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楊海文 |《孟子》“山徑之蹊”章的斷句、訓詁與義理

0
分享至

雙重朗豁事物存在與倫理實踐的時間維度

——《孟子》“山徑之蹊”章的斷句、訓詁與義理

文/楊海文

摘要:對《孟子》“山徑之蹊”章進行斷句、訓詁、義理的綜合性專章研究,可知斷句旨在提出問題,訓詁旨在分析問題,義理旨在解決問題。從不同的斷句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是合理的新式標點。從繁復的訓詁看,“間介然”的“間”與“為間不用”的“間”表示時間,符合章內自洽原則。從真切的義理看,“走路”雙重朗豁了事物存在的時間維度,“為善”雙重朗豁了倫理實踐的時間維度。唯有以義理為統帥,方能超越訓詁的紛爭、抵達訓詁的本質,認定楊伯峻《孟子譯注》的新式標點屬于合理的斷句,促使“走路”與“為善”的時間維度得以雙重朗豁。

關鍵詞:“山徑之蹊”章;斷句;訓詁;義理;事物存在;倫理實踐;時間維度

現代人用新式標點符號給古文獻斷句,是為了讓讀者閱讀原文更少障礙、理解原文更為準確。外行常以雕蟲小技看斷句,唯有內行甘苦自知。魯迅(1881—1936)寫于1934年10月2日的雜文《點句的難》曾說:“一出手,可就有些糟了,有幾句點不斷,還有可原,但竟連極平常的句子也點了破句。”“標點古文,真是一種試金石,只消幾點幾圈,就把真顏色顯出來了。”[①]經驗告訴我們:有的古文獻很難斷句,需要經由繁復的訓詁,并走出訓詁的叢林,方能標點得恰到好處;否則,文句背后的義理有可能被遮蔽、甚至被誤解。斷句、訓詁及其與義理密不可分的關系,大而言之,正如戴震(1723—1777)的《與是仲明論學書(癸酉)》所說:“經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詞也,所以成詞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詞,由詞以通其道,必有漸。”[②]《孟子》同樣不乏斷句的公案。譬如《盡心下》的“山徑之蹊”章(以下簡稱《孟子》14·21[③]),流傳廣泛的斷句“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經得起訓詁的考量嗎?如果讓新的斷句“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出場,其義理是否更加通暢呢?當代孟學史對《孟子》14·21的專章研究尚屬闕如[④],本文借此機會予以全面探討。

一、三種不同斷句:兼論孔廣森對趙岐的誤讀

如何給《孟子》14·21的“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斷句?依據涉案的中華書局標點本,存在三種斷句。第一種斷句是“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見諸朱熹(1130—1200)的《孟子集注》卷14《盡心章句下》,并云“介,音戛。〇徑,小路也。蹊,人行處也。介然,倏然之頃也。用,由也。路,大路也。為間,少頃也”[⑤];又見諸焦循(1763—1820)的《孟子正義》卷28《盡心下·二十一章》錄趙岐(?—201)注,并云“山徑,山之領。有微蹊,介然人遂用之不止,則蹊成為路。為間,有間也”[⑥]。第二種斷句是“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見諸楊伯峻(1909—1992)的《孟子譯注》14·21,并云:“間介然——《荀子·修身篇》云:‘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此‘間介然’當與荀子之‘介然’同義,都是意志專一而不旁騖之貌。趙岐《注》似以‘介然’屬上讀,今不從。”[⑦]第三種斷句是“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見諸孔廣森(1752—1786)的《經學卮言》卷5《孟子》“介然”條,并云:“趙注以‘介然’屬上句,朱注以‘介然’屬下句。愚讀《長笛賦》曰‘間介無蹊’,似古讀有以‘介’字絕句者。‘間介’蓋隔絕之意。徑,路也。蹊,足跡也。言雖有足跡隔絕之處,然人茍由之,皆可以成路云爾。”[⑧]

假如孔廣森說的“趙注以‘介然’屬上句”屬實,“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就依次有過四種斷句,亦即“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趙岐)、“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朱熹)、“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孔廣森)、“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楊伯峻)。但是,孔廣森(包括楊伯峻)說的“似”字,表明“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未必就是趙岐的斷句。仔細考察,孔廣森確實誤讀了趙注(后文有所論述),“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的斷句是不存在的。孔廣森的斷句有其學術價值,亦可聊備一說。

