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騎行圈,熱鬧得像個大型“凡爾賽現場,朋友圈里誰沒曬過一輛萬元級公路車,似乎低于5000都不好意思叫愛好,這風頭還能持續多久,答案其實已經寫在最近的價格表上,不夸張地說,一夜之間跌了3000的車比比皆是,滿地的五折甩賣,原本高高在上的品牌們,捷安特、美利達、崔克、閃電,通通加入了清倉大軍,原價買車的老哥,半個月發現自己虧了半臺,心情比騎車逆風還難受
這輪暴跌可不是單點爆發,放眼整個市場,庫存壓力堆得像山,捷安特、美利達的庫存過剩率一個40%、一個45%,車店倒閉潮接踵而至,曾經那些加價排隊提車的盛況,說白了就是疫情那波戶外流量紅利的后遺癥,騎行一夜爆紅,社交媒體上筆記飆到180萬篇、閱讀13億次,資本、品牌、新玩家們一窩蜂沖進來,產能翻倍,誰都覺得自己能分一杯羹,結果風口一過,流量換賽道,騎行圈直接被晾在了原地
問題來了,騎行圈到底是真的“火過,還是被中產和社交媒體吹起來的泡沫,答案恐怕得打一半折扣,疫情期間,大家憋瘋了,露營、滑雪、飛盤、騎行輪番上熱搜,買自行車成了某種身份符號,朋友圈一張騎行照,點贊比日常多一倍,門店老板都說,萬元車一年能賣五六百輛,排隊一個月很正常,這種熱鬧其實更像一場流量幻覺,熱潮一過,誰還真拿車當代步工具,買菜、通勤、拉貨才是大多數人的日常,騎行本質上還是個小眾圈層,遠沒到全民入坑的程度
現在的市場就像退潮后的海灘,誰在裸泳一目了然,產能拉滿的工廠,堆積如山的庫存,價格一路跳水,原來高冷的高端品牌都不得不放下身段,骨折價促銷成了主旋律,誰能想到,昨天還在朋友圈炫技的萬元車,今天直接腰斬,早買的網友只能自嘲一句“韭菜,那些曾經等半年提車的場景,仿佛上演了一場大型反差現場
但說到底,這波“擺爛并不全是壞事,行業洗牌,價格回歸理性,對真正懂行、愿意騎的用戶來說,其實是件好事,國產品牌幾年練兵,技術、體驗、性能都漲了不少水準,現在同樣的預算,能買到更靠譜也更好玩的車型,市場去泡沫之后,騎行才慢慢回到它該有的位置,不再是朋友圈的拍照道具,而是城市里真正的交通工具,是用來丈量街區、體驗生活節奏的伙伴
當然,這場暴跌對經銷商和早期入局者來說,傷害不小,門店虧本甩貨,庫存爛在手里,品牌之間的價格戰像踩踏比賽,誰也不敢先停手,有人說這是行業自食其果,誰讓之前盲目擴張、唯流量論帶來的后果一不小心全砸自己手里,但也不能只怪廠家,消費端的跟風心態同樣推了一把,熱度來了沖一圈,風頭一過就“點贊回懟,這波操作熟得都快成慣性反應了
想想看,體育圈里這種“流量幻覺其實不少,前幾年健身房火的時候,私教課搶到排隊,疫情一過關店如潮,滑雪、飛盤、露營,哪個不是一樣的套路,騎行也逃不掉這個宿命,真正沉下來做產品、做體驗的品牌,反而能留下來吃長期紅利,行業洗一遍,剩下的才是硬核玩家,泡沫破了,價值才顯出來
回頭看,這場騎行市場的暴跌,是一次集體“踩剎車,也是行業自我修復的信號,等風頭過后,誰還能堅持騎下去,誰還在不斷優化產品,誰能穩住服務和體驗,最終自然會被市場記住,畢竟,騎行不是一場秀,更不是短暫的流量狂歡,它是生活方式,是日常里那些自然而然的“慢時刻,不需要擺爛,也沒必要高舉高打,市場冷靜下來,反倒更有真正的生命力
所以結論很簡單,騎行圈的“幻覺散去,市場回到現實,泡沫破了,機會才剛剛開始,潮水退去,是時候考驗誰能真正留下,不追風、不擺爛,實實在在騎好每一公里,這才是騎行最該有的樣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