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9.3閱兵,想必大家的期待值已經拉滿。
在9.3紀念活動安排的發布會上,吳澤棵少將介紹,“我們在展示新一代傳統武器裝備的基礎上,也安排部分無人智能、水下作戰、網電攻防、高超聲速等新型作戰力量參閱”。
到底是什么樣的新型武器呢?讓我們試著解讀一下。
無人智能武器
無人智能化裝備具有不容易被發現、精確和可消耗等特點,且成本低,可大量使用,成為未來戰爭中備受重視的武器,也是非對稱作戰的理想選擇。
早在2024年11月珠海航展上,中國就展示了多種無人智能化裝備。
海上的“虎鯨”無人艇,滿載排水量約500噸,航速42節,續航能力超4000海里。作戰性能全面,可攜帶導彈和無人機,配備垂直發射系統。是遂行海上攻擊、防空、反潛和偵察等多重任務的“海上堡壘”。
“虎鯨”亮相珠海航展
陸地上的“機器狼”分隊,受“狼群”戰術的啟發,分為偵查探測“機器狼”、精確打擊“機器狼”、伴隨保障“機器狼”等,可以有效解決在城市市區、山地高原等復雜場景中通信能力差、突擊能力弱等問題。
機器狼
“九天”名稱來源于《孫子兵法》中的“善攻者,動之于九天”。“九天無人機”采用“無人機母艦+蜂群作戰”模式,能在瞬間釋放300架無人機,形成覆蓋方圓50公里的“蜂群打擊網”,使敵方的防空系統防不勝防。
九天無人機
水下作戰武器
傳統水下作戰,唱主角的是有人操縱的潛艇、水面艦船、反潛機等。
近年隨著智能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無人潛航器、無人水面艇、無人機等平臺的實戰化部署速度加快。
2023年2月中國在阿布扎比國際海事防務展上公開展出CSSC-705攻擊型無人潛航器。國外多家軍事網站將其稱為“全球第一款能攜帶魚雷的攻擊型無人潛艇”。它采用全電推進,總長30米,續航時間達100小時,可下潛至300米深度,能夠發射324毫米或533毫米制導魚雷,具備反潛和反艦雙重能力。
網電攻防武器
2019年的國慶閱兵中,受閱部隊中首次出現了信息作戰方隊,包括信號偵測、數據干擾作戰車組,它們搭載有各種樣式的天線和雷達,偵察干擾能力強,既能獨立制定作戰任務,又能支援戰略方向聯合作戰。
除了地面裝備,中國空軍殲-16D電子戰飛機、海軍殲-15D艦載電子戰飛機已經公開亮相。
殲-16D
2024年4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成立大會于在北京舉行。今年的“9.3”大閱兵也將是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等兵種首次亮相閱兵場,讓我們拭目以待。
高超聲速武器
高超聲速武器通常是指飛行速度超過5馬赫的武器,優勢在于探測難、預測難,甚至可以利用地球曲率的遮蔽效應隱藏自己不被發現。
在2019年國慶閱兵式上已經展示“東風-17”高超聲速導彈。速度超過10馬赫,因為錢學森彈道的設計,它不走“尋常路”,改變常規導彈的運動軌跡。有人說它也很好攔截,在終點等著就行了。
東風-17
另外,根據外媒報道,傳聞中的“東風-27”中遠程彈道導彈可能已經服役。它可以根據“買家”需要,配備高超聲速戰斗部、常規對地戰斗部、反艦戰斗部或核彈頭。傳說速度能超15馬赫,射程8000公里。今年閱兵會不會亮相,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