在近世學術史上,俞樾(1821—1906)、劉師培(1884—1919)認可“山徑之蹊間介,用之而成路”的斷句,楊樹達(1885—1956)認可“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的斷句。先看以“間介”上屬者。俞樾的《諸子平議》卷25《春秋繁露一》“然而介以一言曰:王者必改制”條指出:“《襄三十一年·左傳》‘介于大國’,杜《注》曰:‘介,猶間也。’故古語以‘間介’連文。《孟子·盡心篇》:‘山徑之蹊間介。’《文選·長笛賦》‘間介無蹊’,即用《孟子》文是也。”[⑨]劉師培的《古書疑義舉例補》五“雙聲之字后人誤讀之例”條指出:“《孟子·盡心篇》云:‘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趙注》以‘介然’為句。孫奭《音義》云:‘間,張如字。’案:‘間介’亦雙聲字,‘然’字當屬下讀。‘間介’者,即‘捍格’之轉音,亦即‘格奸’之倒文也。‘間介’二字,形容山徑障塞之形,故下文云:‘然用之而成路。’漢馬融《長笛賦》云:‘間介無蹊。’李善《注》引《孟子》此文解之。此蓋漢儒相傳之舊讀。自趙氏不達古訓,妄以‘介然’為句,非也。朱子又以‘介然’屬下句,而‘間介’之古訓益泯。惟明于‘間介’之義,與‘捍格’同,則‘格奸’之義,同于‘捍格’,益可知矣。古籍雙聲之字并用,均系表象之詞。后儒不知而誤解之,其失古人之意者多矣。”[⑩]再看以“間介然”上屬者。楊樹達的《古書句讀釋例》甲《誤讀的類型》三《當屬上讀而誤屬下》“例六十”條指出:“《趙注》云:‘山徑,山之嶺。有微蹊介然,人遂用之不止,則蹊成為路。’是以‘介然’屬上為句。朱子《集注》云:‘介然,倏然之頃也。’以‘間’字絕句,‘介然’連下讀。樹達按介然訓倏然,古無此訓。據文義,趙讀是。《四書辨疑》云經文當以‘山徑之蹊間介然’為句,是也。又按《漢書·卷六十杜欽傳》云‘心不介然有間’,用《孟子》文,亦以‘介然’屬上讀。”[11]

與俞樾相對簡略的論述相比,劉師培、楊樹達的論述較為完整,有三點需要說明。其一,劉師培說“自趙氏不達古訓,妄以‘介然’為句,非也”,楊樹達說“據文義,趙讀是”,兩人對于所謂趙岐斷句的態度截然不同。其二,劉師培說“朱子又以‘介然’屬下句,而‘間介’之古訓益泯”,楊樹達說“介然訓倏然,古無此訓”,兩人對于所謂朱熹斷句的態度完全一致。其三,劉師培認可的斷句實質是孔廣森的斷句,楊樹達認可的斷句實質是所謂趙岐的斷句,兩人對于《孟子》14·21斷句的態度涇渭分明。盡管這兩種斷句倍受近世三位訓詁學大家的關注,但均未進入現有的《孟子》標點本系統,同樣令人深思。

目前各出版社的《孟子》標點本,大多使用第一種斷句,較少使用第二種斷句,未見使用第三種斷句[12]。被使用的兩種斷句,前者以《孟子集注》《孟子正義》為代表,后者以《孟子譯注》為代表,哪一種比較合理呢?這需要對“蹊”“徑”“路”與“間”“間介”“介然”“間介然”兩組語詞略作訓詁。

二、兩組語詞之訓詁:以楊伯峻的“間介然”為中心

第一組語詞相對簡單。“蹊”“徑”“路”各自有何含義?相互有何區別?基于語用學,大致可作以下判定:以虛實言,蹊虛而徑實;以大小言,徑小而路大;以先后言,有蹊而后有徑,有徑而后有路。從訓詁看,其一,何謂“蹊”?前引朱熹注:“蹊,人行處也。”《說文解字注》二篇下《彳部·徯》:“蹊,徯或從足。(《左傳》:‘牽牛以蹊人之田。’《孟子》:‘山徑之蹊。’《月令》:‘塞徯徑。’凡始行之以待后行之徑曰蹊,引伸之義也。)”[13]朱熹所謂“人行處”是對段玉裁(1735—1815)所謂“凡始行之以待后行之徑曰蹊”更落地的說明。段氏所引《孟子》“山徑之蹊”,亦有特殊意義(后文有所論述)。其二,何謂“徑”?前引趙岐注:“山徑,山之領。”前引朱熹注:“徑,小路也。”朱注勝于趙注,蓋因《說文解字》卷2下《彳部·徑》嘗言:“徑,步道也。從彳,巠聲。(徐鍇曰:‘道不容車,故曰步道。’居正切。)”[14]其三,何謂“路”?前引朱熹注:“路,大路也。”在“蹊”“徑”“路”同時出現的語境中,“路”唯有此解、別無他說。以上訓詁有助于人們更好地理解《孟子》14·21“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暫不標點)的意義及其斷句。

