路藍縷、砥礪前行。
其次是從學校三個不同時期的辦學歷程中探尋。中專歷史時期,學校與原西安醫科大學聯辦三屆器官整合大專班,大專時期與延安大學聯辦五屆臨床醫學本科教育,本科期間與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開辦三屆卓越人才聯合培養班、與空軍軍醫大學聯合開展臨床醫學卓越人才特需項目,培養碩士研究生。在不同時期的辦學歷程中,西醫人一直有著更高更遠的夢想,并且付諸行動、不斷踐行。在與這些高校的學習合作中,西安醫學院不斷提升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為培養更多優秀的醫學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礎。
如今學校成為開辦本科、研究生教育、成人學歷教育的省屬一批次本科高校,正緊鑼密鼓地狠抓內涵建設,向著高水平醫科院校邁進。我們要誠摯感謝西安交通大學、延安大學、空軍軍醫大學給予我們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支持和發展,也要向歷代西醫人的執著努力與接續奮斗而學習,學習先輩們和老師們永不滿足于現狀、堅持樹立新的目標、永不停歇、永遠以謙遜之心去學習、去實踐的精神。我們相信,付出一定會有新的收獲,哪怕是失敗、哪怕是教訓,依然同樣寶貴、依然受益無窮,因為它會使一切不可能為可能。
最后是從學校為基層培養人才的辦學定位中去探尋。建校以來,學校累計為國家培養15萬醫藥衛生人才,生源80%以上來自三秦大地,80%學生在陜就業,專業對口率80%,在縣級及以下的就業率達69.5%,約7.75萬人,覆蓋陜西各個縣域、社區。據不完全統計,我省一些縣級醫院中,西安醫學院畢業生占比近40%,他們中許多人已成長為醫療骨干、管理骨干,成為所在醫療機構的中流砥柱,老百姓把他們當作自家人!
同學們,剛才,響應“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號召的同學們集體宣誓,要以實際行動奉獻西部建設,為教育強國、為健康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基層校友代表匡世東的發言令人感觸很深,像這樣讓群眾健康更有“醫”靠的校友們,他們的足跡已經遍及三秦大地,遍布西部的各個省份,甚至把對人民生命健康的責任與擔當寫在了西藏阿里的皚皚雪山上。赴西藏阿里支邊學生代表王思橦的發言,也讓我非常感動,這個來自農村的東北女孩,毅然決然選擇支援阿里,我曾詢問她,父母如何看待她的選擇,王思橦說:“我的父母也是農民,完全支持我去阿里服務人民健康。”她用實際行動扛起了“強國有我”的責任擔當,這才是青年人應有的風采。我提議,向所有在基層工作、響應“西部計劃”、在西藏等高原地區工作的同學們、校友們,致以熱烈的掌聲!
此刻我想起一位校友曾對我說:“老師,不到基層不清楚,到了基層才明白‘大夫’二字的分量有多重。患者的表情、家屬的眼神,樸實無華、直截了當的訴求激勵著每一位醫學人。”同學們,沒有人生來即優秀,也沒有人生來就平庸。剛才南巖東校友介紹了他從中專一路自考到大專、本科直到碩士博士,以及現任唐都醫院呼吸科副主任、學科帶頭人之一,他放棄平庸、擁抱優秀,靠的正是自己的努力,所以成功的關鍵在于自己是否肯努力。今天很多老師和家長為西醫學子提出建議,在今后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同學們一定要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心、與黨和國家共命運,只有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命運,與黨和國家發展同頻共振,才能實現自己的科學追求和人生價值,才能成就精彩人生。
同學們,剛才通報了畢業生的總體情況,以及2025屆畢業生在國家、省級各類競賽、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好人好事中的優秀表現,錄取到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本科生和錄取到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生代表也都作了很好的發言,在這里我再向大家展示幾組數據:今年畢業的3173名本科生中有737名同學被國內外126所高校錄取攻讀碩士,還有5名碩士生攻讀博士,“雙一流”大學錄取率達28.02%、醫學類院校錄取率63.46%,其中不乏C9院校和QS世界大學排名前100的高校。全科醫學、兒科學、臨床醫學三個專業考研升學率45%以上,臨床醫學卓越班升學率達63.8%,全校升學率連年攀升,這也是歷來最好的成績。請允許我代表學校為你們點贊!也請你們繼續秉持優秀品質,續寫精彩篇章,未來母校將以你們為榮!
