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火車壞了,停了三個多小時,車廂斷電又不通風,里面熱得像蒸籠,乘客提議開門透氣,結果被拒絕,最后一個小伙子拿起安全錘砸了窗戶透氣。
可事后曾毅來了,有人說他救了大家,有人說他破壞公物,這事到底該怎么說?
這個7月2日晚上,快1373次列車從義烏開往金華,開到金華市東孝鄉附近的時候,和一輛貨運列車發生了側面沖突,導致客車的機車和前臺車脫軌,列車隨即停了下來。
事故發生后,列車出現了斷電,車廂里的空調和通風系統全都失效了,溫度迅速升高,就乘客說達到了38度,車廂里又悶又熱,再加上沒有水,空氣不流通,坐在里面的人開始出現胸悶、頭暈傳播器的情況,尤其是老人更明顯。
乘客們就跟列車工作人員提出能不能打開車門透氣,但乘務員回復說,上面不允許開門,誰拒絕了?因為車廂里實在太熱,開門已經有人身體不適。
在僵持了一段時間后,有一名穿黑色T恤的年輕男子拿出了安全錘,和乘務員溝通后說,如果再不開門,就只能砸窗透氣了。后來這名男子用安全錘砸破了車窗,讓空氣流通起來。
視頻里可以看到現場不少人都已經汗流浹背,衣服濕透。砸窗之后很多乘客都在叫好,稱他為英雄。整件事情從列車出現故障開始,到車廂斷電悶熱,有人砸窗透氣,持續了大概三個多小時。
期間乘客并沒有試圖強行下車,只是希望緩解一下車內的悶熱環境。只是要我說,這先別急著給這個小伙子貼對或錯的標簽,咱們就在那當時那個車廂里去想一想,如果是你是我被困在那種38度高溫、密不透風的車廂里,身邊還有老人小孩,三四個小時連口水都喝不上,喘氣都喘不過來,那時候你是等還是砸?
說他是英雄的那一撥人,其實不是在鼓勵暴力,而是覺得他在那個極端狀態下替大家打開了一個活路,不是作秀,不是發泄,是實在憋不住了,這跟故意破壞公共財物那是兩碼事。
當然,說他不該砸窗的也不是完全沒道理,他們擔心的是規矩,是安全,是可能帶來的其他風險,比如玻璃碎片傷人,比如擴大恐慌,比如以后大家都效仿,那事情可能就不好控制了。
但問題的關鍵是當一個制度執行到人快憋壞了都不能開門的時候,責任到底該怎么分?是讓大家繼續等等出人命再說,還是誰先頂不住誰先動手?
那個小伙子其實就站在了這個模糊的灰色地帶,他不是激進,而是逼急了,不是有預謀的破壞,而是下意識的求生。他的行為確實打破了常規,但打破的是一個已經讓人難以承受的僵局。
說到底,這不是一個砸不砸窗的簡單問題,而是一個制度該不該允許在極端情況下通人性的問題。這個小伙子做了一個不那么完美,很多人理解的決定,他也許不是英雄,但是那一刻他是個活人,做了個活人的反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