第二組語詞較為復雜。要為《孟子》14·21的“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合理地斷句,關鍵是要考察“間”“間介”“介然”“間介然”這組語詞各自運用的情形。從文獻學看,“介然”用得最多,其次是“間介”,而用得最少的是“間介然”,它還涉及“間”的用法問題。

首先看“介然”。例一,《老子》第53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15]王弼(226—249)未對“介然”作注,《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卷3《益證》訓詁為:“介,大也。”[16]例二,《荀子·修身》:“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楊倞(生卒年不詳)注:“介然,堅固貌。《易》曰:‘介如石焉。’自好,自樂其善也。”[17]例三,《列子·仲尼》:“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干我者,我必知之。”[18]楊伯峻是《列子集釋》的作者,但未對“介然”作注。盡管“介然”在《老子》《荀子》《列子》中均僅一見,但它常見于各種古文獻,屬于多義詞,有“大”“堅固貌”等義。

其次看“間介”。馬融(79—166)的《長笛賦(并序)》云:“是以間介無蹊,人跡罕到。”李善(630—689)注:“《孟子》曰: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趙岐曰:介然人用之不止,則蹊成為路。杜預注《左氏傳》曰:介,猶間也,間、介一也。蹊,徑也。言山間隔絕,無有蹊徑也。《漢書》曰:舟車所不至,人跡所不及。”[19]前引孔廣森的《經學卮言》,就是依據《長笛賦》做出“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的斷句。細讀李善注,再次坐實“趙注以‘介然’屬上句”是孔廣森的誤判。

最后看“間介然”以及與之相關的“間”。“間介然”是楊伯峻《孟子譯注》與眾不同的斷句,楊逢彬的《孟子新注新譯》14·21通過考證指出:“要之,我們因未見‘間’用于句首表示‘不時’用作狀語的用例,亦未見其他‘間介然’文例,故‘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的讀法,所不敢從。”“先秦語法,雙音節后常接‘之間’,如天地之間、君臣之間、父子之間、陳蔡之間、兩階之間、兩楹之間等等;單音節后接‘間’,如人間、民間、草間、葦間、鼻間、乳間等等(參見13.25《考證》二)。因此,‘山徑之蹊間’,應當是文從字順的。”[20]以上質疑是否成立呢?這里以“間”為突破口,提出兩點看法。

第一點,“間”用于句首、意即時間、充當狀語的用例,真的不存在嗎?茲舉一例,《漢書》卷100上《敘傳上》云:“帝間顏色瘦黑,班侍中本大將軍所舉,宜寵異之,益求其比,以輔圣德。”顏師古(581—645)注:“間讀比日也。”[21]“間”指近來,表示時間之義。如果給《孟子》的“間介然用之而成路”加上主語,變成“(人)間介然用之而成路”,可知它與《漢書》的“帝間顏色瘦黑”屬于同一句式。如果《漢書》此例省略主語“帝”,那么,“間顏色瘦黑”與“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的同構特征更是一目了然。“介然”是習以為常的固定搭配,所以“間”與“介然”組成“間介然”,借以表示某段時間專注于某事,并符合語匯構成的原則與方式。

第二點,“間介然”的組詞尚有另一目的,即與下文說的“為間不用”互為照應。前引趙岐注:“為間,有間也。”前引朱熹注:“為間,少頃也。”兩者均認為“間”是時間,但從具體理解看,趙注勝于朱注。一方面,“有間”是指有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既可以是連續的、也可以是斷裂的;另一方面,“少頃”是指片刻,這個片刻只能是連續的、不能是斷裂的。路總是人們堅持不懈地走出來的——這是認可時間的連續性,但沒有人無時無刻走在某條路上——這是認可時間的斷裂性。從訓詁角度看,趙注兼顧了生活常識、哲學義理,朱注雖重視哲學義理、但輕視生活常識。至于趙岐、朱熹為何未對“間介然”的“間”作注,蓋因他們覺得其意不言自明,它的含義通過“為間”以及整章的注文就可顯示出來。

