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會展經濟加速重構的當下,中國作為全球MICE(商務會獎旅游)市場的核心增長極與新加坡的戰略聯動愈發緊密。在新加坡“旅游業2040”戰略中,MICE產業的三倍增長目標不僅錨定自身樞紐優勢,更深度呼應中國企業出海浪潮與商務活動國際化需求。這一戰略布局以新中兩國經貿往來為基底:依托中新建交35周年,互免簽證政策紅利及2024年超300萬中國旅客的流量基礎,新加坡正將自身打造成連接中國與亞太市場的會展價值樞紐,通過"雙向賦能"模式構建集產業對接、創新協同、可持續發展于一體的商旅生態系統。
愿景引領:從目標藍圖到落地實踐
在新加坡旅游局發布的“旅游業2040”戰略框架中,MICE產業被確立為驅動文旅經濟結構性增長的關鍵支點。根據規劃,新加坡將通過三大實施支柱推進戰略落地:在需求端聚焦高增長領域市場培育,供給端構建多元化旅游產品體系,產業端推動數字化與可持續發展轉型。數據顯示,MICE旅客人均消費額達普通游客的1.7-2倍,而新加坡設定“2040年MICE旅游收入較當前增長三倍”的量化目標,正依托亞太商業樞紐區位,在全球會展經濟格局重構期的戰略布局。通過整合會展產業鏈資源,新加坡正將MICE活動與產業對接、創新孵化形成協同效應,逐步建立以商務活動為核心的文旅經濟價值體系。
“這一目標的設定,本質上是新加坡城市發展愿景的延伸。”新加坡旅游局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兼執行署長潘政志指出,新加坡致力于成為“世界級目的地、活力家園、全球創新之都”,MICE產業正是串聯這三大愿景的核心紐帶。他進一步解釋,“通過舉辦高規格的國際會議、行業論壇和展覽,我們不僅能吸引全球商業領袖和專業人才,更能深化與科技、可持續發展、醫療保健等戰略領域的產業聯動,形成產業生態的良性循環。”
新加坡旅游局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兼執行署長潘政志
為將愿景轉化為現實,新加坡正從空間布局、設施升級、服務創新三個維度展開立體化戰略部署。在空間規劃上,市中心新MICE中心的開發計劃將整合現有交通樞紐(如濱海灣區域)與會展設施,連接濱海灣花園、烏節路等標志性景點與熱門區域,形成“1小時商務生活圈”,滿足“Bleisure”(商務休閑)客群的復合需求。此外,新加坡超7.3萬間多元化酒店客房,結合今年開放的萬態亞洲雨林探險園等新景點,迪士尼郵輪的引入以及樟宜機場第五航站樓的規劃布局,共同構建了商務與休閑深度融合的體驗。據新加坡旅游局數據,新加坡酒店客房總數達7.3萬間,適配MICE客群長周期停留需求。“年輕商務客群尤其喜歡濱海灣花園、創意藝術中心Gateway Theatre等非常規場地的‘景點+MICE活動’模式。”潘政志分析道,“這些場景不僅滿足他們對新鮮體驗的追求,更能夠通過社交媒體形成‘打卡-分享-引流’的傳播效應,為商務活動帶來額外的品牌曝光。”
硬件設施的迭代升級是另一大重點。事實上,新加坡持續打造具有品牌吸引力的景點矩陣:今年7月煥新開放的新加坡海洋生態館,2027年即將亮相的保時捷體驗中心和全新科學中心,以及正在推進的濱海灣金沙第二階段升級項目,均為商務活動提供了特色的配套場景。酒店業則通過多元化布局滿足細分需求,新加坡馨樂庭科學園公寓酒店、萬態雨林悅榕莊等新開業項目,與即將登場的Mama Shelter精品酒店形成梯度供給,覆蓋高端會議、獎勵旅游到中小型論壇的不同客群。
在服務創新層面,新加坡依托全球頂尖的交通網絡構建“無縫連接”體驗。據悉,樟宜機場第五航站樓已于2025年動工,未來將進一步提升國際中轉效率,配合“過境旅客體驗提升計劃",通過商業聯動和城市短途游吸引更多商務客停留。潘政志特別指出,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的“智薈新加坡”(Meet SG)微信小程序,已成為會展組織者的重要工具:"這個數字化平臺提供從場地預訂、行程規劃到實時資訊的一站式服務,尤其適合中國企業的跨境活動策劃,展現了我們對本地化服務的理解。”
雙向賦能:新加坡深耕中國MICE市場策略
