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川普總統(tǒng)的“大而美法案”(OneBig Beautiful Bill Act)在參議院艱難闖關,最終以51:50投票通過了。因為參議院對眾議院此前通過的版本進行了較大修改,因此必須由眾議院對新版本進行重新表決。但預計在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通過問題不大。若眾議院通過,法案將提交川普總統(tǒng)簽字生效。這部在美麗國內引發(fā)了廣泛而激烈爭論的法案,是川普2.0時代最重要的法案,將對美麗國社會以及全球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本文試圖對該法案內容、支持者意見、反對者意見、川普曾經的親密盟友馬斯克的反對意見、以及該法案對東大國和全球影響做一個全面的分析和梳理,以供讀者參考。
一、法案的主要內容
以下是美國“大而美法案”(OneBig Beautiful Bill Act)的核心條款及內容,基于其參議院通過版本(2025年7月1日)綜合整理:
1、稅收政策調整
(1)延續(xù)特朗普2017年減稅政策
永久延長《減稅與就業(yè)法案》(TCJA)中的企業(yè)所得稅減免條款,將企業(yè)稅率鎖定在21%。永久提高遺產稅和贈與稅免稅額至1500萬美元(未來按通脹調整),并擴大州和地方稅(SALT)扣除上限至4萬美元。
(2)新增個人減稅措施
取消小費與加班工資稅:服務業(yè)從業(yè)者的加班費和小費收入免征聯(lián)邦稅。
汽車貸款利息扣除:允許納稅人扣除購買美國制造汽車的貸款利息。
兒童稅收優(yōu)惠:設立“特朗普儲蓄賬戶”,為新生兒及18歲以下兒童提供專項稅收補貼。
(3)企業(yè)投資激勵
允許企業(yè)對境內新建或購置的生產設備進行一次性稅收抵扣,降低制造業(yè)擴張成本。
將中小企業(yè)合格業(yè)務收入的扣除比例從20%提升至23%。
2、社會福利改革
(1)削減醫(yī)療補助(Medicaid)
未來十年削減近萬億美元資金,提高申領門檻:19-64歲身體健全者需每月工作80小時,否則失去資格。
禁止各州為無證移民提供醫(yī)療補助,并每6個月審查受助人資格。
(2)收緊食品援助(SNAP)
將獲取食物券的年齡門檻從54歲提高至64歲,預計削減2300億美元支出。
要求各州從2028年起承擔至少5%的食品援助成本。
(3)其他福利限制
改革學生貸款政策,減少聯(lián)邦援助額度,要求低收入群體通過工作換取福利。
禁止向提供墮胎或性別轉換護理的非營利機構撥款。
3、國防與邊境安全
(1)軍費擴張
新增1500億美元國防預算,重點發(fā)展導彈防御系統(tǒng)和艦船建造。
(2)邊境執(zhí)法強化
撥款1600億美元用于修建邊境墻、升級拘留設施及新增18萬執(zhí)法人員。
對尋求庇護者收取1000美元申請費,并對移民僑匯征收1%“匯款稅”(低于眾議院原定的3.5%)。
4、能源政策轉向
(1)取消清潔能源補貼
終止電動汽車7500美元稅收抵免,2025年9月30日起生效。
限制風能和太陽能稅收抵免:僅2027年底前投產的項目可享受優(yōu)惠,2031年起取消核電稅收支持。
(2)傳統(tǒng)能源優(yōu)先
解除海上鉆探限制,擴大石油、天然氣開采,目標十年內原油日產量增加300萬桶。
5、財政與債務管理
(1)提高債務上限
將聯(lián)邦債務上限提高5萬億美元(參議院版本),為歷史最大增幅。
(2)赤字影響
國會預算辦公室(CBO)評估:未來十年國家債務將增加3.3萬億美元,債務/GDP比率從122%升至125%以上。
6、其他關鍵條款
(1)貿易與外資限制
取消800美元以下我國包裹免稅政策(小額豁免規(guī)則),打擊低價商品進口。
禁止與我國有關聯(lián)的企業(yè)(如中資持股≥25%)獲得清潔能源稅收抵免;限制使用我國材料的清潔能源項目(如太陽能電廠我國材料占比>60%則無資格)。