以上兩點表明:“間介然”與“為間”的“間”均指一段時間,“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的斷句旨在照應下文緊接的“為間不用”,以“間”下屬“介然用之而成路”有利于通盤理解全章的語法與義理。據此,楊伯峻《孟子譯注》的“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是合理的斷句[22],而且并非空穴來風。一方面,前引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早已引作“山徑之蹊”,而不是“山徑之蹊間”。這是支持楊伯峻斷句的顯性證據。另一方面,細繹趙注、朱注,其實全無“蹊間”之意。如果不以“間”上屬而成“蹊間”,趙岐的《孟子章句》、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就別無此詞。經檢索,“蹊間”一詞不見于卷帙浩繁的《二程集》與《朱子語類》,足見程朱理學不將它作為語匯看待。這是支持楊伯峻斷句的隱性證據。隱性證據的支持力量遠遠大于顯性證據,惜乎人們習焉而不察。

古往今來的前賢以及絕大多數現有的《孟子》標點本以“間”上屬,認為“山徑之蹊間”的“間”表示空間。這一斷句雖然不可視作前引魯迅說的“破句”,甚至不會由此顛覆原文的旨意,但平心而論,因其與下文表示時間的“為間不用”之“間”相抵牾,所以明顯有違于章內自洽原則,并將對《孟子》14·21雙重朗豁事物存在與倫理實踐的時間維度有所遮蔽。何謂“有違于”?先舉一個對比性的例子。《孟子》8·33說:“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顧而之他。”或曰:“蹊間”與“墦間”同構。答曰:“墦間”的上下文無“間”字,無關章內自洽原則;“蹊間”的上下文有“間”字,關乎章內自洽原則。所以,兩者不可同日而語。若非《孟子》14·21這類語境,“蹊”“間”組詞為“蹊間”,自無異議。至于“有所遮蔽”,下面聯系整章的翻譯給予說明。

行文至此,我們認為《孟子》14·21合理的斷句是:“孟子謂高子曰:‘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譯文可作:“孟子對高子說:‘山上小路的人行處,一段時間一直行走它就會成為大路;有一段時間不行走,茅草就堵塞它了。如今茅草堵塞了你的心靈。’”其中,“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采用楊伯峻的斷句,“人行處”采用朱注對“蹊”的解釋,“有一段時間”采用趙注對“為間”的解釋,全章的譯文借鑒各家而又斷以己意。

從存在的時間維度優先于存在的空間維度出發,這里將“間介然”與“為間”的“間”都譯作“一段時間”,既是為了遵循章內自洽原則,更是為了對事物存在與倫理實踐的時間維度進行雙重朗豁。以“走路”為例,所謂雙重朗豁事物存在的時間維度是說:只有在一段時間內經常走,路才會慢慢形成,此乃第一重朗豁;如果有一段時間不走,路就會慢慢荒蕪,此乃第二重朗豁。以“為善”為例,所謂雙重朗豁倫理實踐的時間維度是說:只有持之以恒,理想人格才會擴而充之,此乃第一重朗豁;如果朝三暮四,理想人格就會半途而廢,此乃第二重朗豁。《孟子》14·21以走路比喻為善,所以,雙重朗豁事物存在的時間維度,目的又在于雙重朗豁倫理實踐的時間維度。

劉殿爵(1921—2010)的中英對譯本《孟子》沿襲了中文“山徑之蹊間”的斷句,但全章的英譯為:“Mencius said toKau Tzu,‘A trail through the mountains, if used, becomesa path in a short time, but, if unused, becomesblocked by grass in an equally short time. Now yourheart is blocked by grass.’ ”[23]“ina short time”是指在很短的時間內,“in an equally short time”是指在同樣很短的時間內;前者是對“間介然”的“間”的英譯,后者是對“為間”的“間”的英譯。這個例子表明:首先,只要是翻譯《孟子》14·21,無論是白話文翻譯還是英語翻譯,兩個“間”字的譯文就不能違背章內自洽原則,進而就會雙重朗豁從事物存在到倫理實踐的時間維度;其次,即使譯者沿襲“山徑之蹊間”的斷句,但譯文仍需以“山徑之蹊”為斷句,否則就會讓譯文的義理有所遮蔽,甚至變得難以理喻。

