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 26日-29日,第三十二屆中國國際樂器展在北京隆重舉辦。本次展會匯聚了眾多國內外知名樂器品牌與音樂藝術流派,而其中古琴藝術專場更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展會的一大亮點,吸引了無數古琴愛好者、音樂學者以及普通觀眾的目光。
展會現場,中國國際文化藝術中心非遺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廣陵派古琴藝術非遺傳承人田泉老師帶來了精彩的講座《談琴說藝》。他深入淺出地為觀眾們展現了古琴藝術的博大精深。從音樂起源追溯到古琴起源,仿佛帶領觀眾穿越時空,感受先民們對音樂的最初探索與表達。古琴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其起源與發展歷程本身就是一部鮮活的音樂史。講座中詳細介紹了古琴在先秦、魏晉、隋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現代等各個時期的發展與變革,讓觀眾清晰地看到古琴藝術如何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演變、傳承與創新。
古琴的形制展示更是讓觀眾大開眼界。從傳統的伏羲、神農、仲尼等經典款式,到獨具特色的連珠、落霞、蕉葉、鳳勢等形制,每一種都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內涵與審美意趣。這些古琴不僅在外觀上各具特色,其結構與制作工藝也大有講究。講座中對古琴傳統結構的剖析,以及斫制與髹漆工藝的詳細介紹,讓觀眾對古琴制作的復雜與精細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古琴制作流程的展示,讓觀眾親眼目睹了一張古琴從選材到成型的全過程,感受到了傳統手工藝人的匠心獨運。
古琴流派的介紹則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嶺南派、梅庵派、諸城派、九嶷派、泛川派、浦城派、廣陵派、虞山派、浙派等眾多流派各具特色,它們在演奏風格、曲目傳承等方面都有著不同的側重與追求。其中,廣陵琴派作為古琴藝術中的重要流派,其起源及傳承歷程在講座中得到了重點闡述。廣陵琴派的藝術風格音韻并茂、剛柔相濟、跌宕多變、綺麗細膩,這些特點在現場的古琴演奏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演奏家們精湛的技藝與對古琴音樂的深刻理解,讓觀眾們沉浸在古琴音樂的美妙世界中,仿佛與古人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本次北京樂器展古琴藝術專場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古琴愛好者提供了一個交流與學習的平臺,也為廣大觀眾打開了一扇了解古琴藝術的窗口。它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古琴藝術的獨特魅力,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在傳承與創新的道路上,古琴藝術正以其獨特的姿態煥發出新的活力,而北京樂器展無疑為這一藝術形式的傳播與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