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7月9日的“關稅大限”即將到來,特朗普放出重磅消息,不打算延期,一些國家開始蠢蠢欲動。中方把丑話說前頭,大家談成當然好,但有一件事,中國絕對不能答應。
特朗普稱不打算延長
日前,國際社會關心的頭等大事,就是特朗普的“關稅暫緩期”。7月9日就是這個暫緩期的最后一天,當然,沒到最后一刻,外界都在猜測,特朗普是會延長期限與各國繼續談判,還是結束談判直接加稅。畢竟,現在和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只有零星幾個。
特朗普給出了最新回應,表示他沒有計劃延長這個最后期限。這等于是給各國下了最后通牒,施壓各國在7月9日大限前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美已經暫時達成貿易協議的情況下,特朗普已經最大程度地減少了對中國的敵意。
中國商務部
對于特朗普的這個決定,中方也罕見做出了正面回應。中國商務部表示,美國的這種做法,中國從始至終就不認可,事實證明,堅定立場才能捍衛權益,中國硬剛美國成功,就是成功案例。
中方也表示,如果各國通過談判與美國達成協議,化解經濟沖突,當然是一件好事,中方也愿意看到這樣的事發生。但是,如果拿損害中國利益為條件,換取美國關稅豁免,中方不會答應,并且將堅決反擊。
美日最新談判失敗
中方的表態,一方面鼓勵世界其他國家,在與美國的談判中堅守自身立場,捍衛本國權益,另一方面也是發出鄭重警告,別拿中國利益當談判條件,中國既然敢和美國硬剛,自然也不怕其他國家,損害中國利益必然是要付出代價的。
中方此番話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特朗普在設計“90天關稅暫緩期”時,就做好了這樣的打算。首先,在短短90天內重構數十年形成的全球產業鏈,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必然會產生利益交換。按照美國的設想,要么配合美國遏制中國,要么承受三位數關稅懲罰。
以歐盟為例,特朗普在明知歐洲汽車行業利潤嚴重依賴中國市場的情況下,仍然向歐洲盟友施壓,要求盟友犧牲對華貿易換取關稅減免。此外,美國在關稅談判中向越南提出了一長串強硬要求,其中就包括減少中國產品進口。
特朗普此前訪問越南
這些案例足以說明,中方的這番話并不是“誣陷”,而是未雨綢繆。目前,歐盟、日本、印度等國家都尚且沒有和美國達成一致,并且談判已經陷入僵局。更要命的是,特朗普在說出“不延長”后,又說可能延長,這種政策隨意性令盟友無所適從。
中方既然能說出這種話,那一定是有底氣存在的。一方面是不可替代的“戰略資源牌”,另一方面則是深度一體化的市場優勢。中方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只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與“單邊主義”對抗,才能構建更加公平的世界貿易格局,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得不到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