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金融監管支局創新重構企業服務生態體系
“信用+數智金融”融合破解“小微”融資痛點
2024年至今全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85.36億元,信用貸款占比提升至31.3%,惠及企業超1500家......7月3日,記者從方城金融監管支局了解到,在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與普惠金融深化發展的雙重驅動下,該支局充分發揮基層監管支局“末梢神經”作用,深度融合小微融協機制,以“信用+數智金融”為核心引擎,系統性重構企業服務生態體系,上演了一場破冰小微企業融資困局的精彩實踐。
多維協同,小微融協織密服務網絡
小微融協機制作為貫穿全鏈條的協同樞紐,由該支局牽頭,聯合縣發改委、金融機構、行業協會及小微企業代表組建常態化協作平臺。依托屬地優勢,通過“網格化”走訪精準摸排企業需求,定期召開小微融資協調會,推動政銀企信息互通、訴求共商、難題聯解。在此基礎上,創新構建“三維一體”“四化協同”“三鏈融合”工作體系,形成“需求收集-方案定制-服務落地-反饋優化”的閉環服務機制。
立柱架梁,三維體系構建信用大廈
該支局在實踐中構建三維一體信用融資體系,筑牢服務根基。數據治理體系:聯動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建立縣域企業信用數據共享池,通過“人工核驗+智能篩查”雙重機制,整合企業納稅、用工、經營等12類核心數據。產品創新體系:聚焦小微企業“短、頻、急”融資需求,引導金融機構開發“小微信易貸”“納稅信用貸”等特色產品。如為初創期企業提供知識產權質押貸,為成長期企業匹配供應鏈金融產品。服務保障體系:借助小微融協機制,該支局牽頭成立信用融資服務中心,建立線上線下融合服務模式。線上搭建融資服務平臺,實現業務申請、審批、放款全流程線上化;線下組建專業服務團隊,提供政策咨詢、融資對接等“一站式”服務。
提質增效,四化平臺釋放數字動能
該支局還積極打造四化協同數字服務平臺,提升服務效能。服務集成化:整合銀行、保險等30余家金融機構資源,在數字平臺開設“小微融資超市”,企業可在線對比產品、一鍵申請。審批智能化:引入智能風控模型,對企業信用數據進行實時評分,將傳統貸款審批周期從15天壓縮至48小時。政策性擔保數字化:將擔保業務納入數字平臺,實現線上反擔保登記、風險評估。通過小微融協機制,協調擔保機構降低小微企業擔保費率至1%以下,有效減輕企業負擔。修復便捷化:開通線上信用修復通道,企業提交材料后,聯合相關部門3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幫助企業快速恢復信用,重獲融資資格。
精準滴灌,三鏈融合澆灌發展沃土
該支局還實施三鏈融合賦能工程,釋放服務效能。產業鏈金融:以方城金融監管支局為紐帶,圍繞縣域主導產業,推動核心企業與上下游小微企業建立信用互認機制。例如,在食品加工產業鏈中,通過“核心企業擔保+訂單數據增信”模式,為20余家供應商發放供應鏈貸款超5000萬元。鄉村振興鏈:聯合縣發改委等部門,督促鄉鎮政府將信用體系延伸至農村,創新“整村授信+特色產業貸”模式。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農擔貸”“電商助農貸”等產品,助力鄉村產業發展。監管聯動鏈:建立“監管支局+金融機構+行業協會”風險聯防機制,共享企業異常經營、信用違約等信息,通過小微融協平臺,聯合開展風險排查,截至目前累計化解企業流動性風險事件12起。
春華秋實,生態重構結出三重碩果
融資規模倍增,破解企業融資難題。2024年至今全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85.36億元,同比增長30.5%,信用貸款占比提升至31.3%,惠及企業超1500家,平均融資成本下降0.8個百分點。
經濟活力迸發,激發市場主體潛力。目前,該縣經濟活力迸發,帶動市場主體年均新增14%,規上工業企業產值增長18%,特色產業集群帶動就業超1.3萬人,農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產值突破百億,獲評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縣域經濟韌性顯著增強。
治理效能提升,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方城縣域綜合信用指數躍居全省第3位,榮獲“中國營商環境創新示范縣”稱號,同時金融機構新增貸款不良率下降至1.02%,銀企互信水平顯著提升。
“我們探索的不僅是機制創新,也是在探索更具質效縣域金融生態的重構。”該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實踐表明,通過小微融協機制與“信用+數智金融”深度融合,可以更有效充分發揮監管支局基層服務優勢,能夠有效推動縣域金融服務生態從“分散供給”向“精準賦能”轉變,為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提供了可復制的"方城方案"。全媒體記者 曹立峰 通訊員 張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