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冬,北京街頭氣溫已降至零度以下,一個男人低頭快步走著,身旁女人的手剛好搭上他的手背。
這一幕,成了男人此生最致命的時刻。
男人是黃維德,女人是還沒有離婚的伊能靜,就此,他們陷入了“牽手門”,風評瞬間差到了極致。
后來伊能靜再婚又翻紅,可是黃維德似乎有點慘,當時他正處在事業巔峰,誰知竟被一張牽手照推入深淵。
有人說,那是黃維德自作自受,也有人說,那是他人設翻車,但真相往往沒那么簡單。
01
黃維德出身富貴,可是在他18歲那年,因父親的生意失敗,他不得不放下少爺的驕傲。
為了養活一家人,他在酒吧駐唱,別人唱歌是興趣,他唱歌是生存。
大學時,他和朋友組了樂隊,白天上課,晚上巡演,壓根沒有閑錢請老師教樂器。
于是,黃維德自學五線譜,用二手錄音機反復倒帶,研究每一個節奏點。
他說話不多,演出完回到家,常常一個人坐在床沿上對著墻練習咬字,一句臺詞念幾十遍,只為了在試鏡時不露怯。
轉行做演員也是無奈。
當時,黃維德簽唱片公司出的EP沒人聽,銷售慘淡,公司內部搖頭說:“不紅也沒關系,你長得帥可以演戲。”
他點頭說行,就去演了,第一部《懷玉公主》沒火,卻給了他第一點信心。
真正讓他被市場注意到,是《京華煙云》,那個溫文儒雅、心懷大義的曾文清一出場,就讓觀眾記住了這張“有內容的臉”。
之后的《倩女幽魂》《青龍好漢》《紫藤戀》徹底打開了他的市場,片約開始接連不斷。
其實,壓根沒人知道他在片場有多刻苦。
背不熟臺詞就自罰重拍,請劇組老師幫他訓練口音,學普通話時,把自己的錄音帶帶回家,一遍遍聽錯誤發音,直到清晰標準為止。
他不是流量明星,但他走得扎實,他不靠緋聞,只靠作品說話。
02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一次牽手之后,一夜之間跌入谷底。
2008年,黃維德與伊能靜因拍戲認識,兩人私下相熟也不是什么秘密。
可那天北京街頭的一張牽手照,成了他被罵“第三者”的證據,網友蜂擁而至,罵他沒擔當、插足婚姻,甚至“道德敗壞”。
更尷尬的是,伊能靜當時是庾澄慶的妻子,還是一個孩子的母親。而黃維德,也有穩定交往的女友。
黃維德站出來回應,說是被設計,是經紀人一手炒作的假緋聞,他說他只是出于禮貌扶她過馬路,是對女性的基本尊重。
在道德輿論的風口浪尖,他的所有辯解都像是狡辯,而那張牽手照,成了他永遠洗不掉的標簽。
就算他當著媒體眼淚掉下來,說自己是無辜的,說自己是被出賣的,依舊沒人替他喊冤。
罵聲如潮,封殺如影隨形,之前本要和他合作的劇組紛紛解約,品牌方集體撤資,粉絲脫粉,演藝圈也對他諱莫如深。
而那邊的伊能靜,在經歷短暫沉寂后,卻轉身以高情商辣媽形象在綜藝翻紅。
她談育兒、聊婚姻,在節目中哭著講成長,觀眾買賬,品牌爭搶,她又成了知性女藝人的代言人。
03
曾有人感嘆,同樣一場緋聞,男女兩端的命運差別如此之大,可這背后,或許并非性別不公,而是公眾心中的偏見作祟。
一個男演員,一旦人設崩塌,幾乎沒有翻身機會,黃維德說過,事件后最難熬的不是被罵,而是沒人愿意再給他一個機會。
他也試圖復出,參演《新流星蝴蝶劍》《三國演義》,都反響平平。
后來又在《瑯琊榜》中飾演“夏江”,終于有些許熱度,可卻再也回不到從前。
他不是沒演技,而是觀眾不再記得他的好,只記得那張照片。
近年,他悄悄開了短視頻賬號,拍段子、聊演戲、教發聲,卻沒有多少人關注。
他不去綜藝,不再高調,也不談過往,就像一個退居二線的老將,在角落里默默地繼續熱愛。
更諷刺的是,那場風波的真相,最后被媒體扒出,是公司為了制造話題、抬高藝人價格,指使記者偷拍,精心安排的“過馬路牽手”戲碼。
可這真相來得太晚了。
觀眾已經不在意過程,只關心結果,他的失敗已經被寫入網絡詞條,而伊能靜的新婚與幸福,早已占據熱搜榜單。
04
有人問,黃維德到底錯在哪里?如果真相如他所說,那他錯在太天真。
娛樂圈不是講情義的地方,它講流量、講熱度、講資本博弈的勝負。而他不過是個太過認真的演員,以為只要演好戲,就能走下去。
可現實告訴他,觀眾要的不是你多努力,而是你多干凈。一旦沾上緋聞,不管真假,你都要背鍋。
這或許就是娛樂圈的殘酷,你的所有努力,可能抵不過一次牽手。
黃維德曾說,他不是不恨,只是不想再追究了,他沒選擇曝光經紀人,也沒繼續炒作。
而伊能靜離婚后,又嫁給了秦昊,家庭幸福,還把自己打造得越來越完美。
一個從風波中脫身,一個卻始終被困在原地,這就是現實,不公平卻真實。
所以說,那一次牽手,對黃維德而言,是人生的拐點,是事業的分水嶺,是命運不容辯解的拷問。
可他依然還在堅持做自己,哪怕沒人關注,哪怕舞臺變小,他依舊沒有放棄。
這才是最值得尊重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