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中講:“父母慈,子女孝,家庭和睦,方是人間至味。”可現實里,并非所有家庭都能順遂圓滿。
人到晚年,本該含飴弄孫、安享天倫,可有些父母,卻在無形之中成了兒女的負擔。老話說“養兒防老”,可若老人不懂體諒,一味索取,再好的親情也會被消耗殆盡。這兩類父母,最讓兒女頭疼,要是兩樣都占全了,那日子更是難上加難!
一、“偏心眼”的父母:一碗水端不平,寒了兒女的心,老話說“十指伸出有長短,荷花出水有高低”
小區的劉奶奶,就是典型的“偏心媽”。
她有一兒一女,打小就重男輕女。兒子想吃紅燒肉,她勒緊褲腰帶也要買;女兒想要本課外書,她卻罵“凈浪費錢”。后來兒女都成家,劉奶奶更是變本加厲:退休金全貼補給兒子還房貸,生病住院卻讓女兒請假照顧。
有次她摔斷腿,兒子說“工作忙走不開”,女兒衣不解帶伺候了半個月。可病好后,她轉頭就把養老錢給兒子買了新車,還說:“女兒遲早要嫁人,靠不住!”
女兒心寒透頂,漸漸減少了來往。劉奶奶卻四處抱怨女兒“不孝順”,殊不知,是她自己把親情推得越來越遠。老話說“偏疼的果子不上色”,父母偏心,傷的不僅是孩子的心,更是整個家庭的和睦。
二、“糊涂蟲”的父母:拎不清事理,凈給兒女添亂,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家有一昏,全家煩惱”
隔壁的張大爺,就把兒女折騰得夠嗆。
他輕信保健品銷售的忽悠,花光積蓄買了一堆“包治百病”的假藥;聽了所謂“投資大師”的話,偷偷把養老房抵押出去,結果血本無歸;甚至為了幫“落難”的“朋友”,把兒女給的生活費全借了出去。
兒女發現后,又是報警又是打官司,好不容易收拾爛攤子。可張大爺不僅不認錯,還發脾氣:“我的錢我愛咋花就咋花!”兒子無奈地說:“我們不怕伺候他,就怕他瞎折騰,這日子啥時候是個頭!”
老話說“老要張狂少要穩”,有些老人年紀越大越糊涂,聽不進勸、管不住手,總干些不計后果的事。兒女既要操心老人的生活,又要收拾爛攤子,身心俱疲。
要是父母既偏心又糊涂,那兒女的日子,簡直像掉進了冰窟窿——寒心又無助。偏心讓親情失衡,糊涂讓生活失控,任誰攤上這樣的父母,都得咬著牙硬扛。
但話說回來,血脈親情割不斷,再難也不能不管。做兒女的只能盡力周旋,多些耐心;做父母的,也該學著體諒孩子的不容易。畢竟,老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兒女也盼著父母能明事理、少折騰,一家人和和睦睦,才是最大的福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