同學們,這就是西安醫學院,一所為身邊老百姓培養人才的學校,一所具有開闊胸襟、不滿足于現狀、不斷向兄弟高校學習、持續追求卓越的學校,一所聽黨話、跟黨走,始終堅持為基層輸送醫藥衛生人才的學校,這就是我們的學校,這就是西醫人,他們始終堅持和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矢志不渝、接續奮斗,始終將黨和國家需求擺在第一位,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2025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我校在主榜中參考排名躍升至第367位,較去年大幅提升166位,實現了令人矚目的“百位跨升”,同時,在中國醫藥類大學排名中強勢挺進前50強,較去年提升23位,當下,學校正以“一三五”工作舉措奮斗“十年強校”計劃,加快推進教育強省建設。
同學們,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來時的路,未來也將毅然沿著這條路堅定地走下去,走出更加寬廣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同學們,這就是你們奮斗新征程上必須具備的精氣神。作為校長,離別之時,我還想對你們提三點希望。
一是要學會感恩的思維方式。剛才,學生家長代表講到,要學會感恩,懂得感恩。要感恩父母、社會、母校、老師,感恩幫助過我們的每一個人,感恩大自然給予的饋贈,感恩民族和人民給予我們的歲月靜好,感恩黨和國家為教育事業提供的優良條件。今天我更想強調的是“感恩思維”的培養,感恩思維就是個體理性對待現實、珍惜當下,并以積極的心態表達感激的思維方式。它是一種換位思考、一種正性共情,一種思維角度轉變、思維視野的拓展,也是一種思維創新。有研究顯示,感恩思維可激活大腦前額葉皮層與腹側紋狀體,有益于大腦的積極重塑和認知模式的改變。擁有感恩思維,你們的抱怨就少了,也不再狹隘和消極地看世界,會更多地關注他人、幫助他人、珍惜現在,會更加積極主動面對困難、克服困難,從而慢慢發現自身的優秀和世界的美好。
二是錘煉堅持的優秀品質。“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習近平總書記這句飽含中國智慧的講話,以及“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等名言,都是勸誡我們要堅持不懈。同學們應該聆聽過我校思政課特聘教授路生梅醫生的講座,或是了解她的感人事跡。作為北京知青,大學畢業后她只身一人來到榆林佳縣,堅守“為佳縣人民服務五十年”的諾言,80余歲高齡仍在為群眾義務門診,一干就是一輩子,深受老區人民愛戴,被授予“人民醫護工作者”國家榮譽稱號。這榮譽稱號的背后正是路老日復一日的堅持。剛才,許富杰也講,他的導師曾告訴他,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并不多。他們的經歷告訴我們,平凡的人也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平凡的工作也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
這段時間,同學們都在因就業而忙碌,我相信每一位同學都希望留在大城市,在實力強、待遇好的地方和單位工作,大家都在選擇,在選擇中比較,在比較中選擇,現在還有一些同學沒有確定就業意向。實事求是來講,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強調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基層衛生人才補充,“以基層為重點”寫進了國家衛生工作方針,這也是就業崗位供給與需求發生變化的原因。因此,同學們要做到心中有數,要明大勢,切不可盲目攀比。作為學校、作為老師,我們永遠支持大家,希望你們無論作出何種選擇,都要腳踏實地地堅持,堅持不斷學習,堅持努力工作,在堅持中汲取不竭的力量,這種力量一定會幫助你們不斷走向成功。
三是涵育大醫的家國情懷。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出:“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大醫”不僅指醫術精湛,更強調醫者要具備心懷蒼生、濟世救人的道德境界。縱觀我國醫學史,不乏“大醫”典范,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開啟辨證施治之先河;李時珍遍嘗百草,歷時二十七載,編纂《本草綱目》惠澤后世;林巧稚為數萬新生兒接生,被譽為“萬嬰之母”;王忠誠院士在談到“論醫生對患者的責任”中講到“如果說老百姓是從政者的衣食父母,那么患者的康復則是醫生學習、工作的動力源泉。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病人培養了醫生,每一位醫生應當持感激之心,如面對家人、朋友般善待患者,使其盡快恢復健康”。這就是大醫,這就是大醫素養,將醫術與家國情懷緊密結合,醫者的使命不僅是治病,更是守護生民立命。當今醫學技術突飛猛進,基因編輯助攻遺傳病新型療法、AI輔助診斷提升診療效率、機器人手術精準至微米級……然而,技術越發達,越需警惕“術盛而道衰”的危機。人命至重,有貴千金。無論科技如何進步,醫學的核心始終是對生命的敬畏。在AI時代,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呼喚“大醫情懷”,正是這樣的情懷,使技術有了溫度,救治有了靈魂,唯有如此,醫學才能真正成為“仁術”,我們方能無愧于“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同學們,你們即將開啟人生新征程,無論何時何地,請牢記你們是西醫人,永遠要把個人發展與黨和國家的事業緊密結合,聽黨話、跟黨走,主動融入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成為健康中國建設的主力軍。明天起,你們將成為西醫流動的名片,當患者因你們解除病痛時,就是你們對老師最好的回報,當鄉親們說“西安醫學院的娃很能干”,那就是母校最好的口碑。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你們將如繁星灑向大地,此去萬千星辰,歸來仍是風華正茂。希望你們始終心懷對生命的敬畏,踐行醫者的使命,讓生命之光在你們的守護下熠熠生輝。祝2025屆全體畢業生前程似錦,“醫”路芳華!祝所有人幸福、健康!
謝謝大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