(2)人工智能監(jiān)管豁免
禁止各州未來十年內執(zhí)行AI監(jiān)管法律,為科技公司創(chuàng)造寬松環(huán)境。
7、總結
“大而美法案”本質是共和黨財稅議程的集大成者:
(1)短期刺激:通過減稅提振企業(yè)投資與消費,延續(xù)“川普經濟學”;
(2)長期風險:債務激增(+5萬億上限)、社會福利削減(1200萬人失醫(yī)保)、綠色產業(yè)倒退(取消電動車補貼);
(3)爭議焦點:被批“劫貧濟富”(高收入群體獲2/3減稅紅利),且依賴關稅填補赤字缺口。
二、法案支持者的意見
1、經濟刺激:釋放市場活力與就業(yè)增長
(1)延續(xù)減稅紅利,提振企業(yè)投資
企業(yè)稅率鎖定21%:支持者認為延續(xù)特朗普2017年減稅政策(TCJA)可穩(wěn)定企業(yè)預期,降低運營成本,刺激資本支出和就業(yè)創(chuàng)造。美國銀行家協(xié)會指出,這為制造業(yè)回流提供“急需的稅收減免”,預計未來五年新增200萬個崗位。
中小企業(yè)稅收優(yōu)惠:將合格業(yè)務收入扣除比例從20%提升至23%,支持者稱此舉直接惠及占美國企業(yè)90%的中小企業(yè),增強其抗風險能力和擴張意愿。
(2)個人減稅擴大消費能力
勞動所得免稅:加班費和小費免稅政策被視作對服務業(yè)勞動者的定向激勵,預計使2600萬餐飲、零售從業(yè)者年均增收1800美元,拉動消費需求。
購車利息抵扣:允許扣除購買美國制造汽車的貸款利息,支持者稱既刺激本土汽車銷量(預估年增12%),又強化“愛國消費”情緒。
2、財政紀律:赤字可控與債務合理化
(1)“當前政策基線”下的赤字削減論
共和黨議員(如林賽·格雷厄姆)引用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當前政策基線”測算,聲稱法案通過節(jié)省5000億美元支出。其邏輯是:若放任TCJA減稅政策到期,財政缺口更大;而新法案整合支出削減,實際改善長期財政狀況。
財長斯科特·貝森特強調,關稅收入(如對華商品加征50%關稅)將填補60%減稅缺口,避免完全依賴債務擴張。
(2)債務上限提高的“必要妥協(xié)”
支持者辯稱,5萬億美元債務上限提升是短期“過渡性措施”,為經濟轉型提供緩沖期。野村證券經濟學家David Seif指出,若不提高上限,2026年到期稅改條款將引發(fā)家庭消費驟降1.2萬億美元,法案實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3、國家安全與產業(yè)自主
(1)強化國防與邊境安全的“硬投入”
新增1500億美元國防預算(導彈防御、艦船建造)被視作應對“中俄挑戰(zhàn)”的必要投資。支持者稱此舉可維持美軍技術代差優(yōu)勢,同時創(chuàng)造35萬個軍工供應鏈崗位。
1600億美元邊境墻撥款和18萬執(zhí)法人員擴編,支持者認為能遏制非法移民潮,保護本土低技能勞動者就業(yè)。
(2)能源獨立與傳統(tǒng)產業(yè)保護
取消電動車稅收抵免(2025年9月生效)和限制風光補貼,支持者認為是對拜登“過度干預能源市場”的修正。頁巖油日產量增300萬桶的計劃,被宣傳為降低歐洲能源危機沖擊、鞏固美國“能源霸權”的關鍵。
傳統(tǒng)能源補貼(如煤炭)則被定義為“保障基荷電網穩(wěn)定”和防止去工業(yè)化地區(qū)失業(yè)率飆升的緩沖措施。
4、社會政策:效率優(yōu)先與制度優(yōu)化
(1)福利改革“激勵勞動而非養(yǎng)懶漢”
提高醫(yī)療補助(Medicaid)領取門檻(需月工作80小時)和食品券年齡限制(54歲→64歲),支持者稱可減少福利依賴,推動460萬身體健全者重返勞動力市場。
財長貝森特辯稱,醫(yī)療補助“僅削減欺詐和浪費部分”,核心群體保障不受影響。
(2)財富傳承與家族企業(yè)保護
