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周日)19:00
“蘇超”第七輪比賽
常州隊vs徐州隊
將在常州奧體中心體育場開賽
徐州隊
VS
常州隊
你知道嗎?43年前也有“蘇超”當時徐州隊還獲得了冠軍!
近日,
隨著一條短視頻的走紅,
一份沉寂了40多年的榮譽
掀開了一段關于徐州足球的榮耀記憶。
120分鐘的激烈鏖戰終獲冠軍
1982年徐州隊凱旋,慶功宴前的合影,第二排左起第四個為王堅。
“這是我們的領隊榮指導,這是前鋒王學武,這是丁平……”66歲的王堅指著慶功合照上的人物一一介紹。
黑白照片已經微微泛黃,照片里意氣風發的足球隊隊長,如今雖已鬢發染霜,身體卻依然健朗。他用中氣十足的聲音,將那段記憶娓娓道來。
王堅
1981年,剛剛從部隊退伍參加工作的王堅,憑借曾在徐州市少年業余體育學校接受足球訓練的功底,被選拔進入徐州市足球隊。他和其余19名隊員,將代表徐州參加次年舉辦的江蘇省第十屆運動會足球項目的比賽。
“那時候,我們還一起先去西安參加了賽前集訓呢!和今年的‘蘇超’一樣,徐州隊都曾在異地‘取經’。”王堅笑著說。
王堅回憶,當年的比賽一共有11支城市隊和1支高校隊參賽。12支隊伍根據積分排名進入決賽,最終角逐前三甲。
“穿上徐州隊的隊服,就代表了徐州,自然而然就有了城市榮譽感!”帶著這樣的信念,隊員們在20天的賽程中始終奮力拼搏,最終實現了從無敗績的“賽場神話”。
“小組賽時,徐州隊與奪冠熱門南京隊的那場比賽確實很激烈!”回憶起最難忘的一場比賽,王堅的話語中仍然難掩興奮。
經過90分鐘激戰,1:1的比分未分勝負。半小時的加時賽中,雙方球員的腿腳已如灌鉛般沉重,最終比賽進入了點球大戰一決高下。
嘉獎運動員的燙金證書
“一共罰13個球,我們進了11個。”在王堅的回憶中,連場邊記分員的手都在顫抖,空氣繃緊如弦,每一腳都扣人心弦。最終比分以12:11宣告了徐州隊的勝利,將冠軍獎牌收入囊中。
“為了徐州榮耀,就得去拼!”
“拼!為了徐州榮耀,就得去拼!”1982年這支冠軍隊伍的靈魂,正源自北方漢子的血性與對城市榮光的執念。
當時的球隊隊員構成和今天的“蘇超”參賽隊同樣帶有“草根”屬性——最大的隊員30多歲,最小的隊員僅18歲;隊員中有退役軍人、體校學生、企業職工……大家各自都有本職工作,只能在工作之余加緊訓練。
前鋒王學武和丁平都給王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年只有20歲出頭的他們屬于年輕“小將”。說到此處,王堅提起了今年“蘇超”徐州隊的幾名年輕隊員:“就像那個連過5人的花姜敏,還有前兩場有進球的喬宇,都是年少有為的球員啊!”
1982年江蘇省第十屆運動會足球“第一名”的金牌
奇跡終在血汗中誕生。40多年前那支一開始并不被看好的隊伍,竟橫掃所有“該贏之戰”,力克最強敵手,斬獲冠軍。一群“業余的人”,拼出了“專業的心”。
那是江蘇省運動會足球項目最后一屆以地級市劃分參賽隊伍,所以,當年徐州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以不分年齡段的地級市“身份”獲得冠軍。
四十年不熄的綠茵薪火
43年后,66歲的王堅仍守著電視追“蘇超”。看著球員們在綠茵上馳騁的身影,他恍惚看見年輕時在賽場上奔跑的自己。
當年奪冠后,王堅沒有再參加過其他足球賽,但和共同為徐州爭奪榮譽的“老戰友”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獎牌和老照片在短視頻平臺上意外走紅后,那個名為“82年省運會冠軍隊”的微信群聊重新活躍起來。
“我們經常一起聚聚。”王堅翻出手機群聊頁面展示著,“大家最近經常在群里一起分析‘蘇超’呢!”王堅敏銳地指出了“蘇超”火爆出圈的原因所在——各地青訓體系完善讓強弱差距彌合,膠著的比賽反而更具張力。
“一場比賽能在賽場內外都給大家帶來歡樂,我想這才是‘蘇超’的魅力、足球的魅力,更是江蘇的魅力。”王堅笑著說。
“蘇超”賽場之外,城市間的友好互動、熱情往來,是刻在血脈中的基因。
王堅的記憶串起的,是關于足球、關于城市、關于榮耀的時代線索。如今,新一代徐州隊隊員在奧體中心帶球突進,看臺上震天的吶喊聲里,依稀回蕩著1982年的夏夜蟬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