三、為善不可倦:附論孟子如何被魯迅復活

走路顯示時間的連續,不走路顯示時間的斷裂;為善昭示時間的連續,不為善昭示時間的斷裂。《孟子》14·21對于前者著墨多,需要人們進行文字訓詁;對于后者著墨少,需要人們進行義理闡釋。但是,趙岐、朱熹對于此章的訓詁與義理,各自著墨的分量有較大的差異。先看趙岐。《孟子正義》卷28《盡心下·二十一章》錄趙岐注云:“高子,齊人也。嘗學于孟子,鄉道而未明,去而學于他術。孟子謂之曰:山徑,山之領。有微蹊,介然人遂用之不止,則蹊成為路。為間,有間也。謂廢而不用,則茅草生而塞之,不復為路。以喻高子學于仁義之道,當遂行之,而反中止,比若山路,故曰茅塞子之心也。”“《章指》言:圣人之道,學而時習。仁義在身,常常被服。舍而不修,猶茅是塞。明為善之不可倦也。”[24]再看朱熹。《孟子集注》卷14《盡心章句下》注云:“介,音戛。〇徑,小路也。蹊,人行處也。介然,倏然之頃也。用,由也。路,大路也。為間,少頃也。茅塞,茅草生而塞之也。言理義之心,不可少有間斷也。”[25]更有甚者,《朱子語類》卷61《孟子十一·盡心下》對于此章不置一詞[26]。

兩相比較,朱熹側重訓詁,僅以“理義之心,不可少有間斷也”明其義理;趙岐則是訓詁、義理兼顧,既刻畫了高子的心路歷程,又提煉了此章的思想要旨,《章指》所謂“為善之不可倦”是明其義理的點睛之筆。唐文治(1865—1954)的《孟子大義》,全文引用了“高子,齊人也……故曰茅塞子之心也”的趙注[27]。漢儒、漢學未嘗不重義理,并以自身的方式敞開義理,于此可見一斑。毋庸置疑,無論趙注的“為善之不可倦”還是朱注的“理義之心,不可少有間斷也”,均是建基于雙重朗豁“走路”的時間維度,并落實為雙重朗豁“為善”的時間維度。《論語》4·5“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禮記·禮器》“禮,時為大”[28]以及《孟子》11·9“專心致志”而非“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的儒家文化基本精神,同樣在這一孟學解釋史中得到鮮明體現。

走路作為事物存在樣式,它立足于道路空間,但更側重“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9·17)的時間維度;為善作為倫理實踐方式,它依托于社會空間,但更強調“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孟子》3·6)的時間維度。《孟子》14·21的主題是為善,旨在雙重朗豁倫理實踐的時間維度,但其論證策略是以具體言抽象、以走路喻為善,在道路、社會作為人們生存與生活的固定空間背景之下,力圖從雙重朗豁“走路”的時間維度過渡到雙重朗豁“為善”的時間維度。張岱(1597—1685?)的《四書遇·孟子·盡心下·山徑章》就說:“總見心學不可少有間斷。孟子拔茅,與孟母斷機,是一般教法。”[29]所以,與訓詁相比,義理是《孟子》14·21在孟學史上被人們討論得最多的方面。

譬如,張栻(1133—1180)的《孟子說》卷7《盡心下》指出:“此章言學者初聞善道,其心不無欣慕而開明,猶山徑之有蹊間介然也;由是而體認擴充,朝夕于斯,則德進而業廣矣,猶用之而成路也。茍惟若有若無,而不用其力,則內為氣習所蔽,外為物欲所誘。向之開明者,幾何不至復窒塞邪?是不用而茅塞之,故曰‘今茅塞子之心矣’。然山徑之蹊間,在夫用與不用;士之于學,亦系思與不思而己。思則通,不思則窒矣。”[30]唐文治的《孟子大義》卷14《盡心下·第二十一章》指出:“上章戒人心之昏蒙,此章艾人心之荊棘。所以訓高子者至矣。山徑之蹊間,至窄境也。介然用之,良知偶露之頃也。成路,居然可由之徑也。為間,不用,則茅塞之。本無存養之功,故不移時而莠念蔓滋也。茅塞子之心,今日學者大都如斯也。然則當奈何?曰:斬其茅,養其苗,隨地隨時,省察深思,以葆我良知。”[31]前者從道心到學思,后者從人心到良知,既下學上達,又通體達用,是對孟子實踐倫理學及其道德修養工夫論的合理詮釋。《孟子大義》常引《孟子說》。唐文治這里未引張栻,但兩者的文字表述相得益彰、義理詮釋一脈相承。