遺產稅免稅額翻倍至2584萬美元,支持者強調此舉保護家族農場和中小企業(yè)免于因繼承稅被迫拆分,維持經濟活力。稅務基金會稱其為“代際公平的體現(xiàn)”。
5、全球競爭:重塑美國經濟領導力
(1)制造業(yè)回流與供應鏈安全
企業(yè)設備投資一次性抵稅政策,支持者預計吸引3000億美元資本回流。配合對華“脫鉤”條款(如限制我國材料占比>60%的清潔能源項目),稱可重建本土芯片、電池產業(yè)鏈。
摩根士丹利報告稱,減稅+關稅組合將使美國制造業(yè)成本低于我國長三角地區(qū),扭轉“產業(yè)空心化”。
(2)美元霸權捍衛(wèi)論
盡管法案推高債務,但支持者援引花旗報告稱,短期內不會觸發(fā)“債券義勇軍時刻”(即投資者拋售美債),因美國軍事和科技霸權仍支撐美元信用。他們認為,中俄“去美元化”嘗試不足為懼。
6、總結:支持者的核心理念總結
三、法案反對者的意見
1、財政可持續(xù)性質疑:債務炸彈與赤字謊言
(1)債務風險不可承受
3.3萬億美元新增赤字:國會預算辦公室(CBO)測算,法案未來十年將推高美國國債3.3萬億美元,債務/GDP比率從122%升至125%以上,利息支出2034年或吞噬GDP的4.5%。
“財政鷹派”共和黨人的反叛:參議員蘭德·保羅(Rand Paul)直言“為美國人民而戰(zhàn),反對失控的債務”,批評提高5萬億美元債務上限是“透支子孫未來的賭博”。
(2)減稅自償性遭反對
僅22%成本可被經濟增長覆蓋:白宮宣稱減稅將刺激增長并降低債務,但CBO駁斥稱經濟增長僅能抵消22%的減稅成本,剩余78%依賴債務擴張。
關稅填補漏洞的幻想:財長貝森特稱“對華關稅填補60%減稅缺口”,但耶魯大學研究指出關稅推高物價2.3%,每個家庭年均損失3800美元購買力,實質是“中產補貼富豪”。
2、社會公平批判:系統(tǒng)性“劫貧濟富”
(1)福利削減的生存危機
1200萬人失去醫(yī)保:CBO預測醫(yī)療補助(Medicaid)資格收緊將致2034年超1200萬人失去醫(yī)保,北卡羅來納州60萬人、緬因州40萬人面臨醫(yī)療資源斷供。
食品券削減加劇饑餓:補充營養(yǎng)援助計劃(SNAP)支出削減,60萬家庭月均補助減少100美元,“糧食研究與行動中心”警告“更多人將挨餓”。
(2)財富分配失衡
民主黨定性“反派羅賓漢”:參議員伯尼·桑德斯斥其為“給億萬富豪階層的禮物”,舒默批評“從窮人手中奪走數千億,塞進富人口袋”。
3、經濟與產業(yè)政策爭議
(1)新能源產業(yè)遭重創(chuàng)
電動汽車補貼取消:2025年9月30日起終止7500美元稅收抵免,特斯拉等車企年損12億美元,美國電動車份額或從15%暴跌至9%。
綠色技術標準主導權喪失:限制風能、太陽能稅收抵免(僅2027年前項目有效),我國光伏企業(yè)全球份額升至85%,美國退出氣候領導權。
(2)外資撤離與就業(yè)威脅
“資本稅”條款(第899條):擬對外國投資者征收20%附加稅,全球商業(yè)聯(lián)盟警告或致840萬崗位流失,殼牌、豐田等70家企業(yè)聯(lián)合游說抵制。
供應鏈近岸化悖論:摩根士丹利指制造業(yè)回流需3000億美元資本,但高關稅推升本土生產成本,削弱出口競爭力。
4、政治程序與立法正當性質疑
(1)“馬拉松式”投票的民主缺陷
程序暴力:民主黨強制宣讀940頁法案(耗時16小時),共和黨為湊票臨時追加500億農村醫(yī)療基金,阿拉斯加參議員穆爾科斯基坦言“這是痛苦的趕工,非審慎立法”。
民意背離:福克斯民調顯示僅38%民眾支持法案,59%反對;共和黨議員奇普·羅伊斥責“無視37萬億國債,用基線把戲欺騙選民”。
(2)黨內分裂與代價轉嫁
共和黨“叛逃者”遭清算:蒂利斯(TomTillis)因反對醫(yī)療條款放棄連任,特朗普威脅“找人替代他”;馬斯克揚言讓支持法案議員“輸掉初選”。
環(huán)境責任代際轉移:削減清潔能源補貼助長傳統(tǒng)油氣開采,碳排放成本由后代承擔,被批“犧牲未來換短期利益”。