2025年,正值中新建交35周年之際,新加坡通過“雙向賦能”策略深化中國MICE市場布局。一方面憑借區位聯通性、產業創新性、設施可持續性三大核心優勢及穩定制度環境,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會展場地、技術支持、綠色認證等系統性服務;另一方面依托中國市場的商務活動需求,持續鞏固亞太地區會展樞紐地位。中國市場是新加坡最大的客源地,隨著2025年“第二屆出海全球峰會”等大型活動的落地,進一步強化其鏈接中外產業資源的平臺功能,形成區域會展經濟生態的雙向促進。
作為連接全球與亞洲的重要商業樞紐,新加坡MICE業務的優勢在于聯通性——憑借亞太地區門戶地位,2024年吸引超過300萬中國旅客,互免簽證政策進一步提升商務出行便利度。“70%的華人人口構成形成天然華語文化基礎,本地業者可精準理解中國客戶需求。”潘政志指出,“加上互免簽證政策的推動,我們通過‘新加坡會展旅游優勢計劃(SMAP)'‘惠聚獅城全球計劃(INSPIRE Global)’等政策,吸引了‘第二屆出海全球峰會’‘國際產業合作大會’等大型行業活動在2025年落地,進一步鞏固了作為全球最佳會展城市的地位。”
對于中國企業而言,新MICE中心的規劃意味著活動組織的時間與人力成本將大幅降低。潘政志解讀道,“通過整合市區會展場所、交通設施與景點,我們旨在構建‘會展-交通-服務’一體化生態,配合‘1小時商務生活圈’,參會者能在商務會議與休閑體驗之間無縫切換,這正是Bleisure客群最看重的核心價值。”他同時提到,新加坡對引入中國特色商業元素持開放態度,本地MICE產業已積累豐富經驗,能為中國企業的盛大開幕活動、文化主題展覽等提供定制化支持。
創新性是新加坡區別于其他會展城市的核心標識。作為全球創新指數常年位居前列的經濟體,新加坡匯聚了生物醫藥、綠色科技、數字經濟等領域的頂尖企業和研究機構。潘政志表示,“中國企業在新加坡舉辦會議時,不僅能使用濱海灣金沙的虛擬會議演播室、AI智能匹配系統等創新技術,更能借助新加坡國立大學等機構的資源,策劃技術對接會、創新孵化營等深度活動。例如2024年的全球新能源汽車合作發展論壇,就通過融入本地創新元素,成為行業標準共建的重要平臺。”
同時,在可持續性成為全球共識的背景下,新加坡率先構建綠色會展標準。從濱海灣金沙的太陽能屋頂,到新MICE中心的低碳建筑設計,再到會議期間的碳中和認證服務,新加坡將ESG理念貫穿會展產業鏈。“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在出海時關注可持續發展目標,而新加坡的綠色會展設施和全流程碳中和服務,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潘政志舉例道,“谷歌、微軟等跨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峰會選擇新加坡,正是看中我們在綠色會展領域的布局。”
面對亞太區MICE市場的競爭,潘政志強調新加坡的差異化優勢:“除了聯通性、創新性、可持續性三大核心優勢,新加坡穩定透明的政府治理、法治體系,也是企業選擇我們的重要原因。這種‘信任與安全'的城市品牌,讓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安利(中國)領導力研討會等活動持續落地。”
展望2025-2027年的短期目標,潘政志表示新加坡旅游局將聚焦三大方向:“首先是提升中國MICE客群規模,借企業出海機遇推動高端、大型活動落地;其次是深化與中國行業協會的合作,通過拓展與中國行業協會的合作伙伴關系,將新加坡打造成亞太地區行業交流的核心樞紐;最后是持續創新產品,優化‘景點+MICE’、‘Bleisure’等特色模式,開發更多定制化產品,滿足中國企業多樣化、品質化的會獎需求。”
結語:新加坡通過整合核心資源構建服務中國企業的會展生態,中國市場以流量和活動支撐新加坡樞紐功能。這種基于政策、市場與產業優勢的協同,既體現于大型活動落地,也通過基礎設施升級形成雙向支撐。也許,隨著新加坡相關戰略推進,雙方功能性互補將進一步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