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有多名網友發帖稱,南航吉林分公司發生了一宗惡性傷人事件,事件造成四人受傷,涉事機長李某某墜樓身亡。
7月2日,多家媒體證實了此事。
事件發生于當日上午11時許,涉事機長李某某在與飛行部管理層就資質能力排查結果進行談話期間,因被評定為不合格而情緒失控,致使飛行部黨委書記劉某某、飛行部經理朱某某受傷。隨后,試圖介入勸阻的基地工會主席及一名地面員工亦遭受攻擊。在連續襲擊四人后,李某某前往辦公大樓15層,鑿碎玻璃后墜樓,經搶救無效死亡。
根據流出的考核報告顯示,作為C類(最高等級)機長的李某某,被指存在多項專業能力缺陷,包括對航空規章程序掌握不扎實、通訊失效應急程序執行偏差,以及駕駛艙門電子鎖密碼記憶錯誤等問題。報告提出系統性復訓要求,并建議采取降級觀察、延長航線監察等措施,合格后降級運行至少50小時。
從網友爆料來看,李某某被降級的原因是“沒有預位飛機減速板”這一操作失誤。
但業內人士都知道,現代客機操作程序復雜,偶爾的操作失誤在所難免。那么,是什么樣的壓力讓一個年輕機長因為一次失誤就走上了絕路?
而且,一個經過層層篩選、嚴格訓練的機長,為何會突然變成“問題機長”?民航系統對飛行員的考核機制是否存在問題?
隨著事件細節不斷披露,李某某的個人經歷引發社會關注。這位畢業于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2012級學員,年僅32歲,職業生涯履歷中曾展現出高度的職業責任感與社會擔當。
過往報道顯示,李某某曾積極參與公益志愿活動,并在疫情期間主動放棄療養假期,申請承擔航班備份任務,妥妥的“正能量代表”。
只不過,這些彰顯李某某職業精神的正面報道,在事件發生后迅速被撤下。這種“人走茶涼”的做法,有點不厚道,用得著時捧上天,出了問題就一腳踢開。
況且,飛行員作為高技能、高責任職業群體,培養周期長、考核標準嚴苛,能夠晉升至機長崗位者,都是經歷過系統且高強度的專業訓練。在這樣的背景下,因為單一技術失誤導致的資質降級處理,是否存在評價機制失衡的爭議?
部分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民航業安全管理存在“重結果、輕過程”傾向,過度強調失誤的懲戒性后果,而對飛行員心理壓力疏導與職業發展支持不足。
我想起了“3·21”東航飛行事故,這個事故因民航局表示“不予公開調查進度情況”引發爭議。
兩起事件雖然性質不同,但都反映出民航系統在處理危機時的封閉態度。當張正平這樣的功勛飛行員要以副機長身份帶飛資歷尚淺的機長時,業內人士都明白其中的潛規則。同樣,當李某某因為操作失誤被“一擼到底”時,我們也能感受到這個行業內部的殘酷競爭與巨大壓力。
網友的評論令人心酸:“一個二級事件處罰卻把人往死里逼,這位猛士沒有讓無辜的乘客受難,他是真的英雄。”
這句話雖然極端,卻道出了很多飛行員的心聲。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民航飛行員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包括嚴格的考核制度、隨時可能被停飛的風險、長期的精神緊張。當這些壓力積累到臨界點,悲劇就可能發生。
李某某的悲劇不應該被簡單地歸因為“個人心理問題”,而是整個民航系統在飛行員培養、考核、心理疏導等方面的深層次問題。
一個健康的行業,不應該讓它的從業者感到走投無路;一個負責任的企業,也不應該在悲劇發生后忙著刪除正面報道。
建立更完善的心理干預機制、優化績效考核體系,加強行業信息透明度,才能避免類似悲劇的重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