5、反對者構成與核心邏輯
6、總結:反對者的深層憂慮
(1)財政不可持續(xù):債務擴張透支國家信用,美元指數跌至2022年新低,恐引發(fā)全球金融海嘯。
(2)社會撕裂加速:底層年均損失700 vs 頂層獲利11.8萬,階層對立激化。
(3)產業(yè)路徑錯誤:傳統(tǒng)能源補貼與綠色技術倒退,削弱美國長期競爭力。
(4)代際公平破產:當代減稅紅利由未來世代背負債務與環(huán)境成本。
四、馬斯克為什么反對法案
1、經濟利益沖突:特斯拉等核心業(yè)務直接受損
(1)取消電動汽車稅收抵免
法案終止拜登時期推出的每輛車最高7,500美元的電動汽車稅收抵免,2025年9月30日生效。摩根大通分析指出,此舉將導致特斯拉年損失約12億美元,削弱其價格競爭力。美國電動車市場份額預計從原15%降至9%-12%,直接沖擊特斯拉銷量。
(2)新能源產業(yè)補貼全面退坡
法案限制風能、太陽能稅收抵免(僅2027年底前投產項目有效),并取消核電支持政策。馬斯克認為這是“給夕陽產業(yè)(傳統(tǒng)能源)施舍,卻犧牲未來產業(yè)”,阻礙美國能源轉型,打擊其旗下SolarCity等清潔能源布局。
2、財政理念沖突:債務擴張違背長期主張
(1)債務上限飆升觸發(fā)財政風險
法案將聯(lián)邦債務上限提高5萬億美元(歷史最大增幅),預計未來十年國債增加3.3萬億-3.8萬億美元,債務/GDP比率從122%升至132%。馬斯克多次警告“美國將因赤字破產”,稱此舉是“被債務奴役的快車道”。
(2)削弱其“政府效率部”改革努力
馬斯克曾任特朗普政府“政府效率部”(DOGE)負責人,主導削減財政浪費。法案擴大赤字與其主張背道而馳,他直言“破壞了團隊所有減支努力”,并諷刺法案“要么‘大’要么‘美’,難以兼得”。
3、產業(yè)政策分歧:打擊創(chuàng)新與長期競爭力
(1)扭曲市場信號與資本配置
馬斯克批評法案通過補貼傳統(tǒng)能源(如頁巖油、煤炭)和國防工業(yè),扭曲企業(yè)家精神,迫使資源流向政治偏好領域而非真實需求。新能源技術投資受壓制,阻礙特斯拉等企業(yè)在電池、太陽能領域的創(chuàng)新。
(2)違背“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理念
馬斯克倡導企業(yè)需平衡股東、社會與環(huán)境利益(如特斯拉開源專利、SpaceX降低成本),而法案體現(xiàn)的“股東優(yōu)先”邏輯(減稅收益主要用于股票回購)加劇貧富分化。他指責稅改“最大贏家是華爾街,非創(chuàng)新產業(yè)”。
4、政治博弈動機:分化共和黨與謀建新黨
(1)威脅共和黨議員選舉前景
馬斯克在社交媒體發(fā)布AI生成海報,警告支持法案的共和黨人:“任何承諾減支卻支持此案者,將在2026年中期選舉初選中‘上榜’”。此舉旨在分化共和黨溫和派,迫使部分議員倒戈。
(2)籌建“美國黨”擴大政治影響力
宣稱若法案通過,“美國黨將于第二天成立”,提供兩黨之外的“真正替代方案”。此舉既回應民眾對傳統(tǒng)政黨不滿,也為馬斯克布局政策話語權,保護企業(yè)利益。
5、與特朗普關系惡化:從盟友到公開決裂
(1)政策合作基礎崩塌
馬斯克曾支持特朗普競選并出任DOGE負責人,但減稅法案成為關系轉折點。特朗普指責其“因撤銷電動車強制令而瘋狂”,并威脅調查其“獲取的巨額補貼”;馬斯克則回擊法案“令人作嘔”,支持者“可恥”。
(2)個人立場與政府路線沖突
馬斯克主張“技術驅動增長”,反對以債務擴張維系傳統(tǒng)產業(yè);特朗普則堅持“關稅+減稅”保護主義。理念差異導致馬斯克5月底離職,矛盾公開化。
6、總結:止損、理念與權力的三重博弈
(1)止損層面:新能源補貼取消直接威脅特斯拉盈利,年損12億美元需緊急對沖;
(2)理念層面:債務擴張違背財政保守主義,產業(yè)補貼扭曲創(chuàng)新生態(tài);
(3)權力層面:以“建新黨”為籌碼,爭奪政策主導權,重塑共和黨力量版圖。