魯迅有兩段話,足以展現《孟子》14·21在文化傳承與創新過程中具有鮮活的生命力。第一段是1912年2月發表的《辛亥游錄》其一寫道:“遂同循山腰橫徑以降,凡山之縱徑,升易而降難,則其腰必生橫徑,人不期而用之,介然成路,不荒穢焉。”[32]第二段是1921年1月寫作的《故鄉》指出:“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33]

前一段話與孟子有著明顯的關聯:它既有《老子》第53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34]的影子,更是對《孟子》14·21“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的改寫。后一段話與孟子有著隱秘的關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說的意思何嘗不是“間介然用之而成路”?《辛亥游錄》鮮為人知,《故鄉》膾炙人口,又因這兩段話沒有提及孟子,以致很少有人對此進行孟學史的解讀。一旦喚醒孟學史的精神世界,人們讀《辛亥游錄》,就會覺得它與孟子的關聯可謂“似曾相識燕歸來”;讀《故鄉》,就會覺得它與孟子的關聯可謂“柳暗花明又一村”。

先是而立之年的明顯關聯,后是不惑之年的隱秘關聯,表明魯迅對于孟子,不再樂于紙上的文字模仿,而是直指地上的人生思考,已從改頭換面的傳承步入脫胎換骨的創新。文字的《孟子》漸行漸遠,孟子的精神春風化雨,這是魯迅更切己、更真實地復活著孟子。從《故鄉》看,“希望”是理想自信,“路”是道路自信;路導引希望,道路自信實現理想自信。山徑會被茅草堵塞,人心會被邪欲堵塞。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人們走的每一步都不是白走,都是算數的。走之時間決定了路之空間的存在樣式,路之空間凝聚了走之時間的業績規模。孟子被魯迅復活之后的真諦即是:希望在路上,理想自信根源于道路自信。魯迅以反傳統著稱于世,但這種復活孟子的方式,因為生命之樹常青,又因無人能夠逃離傳統的掌心,所以在孟學史上具有普遍性價值。

綜上所述,斷句旨在提出問題,訓詁旨在分析問題,義理旨在解決問題;斷句能否文從字順,既得益于訓詁的字斟句酌,更取決于義理的言近旨遠。從《孟子》14·21既有的解釋史看,訓詁僅與斷句相關,卻與義理脫節;受此影響,“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有著多種斷句,其義理或多或少地有所遮蔽。作為對《孟子》14·21首次從斷句、訓詁、義理等三方面進行的綜合性專章研究,本文試圖達成的結論是:從不同的斷句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是合理的新式標點;從繁復的訓詁看,“間介然”的“間”與“為間不用”的“間”表示時間,符合章內自洽原則;從真切的義理看,“走路”雙重朗豁了事物存在的時間維度,“為善”雙重朗豁了倫理實踐的時間維度。這些結論同時表明:人們唯有以義理為統帥,方能超越訓詁的紛爭、抵達訓詁的本質,認定楊伯峻《孟子譯注》的新式標點屬于合理的斷句,促使“走路”與“為善”的時間維度得以雙重朗豁。由此亦見,小題大做的《孟子》專章研究,不僅是當代孟學史綜合性研究的有機構成,而且是孟子思想現代性弘揚的有效途徑。

注釋:

[①]魯迅:《花邊文學》,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版,第123、124頁。

[②]《戴震集》上編《文集》卷9,[清]戴震撰、湯志鈞校點:《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83頁。

[③]此種序號注釋,以楊伯峻譯注《孟子譯注》(中華書局2010年第3版)、《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80年第2版)為據,下同。

[④]前期有關《孟子》14·21的專題研究極少,僅能檢索到幾篇短文(參見毛毓松:《〈孟子〉文中的一個句讀問題》,《齊魯學刊》1985年第2期,第52頁;張靜:《“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諸家句讀評析》,《古籍研究》2001年第3期,第7—8頁),但均非完整的專章研究。

[⑤]參見[南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368頁。

[⑥]參見[清]焦循撰、沈文倬點校:《孟子正義》下冊,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982頁;按,個別標點符號略有校改。

[⑦]參見楊伯峻譯注:《孟子譯注》,第307頁;按,該書由中華書局1960年初版。

[⑧]參見[清]孔廣森撰、張詒三點校:《經學卮言(外三種)》,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108—109頁。

[⑨][清]俞樾撰著、趙一生主編:《俞樾全集》第4冊,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第547頁。

