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蘇超為何能一下子掀起巨浪?
江蘇省足球聯賽開幕一個月,不僅點燃了全省人民的熱情,還迅速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
雖然主辦方也直言:沒想到!但究其原因,蘇超的成功,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
這個必然性,就是蘇超是以城市為基礎來組隊,而不是基于注冊的俱樂部。
以城市為基礎,意味著球隊從一開始就代表著整個城市的人民群眾。
只要是這個城市的居民,打心眼就會認同這支球隊!
而一個城市的最高管理代表是誰?必然是市ZF。
那么,組織得力、執行得當、宣傳得體,球市想不火都難。
因此,一個成功的公式就呼之欲出了!
市ZF的領導+全市資金資源的投入+全市人民的支持關注
充滿生命力的球隊+座無虛席的球場+城市文化旅游的金鉆名片
全國其他想效仿蘇超舉辦地方聯賽的省份,只要遵循這個公式,堅決落實,咱們足球的星星之火,必將燎原!
(二)歐洲足球遍地百年老店,一個被我們忽視的關鍵因素
為何在足球產業發達的歐洲,聯賽的德比大戰會如此激烈?
因為在每一個人的心里,只能接受一個主隊,而一個城市里面,也只能有一個真正的象征!
那么,就只有最強者,才能真正收獲當地民眾的認同,成為當地那個唯一的象征!
由此可見,只要能扎根當地的球隊,就不可能會出現異地遷移的想法與現象。
以英超球隊為例,一個俱樂部的收購,即使交易雙方談妥,并且通過了英足總與英超官方所有準入條件后,還必須等待當地ZF頒發必需的許可證,交易才能圓滿完成。收購方需要確保可以跟球隊所在地的ZF相關部門合作,才能最終獲得完成收購所需的許可證。
這就說明了,對于足球俱樂部而言,地方ZF永遠是球隊的stakeholder(利益相關者),永遠是球隊的支持方與決策者之一,永遠不會出現托管或者脫鉤的這種狀態。
也正因為當地ZF與球隊這種關系,意味著足球不只是一門生意、一個產業,還是一個地區文化的象征!
(三)我們的足球職業化改革不達預期的根本原因
自94年起的足球職業聯賽,雖然已開展30+年,為何足球水平不升反降,踢球人口還越來越少?
核心原因就是:過于看重社會資本的引入,而忽視了地方ZF的領導作用。將一支支代表人民群眾的省隊、市隊,逐步變成只代表資本、代表企業、代表老板的私有化球隊!
如此一來,球隊走上了脫離群眾的路線,球隊沒有球市無法盈利。當企業遭遇經濟周期中的資金緊缺時,放棄球隊、出售球隊、遷移球隊便接踵而來。
再加上,只要當地ZF與職業球隊之間的關系定位成“托管”,就說明該球隊已完全不符合上面所列舉的“成功公式”。年年都出現球隊解散,實乃必然的結果!
有一位偉人曾經告訴我們: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熱衷于舉國掐尖、圈養、長訓、拉練的中國職業足球,真的理解過這句話的含義嗎?
(四)國內足球傳統列強的經驗教訓
在職業化之前,粵、遼、滬、魯、京、八一,是國內足球的傳統六強。
其中,粵、遼、滬是傳統三強,一直是全運會足球金牌有力競爭者。廣東隊還曾直接代替國家隊,參加亞洲杯預選賽,獲得全勝出線的戰績。
職業化之后,魯、京逐步趕了上來,加上上海雙雄,他們都得益于當地ZF長期的重視與托舉。
反觀粵、遼兩強,職業化以來,成績大起大落、浮浮沉沉,歸根結底就是球隊與ZF的關系,比不上京滬魯。
而八一隊的消失,見證的依然是這個相同的理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