五、法案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影響
1、全球經濟與金融格局的重構
(1)美元信用弱化與貨幣體系動蕩
債務風險沖擊美元地位:法案將聯(lián)邦債務上限提高5萬億美元,未來十年凈增赤字3.3萬億美元,債務/GDP比率從122%升至125%以上。國會預算辦公室(CBO)警告,利息支出2034年或吞噬GDP的4.5%,引發(fā)穆迪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Aa1),美元指數跌至2022年以來最低點。
新興市場資本外流壓力:美債收益率飆升(十年期突破5.1%)吸引全球資本回流美國,導致新興市場股市、債市資金外流。例如,東南亞國家面臨貨幣貶值風險,外儲消耗加劇。
(2)貿易保護主義蔓延
關稅連鎖反應:法案疊加特朗普對華商品加征50%關稅(如半導體),推高全球進口成本。歐盟、日本等被迫跟進保護性關稅,例如歐盟計劃對美出口鋼鐵征收報復性關稅,全球貿易成本或上升2.3%(耶魯大學研究)。
供應鏈“近岸化”加速:制造業(yè)回流政策(企業(yè)所得稅降至20%+設備投資抵稅)吸引3000億美元資本返美。墨西哥、越南承接轉移訂單,但長期依賴美國市場的國家(如孟加拉國紡織業(yè))面臨訂單流失。
2、全球產業(yè)鏈與貿易秩序的重構
(1)制造業(yè)競爭格局分化
技術封鎖與創(chuàng)新競賽:法案禁止與東大國關聯(lián)企業(yè)(中資持股≥25%)獲取清潔能源補貼,且技術許可協(xié)議超100萬美元即喪失補貼資格。迫使歐洲企業(yè)切斷與東大國技術合作,加速歐盟“芯片法案”投入(430億歐元補貼本土芯片廠)。
新興市場“迂回出口”機遇:東南亞、墨西哥成規(guī)避關稅跳板。例如,國軒高科在摩洛哥建廠借自貿協(xié)定對美出口電池,比亞迪泰國工廠對美出口增40%。
(2)能源與資源市場波動
傳統(tǒng)能源價格下行:美國解除海上鉆禁,原油日產量增300萬桶,壓低全球油價。OPEC+被迫延長減產,俄羅斯、沙特財政壓力加劇。
綠色技術標準爭奪:取消電動車稅收抵免(2025年9月30日生效)使美國電動車份額降至9%-12%,東大國光伏企業(yè)全球份額升至85%,主導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標準制定。歐盟加速氫能補貼應對中美真空。
3、綠色能源與氣候治理的變局
(1)氣候領導權轉移
美國退出治理責任:法案廢除拜登《通脹削減法案》的清潔能源補貼,退出《巴黎協(xié)定》執(zhí)行機制。全球碳減排壓力轉向中歐,東大國被迫承擔更多氣候外交成本,但借機推廣“光伏+治沙”模式至“一帶一路”國家。
綠色產業(yè)技術替代:美國風能、核電補貼終止(2027/2031年)導致氫能項目停滯,德國西門子、丹麥維斯塔斯搶占風電市場空缺,東大國寧德時代電池技術出口增25%。
(2)環(huán)境成本轉嫁爭議
高碳產業(yè)回潮風險:頁巖油、煤炭獲隱性補貼,削弱全球碳中和共識。印度、印尼推遲煤電退役計劃,加劇碳排放博弈。
4、地緣政治與國際治理的挑戰(zhàn)
(1)單邊主義沖擊多邊體系
“美國優(yōu)先”政策效仿:法案鼓勵各國效仿本國優(yōu)先策略,例如巴西提議對進口電子品加稅30%,印度提高IT產品關稅,WTO爭端解決機制癱瘓風險上升。
安全聯(lián)盟經費壓力:法案增1500億美元國防預算,要求北約國家將軍費提至GDP的5%。德國、法國抗議“財政勒索”,北約內部裂痕加深。
(2)社會不平等全球傳導
福利削減的示范效應:美國收緊醫(yī)療補助和食品券(860萬人失醫(yī)保),英國保守黨擬效仿“工作換福利”條款,引發(fā)歐盟勞工組織抗議。
5、總結:影響矩陣與各國應對策略預測
六、法案對東大國的影響(此部分內容略)
您對“大而美方案”有何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