[⑩][清]俞樾等著:《古書疑義舉例五種》,中華書局1956年版,第167—168頁;按,個別標點符號略有校改。

[11]楊樹達:《古書句讀釋例》,中華書局2003年版,第25—26頁;按,個別標點符號略有校改。

[12]《辭海·足(?)部》解釋“蹊”字的義項之一“足跡”,舉例說道:“《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孔廣森《經學卮言》:‘間介,蓋隔絕之意。徑,路也。蹊,足跡也。’”(《辭海(修訂稿)·語詞分冊》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148頁右欄)這可視作孔廣森斷句的影響。

[13]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版,第76頁下欄。

[14]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附檢字)》,中華書局1963年版,第43頁上欄。

[15] [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注校釋》,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141頁。

[16]王卡點校:《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中華書局1993年版,第203頁。

[17] [清]王先謙著,沈嘯寰、王星賢點校:《荀子集解》上冊,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21頁。

[18]楊伯峻:《列子集釋》,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19頁。

[19]《文選》卷18《賦壬 音樂下》,[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第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10頁。

[20]楊逢彬:《孟子新注新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400頁。

[21] [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第12冊,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4202頁。

[22]檢索《孟子詞典·十畫》可見:“徑(1次) 小路:山徑之蹊間介然(14·21)。”(楊伯峻譯注:《孟子譯注》,第387頁;按,“徑”的繁體“徑”為十畫)一般而言,《孟子詞典》是專業人士所為,而非楊伯峻親撰。《孟子詞典》誤舉的示例,并不影響《孟子譯注》的斷句。何以如此斷句?背后有何思想含義?楊伯峻缺乏足夠有說服力的論述,亦是毋庸置疑的。

[23] Translated by D. C. Lau,Mencius,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2003,p.318,p. 319.

[24] [清]焦循撰、沈文倬點校:《孟子正義》下冊,第982、983頁;按,個別標點符號略有校改。

[25] [南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368頁。

[26]參見[南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第4冊,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1460頁。

[27]參見《孟子大義》卷14《盡心下·第二十一章》,徐煒君整理:《唐文治四書大義·孟子大義》,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527頁。

[28]參見[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下冊,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1431頁中欄。

[29][明]張岱著、朱宏達點校:《四書遇》,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565頁;按,個別標點符號略有校改。

[30] [南宋]張栻著,楊世文、王蓉貴校點:《張栻全集》中冊,長春出版社1999年版,第504—505頁;按,個別標點符號略有校改。

[31]徐煒君整理:《唐文治四書大義·孟子大義》,第527頁。

[32]《魯迅全集》第8卷《集外集拾遺補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42頁。

[33]魯迅:《吶喊》,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版,第74—75頁。

[34]參見[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注校釋》,第141頁。

作者:楊海文,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孟子研究院特聘專家

原載:《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印軍上百架無人機突襲藏南,殺死一名中將和準將、一名上校共19人

印軍上百架無人機突襲藏南,殺死一名中將和準將、一名上校共19人

頭條爆料007
2025-07-16 19:21:36
嵐圖汽車報案!“已初步指向某品牌代理商”

嵐圖汽車報案!“已初步指向某品牌代理商”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15 23:07:12
宗慶后3個私生子真實年齡曝光!老三宗繼盛22歲,生母并非小保姆

宗慶后3個私生子真實年齡曝光!老三宗繼盛22歲,生母并非小保姆

葉公子
2025-07-16 17:09:47
極目政情丨從賓館服務員干到副廳級領導,柴高潮卸任9年后被逮捕

極目政情丨從賓館服務員干到副廳級領導,柴高潮卸任9年后被逮捕

極目新聞
2025-07-16 17:05:57
美國財長解釋對華出口H20芯片:中國已研發出同等性能的芯片 我們可以賣了

美國財長解釋對華出口H20芯片:中國已研發出同等性能的芯片 我們可以賣了

財聯社
2025-07-16 10:38:16
服務零售再迎拐點,新的增長時代真的來了嗎?

服務零售再迎拐點,新的增長時代真的來了嗎?

鋅財經
2025-07-14 15:27:50
突發,大幅下跌!

突發,大幅下跌!

魯中晨報
2025-07-16 11:37:58
“喝不上”到“放心喝”,中國如何用20年打造一杯全球頂尖牛奶?

“喝不上”到“放心喝”,中國如何用20年打造一杯全球頂尖牛奶?

智谷趨勢
2025-07-16 19:21:59
長沙男子砸記者設備被刑拘,完整視頻公布后輿論反轉:記者不是尋釁滋事?

長沙男子砸記者設備被刑拘,完整視頻公布后輿論反轉:記者不是尋釁滋事?

