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磁縣講武城鎮(zhèn)后港村東北方向,南水北調(diào)明渠西側(cè),大約還有5座古墓,分別是M29-M33,其中M30因出土北魏司馬興龍墓志銘,而得以確認墓主人,另外M31因臨近M30,被推斷為司馬興龍之子司馬纂墓。而相隔略遠的M29也出土了司馬遵業(yè)墓志銘。
司馬興龍生活在北魏時期,他是西晉太傅隴西王司馬泰八世孫,生前官至魯陽太守,有一定政績,但算不上名人。其病逝于北魏太和十四年(490),時年40歲。后來其子司馬遵業(yè)顯貴,成為高歡第一信臣和兒女親家,司馬興龍也遷葬“鄴城西北十五里、釜陽城西南五里,平岡土山之陽”。
司馬興龍墓編號M30,規(guī)模較大,封土為覆斗形,當?shù)匕傩账追Q“簸箕冢”。墓葬封土南北約47米,東西約42米,周長約164米。1953年在此出土司馬興龍墓志銘。前些年,墓前尚存兩只石羊,一立一臥,被盜,后臥羊被追回,藏于北朝考古博物館內(nèi)。
很顯然,M29-M31是司馬興龍家族的墓地。其中相距較近的M31被推測為司馬興龍長子司馬纂墓,司馬纂去世較早,后被追封為岳州刺史、溫縣文節(jié)伯,贈中書監(jiān)。該墓并未出土墓志銘,現(xiàn)存封土南北約32米,東西約25米,周長約86米。
司馬遵業(yè)墓志拓片(摘自“唐時星光”公號)
司馬興龍墓志拓片(摘自“唐時星光”公號)
值得注意的是兩墓北側(cè)三百米處的M29,已被確定為司馬遵業(yè)墓。司馬遵業(yè),名子如,字遵業(yè),他比高歡大6歲,青年時期即投靠爾朱榮,與高歡相識。因功累遷建興太守、相州刺史、進封陽平郡公。后來爾朱氏集團和高歡集團發(fā)生矛盾,受到猜忌,投奔高歡,逐漸成為高歡集團重臣,位列“四貴”。北齊建立后,別封須昌縣公,累任司空、太尉。天保三年(552)病逝,年64歲,獲贈使持節(jié)、都督懷冀定瀛滄五州諸軍事、太師、太尉、懷州刺史,謚號文明。(冀452,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寫于2024年10月25日)
本頁圖片、文字、視頻為“烏何有之鄉(xiāng)大樹上”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搬運或他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