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以色列駐上海總領事白樂濰稱贊“中國是以色列第二大貿易伙伴”,緊接著話鋒一轉:“中國明明對伊朗具有很大政治影響力,卻對調解伊以關系不太感興趣。”最后直白要求中國“停止購買伊朗石油”,聲稱這樣就能讓伊朗崩潰。
好一個先抑后揚,連特朗普都只敢委婉提及的要求,被以色列外交官如此赤裸裸地拋向中國外交部。
可中國不是被嚇大的,外交部發言人僅一句話就讓以色列的算盤落空!
中東亂象的始作俑者
6月24日,伊以沖突暫告一段落,但戈蘭高地的沙塵尚未落定。
2019年3月25日,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簽署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主權的公告時,敘利亞、俄羅斯、阿盟的抗議聲浪幾乎掀翻聯合國會場。
六年過去,這個被國際社會視為非法占領的戰略要地,依然是中東火藥桶上的引信之一。而今以色列外交官卻要求中國放棄與伊朗的合法能源合作,無異于要求中國默認同樣的強權邏輯。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6月16日在議會重申伊朗核政策的三大支柱:遵循最高領袖禁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宗教法令、堅持和平利用核能權利、保留反擊侵略的自衛權。
據悉,伊朗鈾濃縮水平已達60%,距離武器級門檻僅一步之遙。但真正令美以坐立不安的是伊朗隨后打出的戰略底牌:可以放棄核武器,條件是以色列必須同步參與中東無核化進程。
2025年6月下旬,伊朗核談判代表提出這個要求直,擊美國中東政策的“阿喀琉斯之踵”,也就是以色列作為事實擁核國從未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其核能力長期被美國默許。
伊朗巧妙地將自身核問題轉化為地區安全框架重構的契機,讓白宮陷入兩難:若迫使以色列接受核監管,將動搖美以戰略基石;若拒絕則坐實“雙重標準”,喪失道義高地。
特朗普的強硬表態依舊,他宣稱美軍空襲已使伊朗核計劃“倒退數十年”,威脅若伊朗重啟核計劃將再度打擊。
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曝光的國防情報局評估給了伊朗反擊的彈藥,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的鈾濃縮離心機“依然完整”,核設施入口封堵最多延緩伊朗核計劃六個月。
換句話說,軍事威懾的底牌對伊朗已經起不到作用,甚至會產生反效果,所以以色列另辟新徑,但它不該把主意打在中國身上。
算計中國必遭反噬
以色列的經濟狀況正在持續惡化,尤其是2023年以哈沖突升級后,這個曾經的“中東硅谷”每月軍事開銷高達數十億美元,財政赤字飆升、外資撤離、旅游業腰斬,陷入十年未有的經濟困境。
而中國與以色列在2024年雙邊貿易額鎖定227億美元,此刻成了以色列眼中的救命稻草。
可白樂濰一邊強調“美國是最大貿易伙伴”,一邊向中國遞出合作橄欖枝。既需要中國這個第二大貿易伙伴的經濟支撐,又在安全領域深度綁定美國。
這種騎墻術注定失敗!
2023年10月沖突爆發后,拜登政府秘密批準向以色列提供價值至少179億美元的軍事援助,2025年1月又推動80億美元軍售計劃。
可中國依舊記得以色列是如何恩將仇報的。
巴以沖突期間,以色列政客曾以竄臺、向菲律賓輸送巡邏機等手段“回報”中方在聯合國促和的努力。
因此,7月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重申了中國的原則:停火止戰,政治解決伊朗核問題。
一直以來,中國在中東地區上的外交足跡都是穩定的。
016年1月,開羅簽署的《中埃五年實施綱要》用九千字詳述從政治互信到反恐合作的全方位藍圖。九年過去,這種不選邊站隊、聚焦共同利益的“中國模式”在中東扎下深根。
而以色列領事試圖用“責任感”激將中國的方式注定不會奏效,因為中國一直在用實際行動踐行對中東和平的擁護。
在加沙廢墟上空,中國無人機曾為停火監督提供技術支撐,而中國維和醫療隊更是不顧危險地深入貝魯特難民營,這種建設性角色讓中國贏得獨特公信力,才能在2023年促成沙特與伊朗的世紀大和解。
而且,90%的伊朗原油運往中國港口的背后是兩國25年的全面合作協定,豈是白樂濰說斷就斷。
就在白樂濰喊話次日,特朗普宣布將于7月7日在白宮接待以色列總理,共商加沙停火與伊朗核問題。這是內塔尼亞胡2025年第三次訪美,頻次遠超任何其他大國,足見美以綁定了利益,卻把中國當做達成利益的工具。
以色列必須明白,中東必須走在平等相待、互利共贏的堅實軌道上,而逆流而上者,終將付出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