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的消息挺有意思的!
今天上午李在明在青瓦臺開記者會,說要盡快改善韓中關系。這話聽著平常,但琢磨琢磨,時機選得挺巧妙的。
就職整整一個月了,李在明估計這段時間想了不少事兒。你想啊,他當選時得票49.42%,比保守派的金文洙高了8個百分點,勝是勝了,但也不算壓倒性優勢。韓國人選他,很大程度上是對尹錫悅那套完全倒向美國的做法不滿意了。
經濟數據不好看,得想辦法
說實話,韓國現在的經濟狀況確實有點尷尬。今年一季度GDP同比萎縮0.1%,這數字看著就不太舒服。尹錫悅為了抱美國大腿,跟中國關系搞得很僵,結果呢?
我查了查數據,中國占韓國出口總額22.8%,美國才14.3%。這不明擺著嗎,錢主要還是中國給的。你總不能跟給你發工資的老板鬧別扭吧?
還有個事兒讓我印象深刻,三星在西安的工廠每月能生產25萬片晶圓,要是中國市場沒了,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都得出問題。韓國那些中小企業更慘,78%都希望跟中國搞好關系。
"實用外交"聽著就很李在明
李在明今天說的那番話挺有意思:"堅固的韓美同盟、緊密的韓美日合作、盡快改善韓中與韓俄關系"。
前半句說給美國聽,后半句說給中國聽,一句話兩個意思。這人確實會說話。
不過話說回來,李在明這個人我覺得挺實用主義的。他在競選時就說過"犧牲中國市場換取美韓同盟是自殺式外交",現在當了總統,更得為韓國的飯碗考慮。
他決定搬回青瓦臺辦公,這個舉動其實也挺有象征意義的。好像在說:我跟尹錫悅不一樣,我要走自己的路。
中國這邊,機會確實不錯
從我們的角度看,李在明這個表態來得正是時候。
5月底中國恢復了赴韓團隊游,韓國航空股當天就漲了7%。這就是中韓關系回暖的直接效果,實實在在的。
而且李在明還提了個挺有意思的目標——"2030年中韓互訪4000萬人次"。說實話,這個數字我不太確定靠不靠譜,但至少方向是好的。
6月10日習主席就跟李在明通過電話了,李在明當時表態還挺積極的。現在一個月過去了,他又公開強調要改善韓中關系,感覺不是巧合。
不過話說回來...
當然了,事情也沒那么簡單。美國那邊肯定不會干看著,2.85萬美軍還在韓國呢,戰時指揮權還在美國手里。特朗普現在又搞關稅戰,把防衛費跟關稅談判綁在一起,這就是變相的"保護費"嘛。
李在明要在中美之間走平衡木,確實不容易。
不過我覺得有個現象挺有意思的,李在明沒去參加北約峰會,日本首相岸田倒是去了。這種分化讓美國想搞的"東亞小北約"還沒成型就出現裂痕了。
說到底還是為了老百姓的日子
尹錫悅那三年,中韓貿易額萎縮了12%,首爾江南區的奢侈品店因為中國游客少了,好多都關門了。
韓國人也不傻,跟著美國到處制裁、到處對抗,對自己有什么好處?還不如踏踏實實做生意,把經濟搞上去。
李在明今天這話我覺得是個好的開始,但關鍵還得看后續能不能拿出具體行動。畢竟嘴上說說容易,真要在中美之間找平衡,考驗的是智慧。
中韓本來就是鄰居,文化相通,做生意也互補,沒必要搞得那么僵。如果李在明真能把"實用外交"做出點名堂來,不光韓國受益,整個東北亞都能更穩定點。
讓我們看看吧,畢竟政治家的話,聽聽就好,關鍵還得看做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