小蘿卜絲
2025-07-16 20:17:47
工行出軌女高管高清照曝光:有身材也有樣貌,情人承認被現場抓包

工行出軌女高管高清照曝光:有身材也有樣貌,情人承認被現場抓包

江山揮筆
2025-07-16 15:00:16
17歲中國學生在日本溺亡身上多處暴力傷痕,19歲主謀或被判19年有期徒刑

17歲中國學生在日本溺亡身上多處暴力傷痕,19歲主謀或被判19年有期徒刑

紅星新聞
2025-07-16 18:38:11
上海著名大酒店徹底關門?現場已人去樓空!市民不舍:生日宴、結婚宴都在這里辦的

上海著名大酒店徹底關門?現場已人去樓空!市民不舍:生日宴、結婚宴都在這里辦的

東方網
2025-07-15 23:41:12
深圳較場尾海灘受赤潮影響現大量花蟹,市民:抓不完,嘴都吃麻了

深圳較場尾海灘受赤潮影響現大量花蟹,市民:抓不完,嘴都吃麻了

極目新聞
2025-07-16 18:31:50
湖北黃岡警方通報3名高中生赴西雙版納后失聯

湖北黃岡警方通報3名高中生赴西雙版納后失聯

界面新聞
2025-07-16 17:28:33
娃哈哈“宮斗”升級,宗馥莉方“遺囑副本”能否護住財產分配權?

娃哈哈“宮斗”升級,宗馥莉方“遺囑副本”能否護住財產分配權?

中國企業報
2025-07-15 16:18:52
官方通報網絡反映黃楊某甜“天價耳環”有關問題調查處理情況

官方通報網絡反映黃楊某甜“天價耳環”有關問題調查處理情況

界面新聞
2025-07-16 19:38:53
澤連斯基:正式批準“退群”!拉夫羅夫:若基輔給準信,不用50天!特朗普發聲

澤連斯基:正式批準“退群”!拉夫羅夫:若基輔給準信,不用50天!特朗普發聲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16 16:10:19
重慶紅衣女后續,派出所搖人耍橫,文旅重拳出擊,這下飯碗也丟了

重慶紅衣女后續,派出所搖人耍橫,文旅重拳出擊,這下飯碗也丟了

鋭娛之樂
2025-07-14 14:54:11
宗慶后大兒子長相酷似叔叔,杜建英和宗澤后被扒,關系太密切!

宗慶后大兒子長相酷似叔叔,杜建英和宗澤后被扒,關系太密切!

古希臘掌管松餅的神
2025-07-16 18:12:01
16個外甥來過暑假,舅舅扛回半匹豬,一天50瓶飲料,舅媽:不賠錢

16個外甥來過暑假,舅舅扛回半匹豬,一天50瓶飲料,舅媽:不賠錢

子芫伴你成長
2025-07-14 22:03:09
2025-07-16 22:23:00
孟子研究院 incentive-icons
孟子研究院
扎根孟子故里,打造首善之區
3698文章數 1818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頭條要聞

黃楊鈿甜"天價耳環"價格一百多元 一家非過億別墅業主

頭條要聞

黃楊鈿甜"天價耳環"價格一百多元 一家非過億別墅業主

體育要聞

不給楊瀚森傳球,他有自己的理由

娛樂要聞

都美竹將參加綜藝,單身媽媽發文抵制

財經要聞

探究萬億市場的休閑零食

科技要聞

網易直擊黃仁勛見面會,他說了這28句話

汽車要聞

理想i8內飾官圖公布 李想回應"被打臉"

態度原創

時尚
健康
游戲
本地
公開課

會打扮的五六十歲女人:裙子過膝蓋,衣服不緊衣,時髦還優雅

呼吸科專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謠言!

電競世界杯:有驚無險,HLE輕取CFO

本地新聞

“別墅里面唱K”怎么就成了臺灣人的跳舞開關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宁区| 桓仁| 图们市| 五寨县| 海丰县| 靖州| 张家川| 资兴市| 耒阳市| 华安县| 海宁市| 尚志市| 新津县| 邹平县| 乌什县| 安达市| 平山县| 江永县| 华坪县| 铅山县| 三原县| 张家港市| 志丹县| 常山县| 三穗县| 共和县| 东丰县| 株洲县| 海兴县| 木兰县| 赫章县| 繁峙县| 金山区| 安陆市| 宁乡县| 社旗县| 瓦房店市| 黑龙江省| 东丰县| 灵寿县| 定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